哈巴河县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2017-10-11 08:00:00 来源:哈巴河县人民政府 作者:保护视力色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哈巴河县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2017年9月8日)
 

  哈巴河县委副书记、政府县长 加林·哈萨克拜

哈巴河县位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阿尔泰山森林草原生态功能区内,担负着重要的水源涵养功能,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全疆首批5个“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之一,首批入选新疆生态文明建设创建试点示范区。哈巴河县如何立足现有的生态环境优势,加快推进生态建设,对于探索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发展的协调机制、共赢模式、发展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一、生态建设具备的有利条件

  哈巴河县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生态系统良好,资源环境承载力良好,生态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有一定的支撑能力。

  (一)自然资源丰富。一是动植物资源。生态系统结构自北向南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境内植被类型垂直地带性分布较明显,物种多样性丰富,有野生动物466种,野生植物1378种,是我国寒温带草原区植物种类最多的地区;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分别为531万亩、24.2%。二是矿产资源。县城以北1500平方公里的中部丘陵地区是贵金属、有色金属富集区,已发现矿种32种,目前已探明储量:铜金属量120万吨,黄金金属量60吨,高岭土矿1亿吨以上,脉石英石矿1618万吨。三是水能风能资源。境内共有四条河流,年均径流量116亿立方米,位于全地区各县市首位,水能理论蕴藏量53.7万千瓦,占额尔齐斯河流域蕴藏量的12.7%;地处新疆九大风区之一的“额尔齐斯河谷风区”之中,占全地区的24%。

  (二)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一是坚持重点突破,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以创建“自治区生态县”为载体,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加大治山、治水、治污力度,着力建设“山水画卷、生态边城”。通过努力,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24.2%,先后荣获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县城、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等荣誉称号。

  1、加强河谷林封育保护。在全地区率先开展河谷林封育工作,积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我县拥有30万亩河谷天然林,在林内居住有牧民2000多户。我们结合定居兴牧和安居富民工程,将河谷内的牧民按规划逐步搬迁出来。同时,采取小片围栏、区域封育方式,实施河谷林抚育、封育,有效保护河谷天然林。累计完成抚育、封育5.7万亩,河谷林幼树明显增多,郁闭度提高到40%—50%,覆盖度提高到50%—60%,河谷林保护堤岸、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的作用日益增强。

  2、减少天然草原载畜量。我县草原面积950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810万亩;荒漠化草场面积501万亩。我们坚持走现代畜牧业和草原畜牧业结合的道路,不断提高畜牧业的专业化、组织化、产业化水平,以减少草原牲畜承载量。推进牧民定居、生态移民与扶贫搬迁,减轻生态脆弱区域环境压力,累计完成牧民定居4102户、安居富民5507户。合理利用天然草原,对草场退化、不宜放牧的额尔齐斯河以南、均沙吾尔、别列则克河流域等地坚决实行禁牧封育。大力实施退牧还草、人工饲草料基地建设工程,累计发放草原生态补助奖励资金1.043亿元,实施草原禁牧180万亩、草畜平衡455万亩、水源涵养区4万亩,有效缓解了草畜矛盾,实现草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3、加快推进防沙治沙。加大额尔齐斯河、哈巴河、别列则克河、阿拉克别克河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实施防风固沙工程,坚持人工造林和城乡绿化建设,2015年以来动员全县各级干部职工植树造林5.31万亩。完成三北防护林5.4万亩,将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落实到农牧户,并充分利用农田滴灌管网实施节水造林,提高林木成活率。成立县整治乱采滥挖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工作方案,集中开展专项行动,查处整治乱采滥挖违法行为,对违反规定的2家砂石料场予以关停。

  4、加大湿地保护力度。出台湿地保护、湿地管护办法等规章制度,切实提高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特别是湿地周边农牧民的保护意识。严禁取用或者截断湿地水源,投资600万元,通过建设渠系、铺设管道等方式持续开展生态补水,全县14万公顷湿地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以创建带动保护,创建了阿克齐国家湿地公园,力争科克托海湿地3年内晋升为国家级自然生态保护区。目前,全县受生态保护区域面积1479.48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8.08%。

  二是打造生态农牧业,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把生态农牧业作为农牧业现代化重要抓手,转变发展方式,突出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品牌化发展、科技化支撑,推动农牧民增收、农牧业增效。2016年农牧民人均收入达到12582元。

