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贡县古稀老人谈新旧西藏对比

2020-03-03 00:51:35 来源:左贡县政府新闻网_昌都市_西藏 作者:左贡县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1959年民主改革前,西藏长期处于政教合一、僧侣和贵族专政的封建农奴制社会,农奴们过着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牛马不如、暗无天日的生活。1959年,西藏实行民主改革,彻底废除了封建农奴制,百万农奴翻身获得解放,真正当家成为自己的主人。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西藏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享有了更多、更全面的权利和自由。随着第一次至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召开,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对藏优惠政策,大力支持西藏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和西藏人民生产生活水平的改善,不断加大援藏工作力度,举全国之力支援西藏、建设西藏。

西藏半个多世纪的翻天巨变,受益最大的当然是农牧民群众;苍茫历史云烟杳然如白驹过隙,只有脸上布满沧桑的老者才能将它讲述清楚。

“衣”——过年的时候才能穿上像样的鞋子

口述人:左贡县碧土乡甲朗村 达瓦次仁  74岁

“我小的时候(解放前),根本穿不起新衣服、新鞋子。父亲是茶马古道上的马帮成员,每年都有些微薄的收入。记得有一次,他赶马回来给我买回一双新鞋子,我真是喜出望外,欣喜了好一段时间。过年的时候,我就高兴地换上新鞋,过完年我又如珍似宝地将鞋子收起来,等到下次过藏历年再穿。”

“我参加工作后,成为一名聘用干部。现在虽然年纪大了,但每月都能领到固定的工资,住着宽敞漂亮的房子,家里有十几亩地,养了十几头藏香猪,还种了果树、油菜等经济作物,每年都有几万元的收入。可以说衣食无忧,生活很安逸。这在旧西藏简直是一种奢望,想都不敢想。”

“食”——那时只能吃到最差的“索瓦糌粑”

口述人:左贡县东坝乡原乡长(退休干部) 嘎松次培 70岁

“一想起旧社会的生活,简直不堪回首,说实话那可真是牛马不如。当时,我们家靠种领主分给的土地为生,每年都要缴纳沉重的赋税,日子过得苦不堪言。为了填饱肚子,吃的是最差的‘索瓦糌粑’(一种给牲畜吃的饲料),有时候甚至连这个都吃不到。”

“退休后,我每月都能领到副处级工资,还打理着两个果园,几亩耕地,生活悠闲自在。小时候那种忍饥挨饿的日子,只能成为不愿提及的心酸往事了。这都要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

“住”——旧社会孤寡老人只能活活等死

口述人:左贡县东坝乡格瓦村村民  平措江村  71岁

“旧西藏,在三大领主的压迫和剥削下,作为最底层的农奴,住的都是阴暗潮湿的棚舍,冻死、病死那是常有的事儿。如果是孤寡老人、残疾人、孤儿等生活无法自理的人,那就只能活活等死。”

“新社会,党和政府的政策好,十分关心社会弱势群体。我作为孤寡老人,每年都能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生活很有盼头。以前,我寄住在亲戚家,房子有些简陋破旧。今年,乡党委政府、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多方筹集资金9万多元,为我新建了一处住房,现在正在装修,很快就能入住了。我感觉选派公务员担任村支部书记和强基惠民驻村工作开展得很好,很接地气,能真正为我们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

“行”——“人背马驮”的时代早就成为过去式了

口述人:左贡县美玉乡乌碧村村民  洛松格列  70岁

“美玉乡是左贡县唯一一个纯牧业乡。以前,村民往返牧场只能靠走路,运输物资采用“人背马驮”的方式。特别是解放前,农奴根本没有牲畜,每天都要为领主做很重的体力活儿,想骑马简直是白日做梦,累不死的话就算万幸了。后来,民主改革以后,群众分到了属于自己的牲畜,终于有马骑了。可是,上山的路都还是羊肠小道,既难走又很危险。”

“记得九几年,我们这儿有个叫洛顿的商人,买了辆摩托车回来。那是美玉乡第一辆摩托车,以前群众根本没见过这种交通工具,纷纷蜂拥上去边看边摸,就像见到了什么稀世珍宝一样,那个场面我到现在还记忆犹新。现在,群众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别说是摩托车了,全乡小汽车就有300多辆。‘村村通’公路拉近了村与村之间的距离,就连一些偏远的村子,汽车都可以开到家门口。2014年,我们乡的水泥公路正式通车,从318国道开车进来只需要三四分钟。‘人背马驮’的时代早就成为过去式了。”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