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历史沿革

2019-10-18 20:54:18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刘玥莹 责任编辑:王靖羽 字号:T|T

  中国小康网 岳西县历史上分属4县,大别山主脉延伸境内的多丛山脉以北为霍山县、舒城县,以南为潜山县、太湖县。4县古时均属《禹贡》传说中的扬州之域。

  西周时,诸侯分治,境地南属皖国,东北属龙舒国,西北属楚国潜邑。

  春秋时,列国称强,楚灭皖、龙舒诸侯方国。尔后,吴克楚,越灭吴。

  战国时,复归楚国。

  秦朝,南属庐江郡、北属九江郡、衡山郡。

  汉朝,初属衡山国,后属庐江郡,东北属龙舒县,西北属潜县,南属皖县。东汉建安五年(200年)魏占,十九年入吴。三国鼎立时,南属吴庐江郡皖县,北属魏博安县、六安县。

  晋代,西晋沿袭吴庐江郡制,改魏博安县复置潜县,六安县南复置舒县;东晋义熙元年(405年)改皖设晋熙郡和怀宁县,属豫州。境地北属潜县、舒县,南属怀宁县。

  南北朝,刘宋元嘉二十五年(448年)析怀宁县置太湖左县,境内东南属晋熙郡怀宁县,西南属太湖左县,西北属岳安郡岳安县,东北属庐江郡舒县。

  隋朝,改岳安县为霍山县,改太湖左县为晋熙县,改晋熙郡为同安郡,舒县并入庐江县。开皇十八年(598年),晋熙县改名太湖县。境地北属庐江郡霍山县、庐江县,南属同安郡怀宁县、太湖县。

  唐朝,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析庐江县置舒城县,开元二十七年霍山县并入盛唐县。天宝元年(742年)复置霍山县;境内北属庐州舒城县、寿州霍山县,南属舒州怀宁县、太湖县,三州统属淮南道。

  五代十国时,后梁、后唐时属吴;后晋、后汉时属南唐;后周显德五年(958年),南唐献江北14州(含舒州)于后周;怀、太、舒、霍4县建置未变。

  北宋时,开宝四年(971年),废霍山县为故埠镇入六安县。政和五年(1115年),同安郡改为德庆军,境内南属舒州德庆军怀宁县、太湖县,北属寿州六安县、庐州舒城县。

  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年),德庆军改为安庆军,怀、太、舒、六4县建置未变;两宋时统属淮南西路。

  元朝,至治三年(1323年)析怀宁县置潜山县,境地南属安庆路潜山县、太湖县,北属庐州路舒城县、六安县。

  明朝,撤路设府,弘治七年(1494年)分六安、英山2县地复置霍山县;境地南属安庆府潜山县、太湖县,北属庐州府霍山县、舒城县,两府先后上属江南行省、直隶中书省、六部、南京(又称南直隶)。

  清朝,初属江南省,康熙六年(1667年)裁江南省设江苏、安徽2省,境地属安徽省安庆府潜山县、太湖县和庐州府舒城县,直隶六安州霍山县。

  民国元年(1912年),废州府,各县直属安徽省。民国三年(1914年)6月设道,境地分属安庆道潜山、太湖县,淮泗道霍山、舒城县。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道,各县直属安徽省。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10月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潜山、太湖属第一专区,舒城、霍山属第三专区。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元月,国民政府为"剿匪"需要,析潜、太、霍、舒4县边境设立新县,因区域“适居潜岳之西”,故名岳西县。属第一行政督察区管辖。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沿江而上,岳西县东南邻县沦陷。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4月改属第三行政督察区。同年7月改属第二行政督察区,11月18日,改为五等县。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复归第一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岳西全境解放,属皖西一分区。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6月15日,属皖北行署安庆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岳西县仍属皖北行署安庆专区。1952年4月12日,皖北行署与皖南行署(省级)合并成立安徽省。1971年3月29日,安庆专区改称安庆地区。1979年2月27日,安庆地区改称安庆行署,岳西县隶属未变。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