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进村扶贫第二天,年过花甲夫妇拦住她躺地打滚要当贫困户,她聪明应对赢赞

2019-12-06 18:47:58 来源:微信公众平台 作者:魅力安仁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人物简介张桂兰:46岁,郴州市安仁县工商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郴州市安仁县龙市乡双泉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获2018年湖南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2019年郴州市“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

城里姑娘张桂兰如今在城里待不住,好不容易放假和丈夫到深圳玩,却闹着要回村,回到郴州市安仁县龙市乡双泉村——她是那里的驻村扶贫队长。

双泉村是个典型的贫困村,人均耕地少,产业模式单一,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0户,贫困人口329人,其中不少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和残障人士。

2017年,张桂兰开始担任双泉村的驻村扶贫队长,一开始,她只是想着不能给县里拖后腿,不能给村里拖后腿,可村民们信任她的样子,让她下决心要把事情做好。两年后,双泉村发展了多项特色产业,顺利脱贫。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她的“扶贫三招”。

第一招,与假贫困户较真

2017年5月11日,张桂兰到双泉村走马上任,人才刚到村口,就被几十名村民给了个下马威——他们都想当贫困户。

张桂兰只好先摆明态度:“我们来,就是为公正公平来的,你们自己也要公正公平,不能钻牛角尖,争当贫困户可不光荣呀!

说了半天,现场还是闹哄哄一团糟。曾在华王乡东桥村有过短暂扶贫经验的张桂兰意识到:“这块骨头不好啃。

来到驻地一看,她和村干部商量后决定,把全村14个组分成两大块,村干部带队,走家串户明查暗访,做到心中有本账。

第二天,走访正要开始,张桂兰前脚刚出门,后脚就被村里一对60多岁的夫妇拦住。两人边缠边骂,坚决要当贫困户。

张桂兰一听,连忙向村干部、乡亲们了解情况,得知这家老汉腿脚虽有些毛病,但家里条件不错,女儿是代课教师。

于是,张桂兰拿出政策文件,一条一条摆出他们家不能当贫困户的理由。

没想到,老汉突然就地一躺,鞋子蹬了、袜子脱了,撒泼打滚起来。

一时间,大家全来围观,张桂兰也有些害羞起来。

眼看着天下起了雨,老汉越滚越脏,张桂兰顾不上周围人的眼光,忙走过去蹲下身子,一边捡起老汉的鞋袜,帮他穿好,又扶他站起来,一边说道:“老叔,你年纪大了,别冻了身子,身体好总比当贫困户好呀。

这个举动,让老汉心生愧疚,他对张桂兰说:“我看你是个女的,又是队长,想着闹你几天,看你给不给我当贫困户!没想到,你这个妹子蛮好!

然后,老汉很不好意思地带着老伴离开了。

“我是女人,在和乡亲们相处时,更多的要以柔克刚。”几天后,张桂兰带着工作队和村干部完成走访,决定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召开群众民主评议大会,用起“邻居”这杆秤,由一家一代表无记名投票,“秤”出谁家该进档、谁家该退档。

会前,有人在骂:“呷了死的,有关系就当贫困户,我们没关系再穷也当不上,有这样的道理吗?”但当扶贫队把投票纸发下后,大家觉得可以作主了,当场就有人嘀咕:“看来这批干部搞明的不搞暗的。

最终,全村贫困户清理出档46户,重新进档25户,这一出一进累计71户,全村135户贫困户下调到90户;清退低保户80户,由原来的109户降为25户。

当再识别监督公示贴出后,群众叹服:没想到这个穿裙子的城里女娃,还真是条“汉子”!

第二招,就业产业相结合

新认定的贫困户里,有一对小夫妻,丈夫孙金良30多岁,驼背,妻子有智力障碍,已经生了一个孩子,还怀了二胎,家里全靠年迈父母支撑。

张桂兰到他家一看,鸡窝就在门边上,几只鸡和大人、孩子住在一起,家里乱成一团。

张桂兰马上决定和这家人结对帮扶。

双泉村离县城不远,张桂兰替孙金良找到一份洗车的工作,包吃包住,每月工资1600元。但孙金良却不肯去,理由是:“从没出门见过世面,不敢去。

张桂兰只好一次次上门去劝。

一天晚上,张桂兰又来到孙金良家,磨了半晌嘴皮子,对方仍不松口。

张桂兰没法,便准备离开,但就在起身的一刹那,她感觉腰部一阵刺痛,一时有些站不稳。原来是坐了太长时间,腰痛病犯了。见状,孙金良连忙把她扶住。

也就在这一刻,孙金良心里动摇了,决定去上班。

几个月后,孙金良家来了个大变样。不仅孙金良有了收入,他的妻子也被安排到村里的公益岗位,每月工资500元。原本人、鸡混住的局面也在张桂兰的敦促下有了改变。孙家父母每次见到张桂兰,都感激不尽。

