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情赢取民心

2013-02-01 08:00:00 来源:欢迎登陆渭滨区党建网! 作者:本站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渭滨区密切联系群众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侧记

“老百姓有盼发展、盼致富的强烈愿望,需要我们做些啥?一些地方的上访、重访、越级访不断,原因又是啥?”去年,在渭滨区召开的一次全区领导干部大会上,区委书记王琳一连提出两个问题,会场顿时鸦雀无声。答案在哪里?王琳说:“答案在百姓心里,我们只有和群众交心,才能真正找到答案。”

于是,自去年 12月中旬,渭滨区开展了旨在密切联系群众的“千名干部下基层、一线宣讲十八大、三问三解促发展”活动,全区所有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坚持“三必访、三必看、三必讲、三不让”的工作方针,诚心诚意地为老百姓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短短一个月时间,为群众解难题 180余件,给困难群众送去780余万元的“大礼”。

群众家里听心声

面对各种社会矛盾,在一些地方,干部不愿面对群众,群众也不愿和干部说心里话,干群之间似乎隔着一道看不见的墙,心理上的距离让许多矛盾难以解开。于是,干部觉得工作难做,群众心里还有怨言。怎么办?渭滨区的做法是用“三必访”找原因,用“三必看”解民情。即:有困难的必访、有贡献的必访、有诉求的必访;必看厨房,吃得怎样?必看卧室,冷暖怎样?必看家庭卫生、居住环境,精神面貌咋样?

元月 16日,寒风凛冽。这天下午,渭滨区高家镇固川村的刘烈强家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几句寒暄之后,他直接走进主人家厨房,当看到碟子里还有几个吃剩的饺子时,他笑着问老刘:“馅里有肉吗?”随后,他又走进主人卧室,看到老刘妻子瘫痪在床,便把手伸进被窝摸炕热不热。最后他走进客厅,看过主人家的家具、家电后,才和主人拉起家常。刘烈强一家这才知道他就是区委书记王琳。刘烈强激动地告诉王琳,这几年,区上有关部门为他家办了低保,妻子也得到“大病救助”,他们家不但生活有保障,负担也轻了许多。王琳叮嘱老刘,有困难就说,咱们一起克服。离开时,王琳还不忘给老刘一家送上慰问品。刘烈强告诉记者,以前,他只和镇村干部打过交道,觉得都很随和,这一次,没想到区委书记也能来他家和他谈心。这让他觉得党的老传统又回来了。他说,最艰难的时候,他甚至想过要轻生,但总有好心的干部关心他、鼓励他,他这才有了好好活下去的信念。如今,区委书记来鼓励、慰问他,更增强了他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心系群众鱼得水,背离群众树断根。”干部为群众多送一份温暖,群众对干部就多生一份感情;干部多尽一份职责,就为党多增一份光彩。渭滨区200多名区级、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进群众屋、坐群众炕、听群众话,上门为群众解决难题,和群众拉家常、叙发展,嘘寒问暖,了解民情。短短一个月时间,全区为困难群众、城乡低保户、农村五保户、孤寡老人、残疾人、优抚对象送去了 780多万元的“大礼”,让 26000多名困难群众切身感受到党的温暖。

王琳说,在这样的走访活动中,干部心宽了,思路更清了,群众气顺了,干劲更大了。在石鼓镇石嘴头村,村党支部书记范彩明告诉记者,现在,区上干部来群众家甚至比他还勤,一些情况比他这个村上书记还掌握得早,叫他都觉得“被动”。

田间地头解难题

“三必讲”是渭滨区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又一举措,即十八大精神必讲、惠民政策必讲、实用技能必讲。渭滨区宣传部副部长吴宝利告诉记者,有了这“三必讲”,干部下基层就有“活干”,群众就能得实惠,有这样的制度做保障,下基层就不会“走过场”。

元月 17日,记者来到渭滨区石鼓镇石嘴头村采访时,恰逢区委党校高级讲师王秀琴到村上为村民们宣讲“十八大”精神。村干部告诉记者:“最近以来,区上和镇上的领导干部经常来村上,有时候他们给我们不打招呼,我们还是事后听群众说的。”石嘴头村的包抓干部、渭滨区委政法委副书记夏君明说:“通过下基层,我们真正感受到,作为党员干部绝不能整天围着办公室转,围着上级领导转。基层才是最需要我们的地方,在群众中间,我们才能找到工作的方向和激情。”他说,石嘴头是个城乡结合的地方,过去治安案件多,群众不满意,我们了解情况后,帮助村上安装了摄像头,治安情况很快好转,群众很高兴,说干部给他们排忧解难。

