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水船工号子简介

2016-06-02 21:37:00 来源:澧县政府门户网站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澧水船工号子是流行于湖南澧水流域的一种劳动号子,产生于明朝中叶,音乐节奏较强,具有丰富的音调,复杂的节奏变化和多声部的音乐织体,歌词内容脱口而出,触景生情,无需专门从师,全凭先人口授于耳。
    澧水船工号子因水流湍急、滩多、水情复杂,大致可分为三种:(1)装载用的号子,装载较笨重货物时唱。(2)下水用的号子,即摇橹号子,有“三幺台”、“平板”、“数板”、“高腔”四种。(3)上水用的号子,有“拉纤号子”、“扯帆号子”、“换水号子”、“过岗号子”、“收纤号子”等。曾被编成一套歌曲演唱,并录有唱片(中国M——2553)。按演唱速度分慢板、平板、急板三种,唱腔各具特色,能有力刻划船工行船时那种坚毅、勇敢、勤劳的性格和气质,生动地表现船工们在不同环境和条件下从事撑篙、摇橹、拉纤时的情景。
    澧水船工号子因商船的产生而形成,亦伴随着商船的发展而发展,明朝中叶为萌发期,清末民初为盛行期。1956年中央音乐研究所杨英浏带领的民间音乐搜集小组对澧水船工号子进行了专门收集整理,后由湖南省歌舞团组织排演,参加了全国民间音乐汇演,获民间音乐一等奖,不久又经中央歌舞团民族乐团重新组排在京公演后,并走出国门到莫斯科、匈牙利等国家演出获国际大奖,同时中国唱片公司出版发行唱片,1961年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全国播放。1980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中国民歌》第一卷重新刊登歌谱,1981年又被选编在《湖南省民间歌曲选集》,列为中等师范音乐教科书。在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民间歌曲概论》中,四川音乐学院宋大能教授定论:“湖南澧县的澧水船工号子,是十分著名而具有代表性的行船号子,它的艺术风格独特,地方色彩鲜明,在结构上已完整成套”。2006年被列为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代表作。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因木板商船的消失,由盛转衰,现濒危失传。为传承保护好这门艺术,县委、政府拨专款采取保护措施,县文化馆举办了民间音乐研究会、培训班,组织专人搜集史料。2011年特别编排节目参加了上海举办的“长江流域民歌号子交流研讨暨展演活动”、湖南公共频道“家乡美”专场演出。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