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村干部】大山子孙 丹心为民----记凤县唐藏镇潘家湾村文书郭荣寇先进事迹

2015-08-31 08:00:00 来源:凤县党建网 作者:组织部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三十年前的梁山沟,是凤县唐藏镇较为偏远的村子,自然条件差,200多口人沿河居住在两边半山腰,群众生活比较困难。时年31岁的村医郭荣寇在群众的一致推举下,担任村主任,当时他就暗自下决心,要带领梁山沟父老乡亲摘穷帽、拔穷根,早日过上好光景。

要干就干出个样子

梁山沟村位于大山深处,地处偏远,每逢下雨道路崎岖泥泞,再加上没有动力电,群众磨面都要走20多里的山路,基本生活条件都如此困难,更别说生产发展了。

“梁山沟村位于大山沟里,距离双唐红公路有7公里多的路程,道路崎岖,泥路和水路相伴而行,遇到汛期涨大水,道路就冲断了,群众出行十分不便。”村民辛小明说。

郭荣寇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三番五次向县级相关部门反映困难,争取项目支持,上任当年就修通了7.5公里的砂石路。

“沟里没有动力线,我们磨面难肠很,有力气的往返三十里去潘家湾磨面,没力气地就用石磨磨面。”舒银光说。为了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也为了兑现自己对群众的承诺,郭荣寇主动找县电力局诉说群众的难处,建起了5KW的小型水电站,架设了7.5公里的高压电,结束了梁山沟外出磨面的历史。修路和架设动力线两件实事办成后,郭荣寇在群众心目中的威信一下子就树立起来了。

当干部就不怕吃亏

1993年他当上了梁山沟村支部书记,看到村上党员年龄老化,后继乏人,他积极发展简俊平等新党员,为支部增添新鲜血液。

看到村上的生产条件虽然改善了,但是群众收入上不去,他晚上睡不好觉,心里火烧火燎的。他多方奔走,多方呼吁,积极争取到了扶贫开发重点村的项目和国家退耕还林项目。

由于地处偏远,群众思想比较落后,接受新鲜事物比较慢。郭荣寇多次召开群众会议、党员会议,耐心细致地做群众的思想工作。他说,“别看咱这山大沟深,其实漫山遍野都是宝,只要脑子活,肯下力气,就一定能富起来”。在他的细心开导下,村上有外出务工开饭馆的,有搞长途运输的,有种药材的,有搞特种动物养殖的,有了产业的支撑,群众的腰包一天天鼓起来了。

依托项目支持,梁山沟村荒山造林400亩,生态林建设300亩,为群众栽植了核桃、花椒等经济树木,为群众栽下了“摇钱树”。他充分利用沟里草场资源丰富的优势,鼓励群众发展养羊产业。在他支持和帮助下,涌现出李志军、舒银光等百只以上养殖大户,全村种植黄芪、柴胡等药材200亩,养牛大户1户,群众收入逐年增加。

“郭支书为了大家的致富,荒了自己的庄稼,耽误了农活,一年要损失不少钱哩!”村民李志军说。面对妻子和孩子们的埋怨,他说,“怕吃亏就不当干部”。

是党员就要为民服务

2008年随着撤村并组工作推进,梁山沟和潘家湾村合并后,郭荣寇同志担任潘家湾村文书。“你从支书当成文书了,还那么认真干事,划不来”。面对群众的戏谑,他坚定地说“只要我还是党员,不论职位高低都要为乡亲们办事!”

他全力支持书记的工作,严格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一心当好村两委参谋和助手。近年来,在他和村一班人的努力下,新建村级活动阵地12360平方米,硬化活动广场1000多平方米,安装了亮化及健身器材,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硬化道路2公里,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修复三组自来水管道2000多米,解决了群众的用水困难,邀请省果友协会来村上举办果树培训班,组织农户发展苹果500多亩、花椒3万余株,核桃300余亩、药材200余亩,潘家湾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0元以上,80%的农户建起了新房。

“老郭在生活中是我的好兄长,工作上是我的前辈和得力助手,和老郭共同干事,我轻省的很。”潘家湾村支部书记陈青林发自内心地说道。

做为村文书,他十分敬业,群众开证明、盖章办事,他随叫随到,有时在果园正套袋,有时在县城正为村上办事,只要群众一个电话,他总是第一时间为群众办好办妥当。

“老郭人好的很,能耐下麻烦,不论谁找他办事,他定会把你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来办”村民王明建这样说道。

他还是一名村医,钻研医术、精通业务,在中西医结合方面有很深造诣,行医四十多年来,经他救治的群众不计其数。他医德高尚,服务群众,热情周到,态度和蔼,深受群众好评。

“没有老郭,我的身体早就瞎了,是他把我保养的这么硬朗,我就信他看病的手艺,花钱不多,灵的很”。退伍老军人蹇兴财一语道出心里话。

他出色工作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得到上级的肯定和群众认可,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工作者。面对荣誉,他很平静,他说,“我是农民的儿子,也是大山的子孙,不为乡亲们办事,我吃饭都不香,睡觉也不安稳”。

看到潘家湾村山上成片的凤椒林,看到一串串香味浓郁、火红火红的大红袍花椒,我们不由得想到,郭荣寇同志几十年如一日为民服务的热血、热心和热情不正如凤椒一样火红赤诚吗?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2014年年底村两委换届中,由于年龄因素,他离开了工作三十年的岗位。但他依然关注村上的发展,看到村子一天天变美了,群众的腰包一天天鼓起来,村风民风一天天好转了,他心里无比欣慰。

因为他深信:潘家湾村的明天会更好!

    


凤县党建视窗

陕西党建新闻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