这样的事情,在渭滨区每个村、每个角落几乎天天都在上演。 12月下旬,区政协秘书长赵栓虎一行四人,到神农镇大散关村走访群众,宣讲“十八大”精神,当他们了解到村上为修路拖欠工程款 4万多元的情况后,迅速协调落实资金;区财政局了解到神农镇夏砑壑村由于无钱维修水毁道路,导致农产品无法运输的情况后,积极争取 10万元,为群众铺了致富路;区试验办为神农镇刘家槽村筹措资金 5000多元,修复水毁道路,解决群众出行难;区农业局组织农技人员 80多名,下乡开展免费服务……

干部作风的转变,拉近了干群关系,促进了鱼水深情。石鼓镇赵家庄村村民赵强说:“区上的、镇上的干部为我们解决了不少困难,我发自内心感谢他们。”石鼓镇石嘴头村村民吴新列说:“我感觉干部不像干部,而像亲戚朋友,和他们打交道,就和自己人一样。”姜谭街道桑园铺社区居民陈宝茹说:“干部的电话为老百姓 24小时开机,随叫随到……”

群众冷暖挂心间

“不让承诺落空、不让困难群众受冻挨饿、不让矛盾激化。”“三不让”体现的是一种责任,是一种担当,是一种敢于挑战的勇气和自信!这份自信来源于群众路线,来源于田间炕头。

元月 15日,渭滨区低保户李世雄刚刚住进移民新村,区长李晓阳便以“朋友”身份赶来道贺。李晓阳从厨房到卧室再到客厅,参观老李的新居,分享他家的喜悦。看到老人家全家吃穿不愁,屋里有取暖设施,李晓阳打心眼里高兴。“你还有啥要求?”李晓阳笑着问李世雄。“移民新村啥都好,就是树少花少,绿化不太好。”听了老人家的话,李晓阳迅速作出承诺:“我们将以最快的速度满足大家的需求。”随即,他要求相关部门限期开展移民新村生态建设,为群众建一个环境优美、村容整洁、居住舒心的新家园。

作为党员干部,要把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最高标准,以“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态度,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今年 84岁的困难老党员安长礼家住渭滨区桥南街道广元路南社区,老伴瘫痪在床。长期以来,因为政策原因,老人家一直无法享受到养老金,只能依靠低保金维持生活。社区党总支书记权亚红了解到这一情况时,恰逢省、市为过去在集体企业工作过的人员办理养老金。安长礼虽然曾经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担任过集体企业负责人,但由于年代久远,相关档案资料已经缺失,几次申报还是不能办理。面对这一情况,权亚红东奔西走,千方百计找到了原清姜区委1958年至 1970年间的相关材料,和渭滨区档案局工作人员用一天半的时间,翻阅 56卷、近万页档案,核实了安长礼的工作经历,并辗转找到了他在 30多前的 3位同事,为他补齐了有关资料。最着急的时候,权亚红一天就往安长礼家跑了 6趟。权亚红说,给自己办事,她也没有像为安长礼办养老金这么执著过,在那段时间,她把不跑的路都跑了,把不求的人都求了,不为别的,只为能为百姓办一件实事。如今,安长礼已拿到了每月 706元的退休金。老人激动地说:“如果没有社区干部的帮忙,我们老两口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渭滨区委副书记李武发告诉记者:“这次千名干部下基层、一线宣讲十八大、三问三解促发展活动,初衷就是要干部改作风、群众得实惠、基层添活力,让干部在下基层的具体实践中接地气、增底气、长灵气,以实际行动兑现承诺、保障民生、共促和谐。一个月时间,全区为群众解难题 180多件,件件受到群众好评,受惠群众数万名。通过这项活动,群众和我们的心贴得更近了。”

核心提示

1、“三必访”:有困难的必访、有贡献的必访、有诉求的必访;

2、“三必看”:必看厨房,吃得怎样?必看卧室,冷暖怎样?必看家庭卫生、居住环境,精神面貌咋样?

3、“三必讲”:十八大精神必讲、惠民政策必讲、实用技能必讲;

4、“三不让”:不让承诺落空、不让困难群众受冻挨饿、不让矛盾激化。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