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阳平原是侗族的发祥之地

2016-03-21 18:23:00 来源:澧县政府门户网站 作者:粟明清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第二章  澧阳平原是侗族的发祥之地

    侗族先祖最初进入黄河中原,在浑水河下游岸边定居,属东夷民族。但黄河水患累累发生,侗族古歌《嘎茫莽道时嘉》(杨保愿翻译整理,下同)有这样一段记载:“浑水河畔哟,闹瘟病,数不清死了多少猪马和牛羊!浑水河畔哟,闹洪水,数不清多少良田沃野被毀光!从此年年闹沙暴,辽阔平原变沙荒!参天树木不见了,只有芦苇能在泥沙中生长。灾难好比催命的老鸦,日日夜夜张开黑翅膀,众人被赶进通往阴间的暗道,看不到一线幸福的亮光。”(114139页页)于是他们举族迁徙,离开这个地方,在王素族长的带领下,沿河而下,来到“太阳升起的地方”渤海,遇上了海岛上的少皋百鸟王国的爽鸠(鹰)部落,两个部族发生交战,爽鸠族战败,雒越人和爽鸠族和好。黄河入海口地区旷野茫茫,芳草萋萋,两个部族商量离开渤海这个荒凉的地方,另谋新的生息之地。他们打了九十九只大船,由“神鹰”领航,离开渤海,“神鹰带着仡榄人漂洋过海,不知熬过多少时光,大家日日夜夜和大海搏斗,不知闯过多少凶涛恶浪!”(同上141页)他们经渤海到东海,然后沿长江而上,“来到海角戊江渡,“素登上大山顶,放眼四下来观望──东有银湖波涟涟,南有金湖湖闪闪亮,平坝连水连山,不冷不热好地方。”侗族先民在那里 “大兴土木建侗寨,寨寨依山又傍水,大寨取名太平阳。……十寨八寨连成片,一直连到沙洲旁。从此侗家落居金山边,从此侗家落居银水旁,大家一同捕鱼又猎兽,大家一同开地造田塘。”(同上,142144页)

    如此富饶美好的地方是哪里呢?笔者认为,她就是洞庭湖西岸的澧县澧阳平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

第一节 从地名来考察

    ⒈澧。澧县古为澧,县境东南西三面分别与安乡、临澧、石门接壤,隋唐时辖崇义、慈利、澧阳、石门、孱陵、安乡6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澧水中下游,洞庭湖西岸,是湘西北通往鄂、川、黔的重镇,素称“九澧门户”,因澧水贯穿全境而得名。澧阳平原地处湘西北武陵山余脉与洞庭湖平原的过渡地带,西起石门,东抵津市,整体呈三角形,总面积约600平方公里。

    澧水是湖南的四大河流之一,上溯澧水至澧县、石门、慈利、大庸、桑植。顺流澧水入洞庭是去常德、益阳、长沙、岳阳、武汉的航运水道。澧水支流涔水、澹水在市境内小渡口与澧水汇合,澧水为津市沟通了东南西北的黄金水道。津市成了澧水与洞庭湖、湘西山区与滨湖平原、鄂西南与湘西北的交通枢纽。

    ⒉戊江渡。戊江渡是古河流名,是侗族先民抵达澧阳平原的关键水道。笔者认为“戊江渡”就是虎渡河。经虎渡河可达荆州、宜昌,是津市的一条重要水道。“虎渡河”一名,源于后汉。《名胜志》载:“后汉时郡中猛兽为害,太守法雄悉令毁去陷阱,虎遂渡去。”北宋张景诗曰:“两岸绿杨遮虎渡,一弯芳草护龙洲。”可见虎渡河在北宋时已是一条两岸绿杨成荫,风景秀丽宜人的河道了。《楚北水利堤防纪要》载:“虎渡口,旧两岸皆砌以石,口仅丈许,故江流入者细,自吴逆(吴三桂)蹂躏,石尽毁折,今阔数十丈矣。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