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县庞新赞:既是校长又是“父母” 特殊教育中的一盏明灯

2021-01-01 17:46:28 来源:人民网 作者:尚明达 责任编辑:九久 字号:T|T

  12月29日,笔者走进河南省安阳市滑县城关街道一所特殊学校,刚进大门,就看见一个五十来岁、皮肤微黑、中等身材的男子正在给聋哑学生做手语。他就是滑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庞新赞。通过交谈,笔者了解到,2016年庞新赞来到这里。

  既是校长又是“父母”

  滑县特殊教育学校是一所全日制综合性寄宿式学校,在校学生110人,大多是听障、智障儿童,自理能力比较差。为了尽快适应工作,庞新赞迎难而上,努力学习手语,学会和残疾学生沟通交流;走访家长,全面了解孩子们的具体情况;与教师交流,结合学校特点,提出爱润聪慧的办学理念。

  庞新赞说:“我们要通过老师的关爱和社会的关爱,让孩子们变得更加聪慧,健康快乐的成长。”

  在学校,庞新赞既是校长又是“父母”。聋哑学生小刘父母都是残疾人,家庭条件也不好,庞新赞就把自己孩子的衣服和文具送给他,还经常把他带到家里,让他享受到家的温暖。不满8岁的聋生小张自幼跟爷爷一起生活,缺少家庭关爱的他个人卫生比较差,庞新赞就经常带他到澡堂去洗澡。智障生小胡身体虚弱,时常发病,庞新赞常常陪他看病,督促他按时吃药……

  多少个晚上,庞新赞都会来到学生宿舍查寝,给熟睡中的学生掖掖被子,看看有没有学生生病,最后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

  “我家小孩儿在这儿三年啦,来到这个学校吃的也好,住的也好,老师照顾得很周到,孩子送到这里我特别放心。”一名学生家长说。

  送教上门让残疾学生“重获新生”

  “尊敬的庞校长、吕老师、张老师,我们全家对你们的谢意无以表达,只能说谢谢,谢谢啦!”前不久,残疾女孩小雅的妈妈写给庞新赞和两位老师一封信。

  原来,小雅一直想上学,却没法到学校去,她说她也想像哥哥一样上学。小雅的妈妈忧愁得白了头,却无能为力。后来,庞新赞了解到这个情况,就组织教师吕静和张永红上门送教。教授知识、做心理辅导,老师们耐心细致的讲解不仅开阔了孩子们的眼界,还给他们灰暗无趣的生活带来了生机和希望。如今,小雅逢人就说自己能够上学了,脸上也时常挂满笑容。

  庞新赞说,为保障全县适龄重度残疾儿童享受到教育资源,在县残联的指导下,学校于2017年成立送教上门工作领导小组,选派8名责任心强、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成立送教部,为重度残疾儿童一对一送教上门,3年累计送教2万余次。

  “目前,我们服务了172名残疾学生,丝毫不敢松懈,每周有4天外出送教,无论刮风下雨、酷暑严寒,从不停歇。”吕静说。

  上官镇的小琪走路不稳,容易摔倒,手的灵活度也非常差,送教老师通过一些小游戏来提高她的平衡能力和支配能力;慈周寨镇第四村的小鑫常年卧床,智力只停留在婴儿期,却对音乐感兴趣,送教老师就播放她喜欢的音乐,点亮她对生活的希望……

  “授之以渔”让折翼天使有一技之长

  在庞新赞看来,特殊教育要在立德树人的同时,重点培养职业技能,为学生今后能立足社会、成为一名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打下基础。为此,学校开设了烙画、石头画、麦秆画、串珠等职业课程,培养了一大批特殊艺术人才,大多数学生通过培训掌握了一定的技术。

  今年15岁的聋哑少年小贵学习烙画已有两年时间,他在自己无声的世界里潜心创作,如今已技术娴熟。

  “我非常喜欢烙画,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开辟一片天地。”小贵用手语表示。

  眼见孩子们手腕不断翻转,以烙铁为笔,以高温代墨,在木板上熨烫。不多时,一道道赏心悦目的美景便跃然呈现,仿佛能够触摸到孩子们那一颗颗纯真、质朴、美好的心灵。

  “不少学生的作品参加了国内、国际大展并获奖。路卫强同学已成为中国烙画家协会会员,他的作品《熊猫》荣获2016年国际残疾人艺术大赛优秀奖。宋士江同学10多次获奖,还被评为新时代中华榜样人物。”教师郭英朋说。

  县残联副理事长朱明志说,“每一个残疾儿童都是折翼天使,他们更需要政府、社会各界的关注、关爱和关心,庞新赞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他就像一盏明灯照亮着残障儿童的黑夜。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拓宽渠道,推动未成年残疾人教育的发展,让孤残儿童享有温馨港湾,拥有广阔天空。(滑县县委宣传部 尚明达供稿)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