  1、夯实水利基础设施。加快控制性水利工程建设,通过建设吉勒布拉克、喀拉托别、加那尕什等8个总库容6.5亿立方水库,实现灌溉用水的年调节,保证哈巴河丰富水资源的永续利用。大力实施灌区配套工程,2015年以来新建、维修防渗渠505公里,开挖排水渠147公里。加快高效节水工程建设,完成节水灌溉35万亩,使高效节水面积达到耕地总面积的53.8%,实现了“节水、节肥、节约劳动力和增产”目标,彻底改变了上游大水漫灌、土地盐碱下潮,下游缺水、亩产效益不高的难点问题。2016年,对加勒帕黑亚克、阿克齐、可可托海湿地,东风灌区、萨尔布拉克灌区、吐鲁库勒灌区和友谊灌区林地实施生态灌溉,完成灌溉面积20.6万亩。

  2、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严格划定禁建、限建区域,控制开发强度,明确开发底线,坚持一切违反规划的项目不立项、不上马、不建设,坚守土地红线。大力实施土地整理开发项目,累计投资1.25亿元,完成3个乡28个村7500多公顷的土地整治,新增耕地800多公顷。搭建服务平台,建立“哈巴河县农业信息网”,实现土地流转信息发布和农业实用技术、价格行情等方面信息共享,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将土地流转与“一户一档、一户一策”、土地确权等各项工作紧密结合,摸清家底,掌握农牧民生产经营情况,引导农牧民多渠道致富增收。

  3、加快发展生态农牧业。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参与农牧产品深加工,扶持壮大康元公司沙棘加工、雅居床服畜牧产业化驼绒加工、新吉公司籽仁加工和兴盛泰中草药产业等4个富有地方特色的农牧产业化项目,推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康元公司建立大果沙棘基地2万亩,新吉公司建设绿色有机产业基地1.5万亩,兴盛泰公司示范种植甘草1万亩,带动全县建成沙棘基地10万亩、有机葵花基地10万亩,实现就地就业1500余人,逐步带动农牧业走上结构合理化、经营产业化、销售市场化的发展轨道,使广大农牧民群众真正能够通过生态建设持续增收。积极打造“绿色、生态、有机”品牌,全县无公害、绿色、有机总认证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60%。以养殖合作社建设为纽带,以品种改良为突破口,大力推进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不断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效益,全县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社149家,年育肥出栏1万头以上、牲畜品种改良10万头(只)。

  三是突出绿色主导,全力推进可持续发展。立足工矿业发展实际,把可持续发展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现实需求,推动县域经济转方式、调结构,主动适应新常态。

  1、促进工矿业绿色发展。树立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理念,绝不以环境污染换取经济发展;督促阿山水泥厂建成余热发电项目,完成脱硝污染减排工程,淘汰落后水泥产能15万吨、小冶炼产能1万吨;阿舍勒铜矿创建自治区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实现工业用水和生活污水零排放。全县工业用水重复率达到80%以上,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达到90%;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和氮氧化物分别控制在0.01吨/万元、0.018吨/万元、0.0003吨/万元和0.003吨/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58吨/万元,各项指标位于全地区乃至全疆前列。加快建设“绿色矿山”,阿舍勒铜矿、正元国际、华泰黄金、鑫旺矿业4家企业2015年以来共植树10万余棵,矿区绿化占可绿化面积的80%以上。阿舍勒铜矿成功创建为国家级绿色矿山,正元国际、华泰黄金争取年底创建成为国家级绿色矿山。依法严厉打击非法开采、乱采滥挖行为,全面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和采坑复垦工作,恢复治理面积500余亩。

  2、加快清洁能源建设。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路子,加快推进风能、太阳能、水能资源的勘查工作,编制清洁能源发展专项规划,合理布局电源点,有序推进清洁能源快速发展和规范开发。按照“生态优先、统筹考虑、适度开发、确保底线”的原则,实施山口水电站增效扩容改造,吉勒布拉克水电站实现并网发电,喀拉托别水电站前期工作正在加紧推进,全县水电装机将达到40万千瓦,年均发电量突破10亿千瓦时。合理优化风资源配置,提高风电开发的准入条件,对现有企业重组、联合、托管减少开发运营主体,推动资源向大企业集中,推动风场整装开发。目前全县风电装机规模达到25万千瓦,年均发电能力达到4.8亿千瓦时。

  3、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是哈巴河可持续发展的最宝贵资源和长远发展的希望所在。我们立足生态人文优势,通过“八位一体”积极发展生态游,推进旅游从观光向休闲、度假、康养并重发展,努力打造成风光秀丽的“山水画卷、生态边城”。稳妥推进白桦林景区建设,顺利通过国家4A级景区验收。深入挖掘白哈巴边防连、北湾边防连、185团西北第一连等连队的发展历程,把感人至深的屯垦戍边史转化为红色旅游文化资源,成功创建了白沙湖5A级景区。积极做好观鸟游、户外游、徒步游等旅游新业态的开发,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积极推进阿黑吐别克口岸复关运行,努力打造以玛尔卡库丽湖为旅游目的地的跨境旅游,实现哈巴河县内连喀纳斯湖、外连玛尔卡库丽湖的作用。围绕旅游业发展和城镇建设,推进宾馆酒店、农家乐、牧家乐等餐饮住宿和手工刺绣等旅游纪念品发展,让更多的农牧民转入旅游服务业,使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向旅游服务业,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目前,全县星级酒店达到4家,接待床位达到3500张;近2015年以来累计接待游客13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8亿元。

