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光棍村到富裕村

2016-04-22 08:51:00 来源:腾冲党建网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在距离云南省腾冲市区30余公里的地方,有个叫新岐的社区,曾经是有名的后进村。“小伙子,打光棍,夜里搂着枕头睡;女儿家,嫁远方,嫁鸡嫁狗嫁他乡,不恋新岐苦地方。”由于极度贫困,年轻人几乎都不愿呆在村里。如今,新岐发生了巨大变化,成了远近闻名的生态村、和谐村、富裕村。  

“逼”出来的致富路  

如何带领村民致富?这是社区几届班子一直操心的问题。经过多年探索,新岐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  

新岐社区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实施退耕还林项目,经过多年发展,如今拥有6.5万亩人工用材林。多年前,借助全省林改春风,新岐社区形成了村集体、村民小组、群众“三三制”山林权属格局。有了私有林地的村民,通过间伐林木、种植林下经济作物等方式,不断拓宽收入渠道。  

“有树未必就致富,要致富得有路。”这是新岐人的切身体会。“1986年我买了辆手扶拖拉机,由于进村道路不畅,后来不得不将拖拉机拆散,请几个壮劳力抬进村。”回忆过去,新岐社区居民闫生彪感慨万千。  

“‘一棵树路边值三百,山里卖一百,深山里的没人要。’如果道路不通,就是守着金山银山也得讨饭吃。”社区党总支书记段生力深有体会地说。因此,修路成了新岐人的当务之急。  

新岐社区通过争取项目、自筹资金等方式,不断加大道路的改扩建、硬化力度,形成新的交通网络格局。新岐变成辐射周边的“小区域中心”,游客、商人不断涌向新岐,为新岐人带来无限商机和源源不断的财富。  

凭借便捷的交通及丰富的林木资源等,新岐人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村民人均收入从2000年以前的2000余元,增长到2015年的10300元。集体经济也由“空壳”变成每年有300多万元收入。  

集体收入全村共享  

“经济上‘穷’只是一时的,如果脑袋‘穷’了,那可是一辈子的事。”集体有了收入以后,段生力以及社区班子首先想到的是改变全村教育落后的局面。“1996年以前社区里没有一个大学生,年龄偏大的群众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全。”段生力说。  

为此,2007年,新岐集资300多万元建成社区最豪华、最显眼的建筑——新岐完小。2011年,社区整合32万元资金,为学校建设了10个多媒体电子白板教室,同时制定了一系列奖励措施,对考上名牌大学、重点大学、普通本科大学、大学专科的学生分别给予2万元、5000元、3000元、2000元奖励。对尊师重教的社区居民和表现优秀的新岐完小教师也给予一定褒奖。目前,社区已经有了大学生150多人。2011年,一位学生还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  

此外,新岐还对辖区内居民的垃圾处理费和群防群治费实行全免。逢年过节时给予社区60岁以上老人50~100元的慰问金;给予独生子女户、双女户每对夫妇每月100元生活费补贴,其子女上学学费由社区集体报销;每年都对困难户、党员、退休干部、双女户、独生子女户、军属等进行慰问,年均发出慰问金2万多元。  

“有了集体收入,我们能为群众做的事就更多了,群众也越来越支持我们的工作。”段生力说。  

全力打造乡村旅游  

山绿了,钱袋子鼓了,新岐人又做起乡村旅游的文章,专门邀请了省市规划专家对新岐社区进行规划。  

站在观景台,新岐社区新貌尽收眼底。“这个新建的岐灵人工湖占地160多亩。根据规划,我们还在社区周围种植了6000余株樱花、茶花、枫树等各类树木……”段生力滔滔不绝地介绍道。此外,新岐社区还建设了垃圾焚烧炉,安排专人、专车定期清运垃圾,以确保社区环境整洁。  

“那边那个别致小院是社区卫生所,正在装修那栋小楼是敬老院,我们还打算在那个位置建一个旅游厕所。”在段生力的陪同下,记者在社区走访了一圈发现,新岐社区除了公共设施建设有板有眼外,家家户户还装上了太阳能,建盖了洗澡间,厨房里用上了节能灶,客厅里有大屏幕的液晶电视……  

为了让建筑风格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社区渐渐淘汰了红砖、钢筋水泥结构的住房,统一将房屋改造成青砖黛瓦的特色民居。目前,全社区已有近700户农户完成了改造,部分村民还把闲置房屋改造成客栈、旅馆等。  

段生力还告诉记者,历史上新岐曾是古西南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历经多年驿站丝路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沉淀,形成了以碉卡遗址、宗祠建筑、寺观庙宇、狩猎节庆、农耕祈祠等为代表的表现元素,构成了新岐文化的重要支撑。“我们就是要依托这些深厚文化底蕴来打造旅游业,让游客感受到一个与众不同的旅游氛围。”段生力自信地说。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