看着孙金良家的改变,其他村民更是跃跃欲试。贫困户谭运保两口子想找工作,找到张桂兰,随后两人均进入了县工业园区电子厂,月薪都在2000元以上;年过五旬的贫困户蔡知秀,也在张桂兰的推荐下进了县工业园区,月薪2200元……

利用在县城担任工商联副主席的资源,张桂兰替村里121名贫困人口找到了合适的工作。

“双泉村离县城近,平时打工,周末回来,路费不高,很容易‘一人务工,全家脱贫’。”张桂兰说。

不过,要想增加村里的收入,只靠劳务输出可不行,得引进产业。“引进产业无非是两条路,把村里走出去的老板招回来,把好的项目引进来。”张桂兰说,2018至2019年,双泉村正好完成了这“一回一进”。

本地人谭政,长年在株洲攸县包田种,成了种植大户,是乡亲们心目中的大老板。他是预备党员,一次村里开支部大会,张桂兰找谭政谈话。“想是想回来发展,但土地流转大麻烦了。”谭政说了句大实话。

原来,他几年前被乡亲们鼓动回家发展,谈了几年,都因土地流转问题被搁置。“喊又喊我回,向他们租田土了要么漫天要价,要么东一块西一丘,把我都谈怕了。”谭政说。

但话说回来,村民也不是完全没道理——要是谭政没赚到钱亏了,那他们的土地不是白租了,到哪里拿钱去?

这些,张桂兰也明白。夜里,她翻来覆去地想,觉得这么一个好机会,可不能错过。想来想去,她叫醒了两名扶贫队员,说:“不如,先把抛荒的山、土、田、水全部流转给村里?”队员同意,第二天,村干部一通讨论下来,也觉得可行。这样一来,想租土地的人只需和村里签合同,这样所有矛盾纠纷村里担着。群众放心了,想搞产业的人也安心了。

就这样,2018年,村里一片面积40亩,20多年没利用起来的沼泽地,转身变成了龙虾养殖基地,谭政还拉来了益阳洞庭湖区的一名养虾专家来帮忙。15户贫困户在此拿到了工资。

最让张桂兰感动的是,在龙虾上市期,由于遭遇了一场洪水,养虾项目不但没赚还亏了钱,但谭政没有打退堂鼓。他说:“产业发展遇到天灾不可怕,怕就怕项目选准了,信心被天灾打垮了。”他不但付清了土地出让金和贫困户的务工费,还与村里签订了发展养虾200亩的土地租赁合同。

沼泽地有了新产业,山头也飞来了金凤凰。2018年,一家台商到安仁县找项目,被县工商联介绍到了双泉村。不久,一座包含鸡、鸭、猪在内的大型养殖场和59亩太阳树种植基地在原本的荒山上建成。“不仅周边的4个组有土地分红,留在村里的贫困户也都在那里上班。”张桂兰说,工人每人每年能拿两三万元。

另外,双泉村还有28户实现了在家创业。“说实话,我们扶贫队真没什么钱直接给他们,都是在想办法找致富路子,实现‘内在造血’。”张桂兰说。

第三招,“乡村夜话”防返贫

在双泉村,一到夜晚便有一个特色风景——乡村夜话。啥意思?就是由张桂兰等扶贫队员、村干部向村民讲解卫生健康知识、农作知识等等。

“你们别小看了卫生、健康问题。”今年11月的一个夜晚,张桂兰在村委会开讲“乡村夜话”,向围着她的村民讲起了一个身边的故事。

原来,村里有一对蔡姓老人,子女在外打工,把小孙子放在家里。小孙子从小就有皮肤病,身上抓得红通通,每周都要去县城医院看,然而好了又复发,不仅费钱,二老也累。

张桂兰第一次进蔡家二老的家门,一股异味便扑鼻而来,原来,蔡家几十只鸡都养在一楼,卧室、厨房也在一楼,张桂兰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

蔡奶奶把孩子叫来给张桂兰看,张桂兰马上劝道:“奶奶,你把鸡放在屋外头养。”蔡奶奶哪里肯:“那会被全偷光。

没法子,张桂兰拨通了蔡家儿媳的电话。

儿媳心疼自己的孩子,赶了回来,在屋后头建了一个小房,把鸡养在里面,晚上锁上门,再把家里卫生重新打扫了一遍,还消了毒。结果不出几个月,孩子的皮肤病好了。

分享完这则故事,张桂兰说:“大家平时只要多注意卫生问题,就会少生病。你们想啊,老得病,咱哪有那么多钱看?”村民们听了,不住点头。

现在,村里人见了张桂兰,就叫“老张”,被她帮助过的贫困户送来红薯片、糯饭、小菜、鸡蛋……一位从龙市乡来考察的干部惊讶地对张桂兰说:“怎么每个人能都叫得出你的名字,喊你吃饭,又叫你恰粥?

张桂兰笑笑,有了乡亲们的信任和认可,两年的辛劳,值了!

来源:今日头条
编辑:李素娜 监审:谭如斌 刘畅 肖拾全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