  四是改善城乡环境,加快建设山水画卷、生态边城。围绕生态宜居目标,坚持抓生态就是抓民生、改善生态就是改善民生的理念,加快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居住环境持续改善,各族群众居住幸福指数持续提高。县城方面。围绕把哈巴河县城建成全地区最美的生态宜居县城,不断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县城主干道改造全部完成,并在全地区率先实现城市中心区电网和弱电全部下地,主城区254栋节能暖房、12个小区庭院绿化、硬化、亮化和10条巷道改造建设全部完工,8000立方米/日供水厂和60吨/日生活垃圾处理厂投入使用,县城8866户居民用上天然气,8000立方米/日污水处理厂投入试运行,目前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7%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01%、集中供水率100%、集中供热率93%、用气普及率9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7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5%。2016年哈巴河县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7.3%。今年融资1.5亿元重点实施城市集中供热改造工程,拆除2座分散供热站,新建一座高效环保集中供热站和2座换热站,进一步适应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和市民群众生活要求。乡镇方面。2015年以来累计投资9.47亿元,下大力气改善乡村居住环境。所有乡镇道路、供水、电力、排水等基础设施框架建设基本完成,全部建有1500平方米以上办公场所,配套宿舍食堂并实现集中供热,完善环卫设施。全面推行农村社区化管理,启动农村生活垃圾5年专项治理行动,编制完成农村生活垃圾建设专项规划,将农村生活垃圾整治内容列入乡镇绩效考核。坚持“先规划、后建设、适度超前、突出特色”的原则,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5个乡29个村创建成地区级示范乡(镇)村,连续七年获得地区新农村建设第一名。

  二、生态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生态系统比较脆弱。哈巴河县纬度较高,属大陆性北温带寒冷气候区,四季不明,南北差异和昼夜温差大,空气干燥,降水少,蒸发量大。位于阿尔泰山、河谷平原至准噶尔沙漠的过度地带,地形地貌复杂多样,生态系统也由森林、草原、绿洲、荒漠等多种类型组成。加之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导致地表覆被总体较差,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差,生态系统总体上修复能力较差。

  (二)面临发展和保护的双重压力。哈巴河县处于城镇化发展初期,经济发展水平低,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落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的大背景和新形势下,加快发展的压力较大。且由于生态地位突出,肩负着重要的水源涵养功能,需要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在国家和自治区层面生态补偿机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的情况下,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和难度较大。

  (三)产业结构调整难度较大。由于地理位置比较偏远,哈巴河县,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短,发展层次相对较低。农业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草原畜牧业比重较大,聚居着全疆1.86%的游牧民,生产方式比较落后。第三产业以满足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的商业活动为主。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将受到远离市场、人才匮乏、资金不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产业结构调整难度较大。

  三、加快推进生态建设的措施

  (一)推进生态循环农业。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和农业资源利用方式,实施农业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生产方式,推动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方向发展。

  一是施行农产品清洁生产。依托优越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加快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推动蔬菜、打瓜、豆类作物等的无公害生产,加快无公害农产品及基地认证步伐。综合利用生态和高新产业技术,选育良种、套种、间种和轮种等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率。施行农业清洁生产模式。推广科学施肥,严格控制氮肥的使用量,鼓励农家肥和化肥混合使用,减少化肥用量,大力推广种植绿肥技术和秸秆还田综合利用技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尽量减少农药使用量,提倡综合防治,建立安全用药制度,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开展以虫治虫、以菌治菌等生物防治示范,采取诱杀等农业防治措施。实施好农业清洁生产示范(地膜回收利用)项目,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减轻化肥、农药对土壤与水质的污染,促进农业的良性循环。建设一批放心农产品生产基地、放心农产品加工企业和放心农产品销售窗口,实现绿色生产、干净消费。改进管理、组织和检测监测体系,促进县域农业向产业化、标准化和绿色化的方向发展,实现农村和农业的环境保护以及安全优质农产品的生产。

  二是发展生态畜牧业。坚持“以草定畜、草畜平衡”的制度,促进草畜平衡、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围绕现代畜牧业发展需要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合理配置畜牧业与种植业结构比例,科学有效地利用农作物秸秆发展畜牧业。加强人工饲草料基地建设,创造条件增加天然草地的灌溉面积,加强对“轻牧”和“禁牧”草地的资源补偿。以新疆褐牛、阿勒泰羊为主要品种,重点发展肉牛、肉羊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积极改变哈巴河县传统畜牧业生产方式。在农区和牧民定居点重点发展牛羊育肥科技示范户和示范小区、养殖专业大户,使天然草场的植被覆盖度得到明显恢复,实现天然草场改良优质化、建设标准化、放养规范化。

  三是推进农副产品加工。依托哈巴河县特色农产品和优质水资源,发展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涉农产业和农产品加工,发展绿色食品生产技术,培育特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大农产品品牌打造力度。做好驼产品、沙棘和马铃薯等特色农产品的深加工,大力开发休闲食品、绿色食品、旅游食品和保健食品,形成农副产品基地建设—农副产品科技研发—农副产品生产—市场营销—特色旅游为主要内容的产业链,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产业群。

  (二)建立生态工业体系。按照“适度集中、合理集聚、集约高效”的原则,优化和调整工业结构,引导企业釆取先进技术发展“高科技、低消耗、少排放、多就业、可持续”的环保节约型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走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

  一是发展绿色矿业。加强绿色矿山建设,建立健全绿色矿山法律法规,提高矿产开发的准入标准,督促企业大力实施尾矿回水利用,生活污水净化回抽,实现生产、生活废水零排放。按照“低消耗、高产出”的要求,制定科学的开发方案,选择合理的工艺流程,实行贫富兼采、搭配生产,做到开发与节约并重。支持大型基地的资源普查和地质详查,统筹矿产资源开发,提高勘探设备的机械化水平,积极推进共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全面推广工矿企业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加大对循环经济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推行清洁生产,促进资源循环利用、能源优化利用和污染源头防治。深入开展治理乱釆滥挖专项行动,坚决遏制破坏生态的行为。加强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进一步加大矿山植树造林面积,打造“绿色环保型”矿山。

  二是积极发展绿色能源。加大风能、水能、太阳能开发利用,构建多种能源互补型可再生能源供应体系。以吉勒布拉克水电站和喀拉托别水电站开发为主,逐步形成哈巴河流域的电力产业群,同时加快风电开发进程,构建水能、风能互补的可再生能源供应体系,进一步增加可再生能源的电力比重。积极实施可再生能源示范工程,逐步降低传统化石能源比重,实现以优质能源为主导的能耗结构。

  三是建设生态产业园区。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以高水平的污水集中处理率、中水回用率、集中供热率和绿地率为标准,加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打造生态产业园区。通过科学筛选入园项目和引进关键链接技术及项目,建立信息交流平台,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实现产业链的横向耦合、纵向闭合和区域整合,以及物流、能流、信息的集成和基础设施共享,促进园区的生态转型。加大清洁生产和环境管理体系培训和宣传力度,大力推行企业和工业园区的清洁生产和环境管理体系。发展环保产业,建设废弃物回收利用、废旧物资回收系统、固废集中处理系统、垃圾分类回收系统、污水集中处理和中水回用系统等,形成以分类回收和集中加工为主体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发展再生资源产业,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三)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为重点的服务业。利用生态资源,积极开发旅游品种,将生态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教育的功能有机结合。重点做大做强森林旅游,发展湿地观光旅游,开发草原旅游和沙漠旅游,及哈萨克民俗民俗文化旅游。以打造绿色生态旅游为重点,加强旅游景区规划建设,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把哈巴河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度较高的旅游目的地。依托喀纳斯湖景区对哈巴河的辐射,着力建设喀纳斯湖—白桦林—白沙湖—鸣沙山的国内旅游环线,实现“哈巴河上、布尔津下或布尔津上、哈巴河下”的环线旅游,积极开发哈萨克斯坦的玛尔卡库丽湖国外风光旅游环线;挖掘多元旅游元素,着力开发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冬季旅游、民俗旅游等旅游产品,打造自驾游、徒步(探险)游、风光摄影(美术写生)游三类特色旅游线路。着力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通过旅游业发展带动当地就业。

  (四)强化水资源集约利用。建设大、中、小型灌区改造工程、雨水蓄积塘坝工程、抗旱打井工程建设等多项农牧业水利工程建设,为全县生态提供可靠保证。以农业节水为重点,大力推行现代节水灌溉新技术,全县干、支、斗渠基本上均实现砼双防通过对高耗水企业的技术改造,实现工业节水,可通过大力发展用水重复利用、冷却节水技术、热力和工艺系统、洗涤节水技术、给水和废水处理、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快速堵漏修复技术、用水计量管理、重点节水工艺等节水技术,实现清洁生产、减少污水排放保护水源和发展循环经济等目标。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