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郴州市临武县交通概况

2019-11-07 08:13:11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刘玥莹 责任编辑:容与 字号:T|T

  中国小康网 临武水达北粤,陆连豫桂,古代为交通要冲。秦汉时屯兵临武由武水出击南越,唐时设驿站15处为海南至京师通衢。清朝民国时期,临武帆船多至百艘。民国26年(1937年)县长杨闿宣列举四大理由呈报省府,请求修通桂阳至临武去嘉禾公路,因民困政衰,呈报未准。之后,县府除民国32年(1943年)在县城有整治拓宽街道之举外,余皆不闻不问。直到1949年12月1日临武解放,临武境内仅有县城至马家7公里土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临武人民白手起家,交通事业从此蓬勃发展,万象更新。1951年4月临武至宜章黄沙堡段36公里公路全线动工;同年8月1日临武至坪石公路竣工通车;同时第一部道奇牌汽车开进临武县城,掀开了临武交通新的一页。1952年地方国营临武汽车站成立,并拥有临武第一台3吨道奇牌汽车,标志着临武的汽车运输业有了新的开端。随着省道汝嘉线、县道临武至祖教寺公路、石陂头至香花岭公路的修建完工,客运事业逐渐兴起,公路交通逐渐普及。1958年由县人民委员会号召大力交通,基本形成了县内公路交通网络。1968年楚江龟头坳至武源水头圩公路完工,是上世纪60年代唯一修建的一条通公社的公路。上世纪70年代公路建设再度出现高潮,基本实现了社社通客车、队队通货车。特别是1974年县城至西山大河边公路的建成,为开发林区,改变西山面貌起了很大的作用。1973年梅(田)至沙(田)煤运专线修建完工,结束了临武无铁路的历史。在这期间,县运输车辆增多,客车由60年末的日出车次11次,1979年增加到33次,客运量上升近7倍;货运除湘运汽车队外,商业、供销、粮食、石油均自建汽车队,各公社也自购货车21辆。基本形成了临武交通网络的雏形。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百业待兴。20世纪80年代初,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通过深化改革,快速发展,不断跨越,27年来,临武交通在建设规模、整体结构、依法行政等方面均突破历史,达到历史最好水平,道路综合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

  1980年以来,公路建设普及发展到提质升级,通行能力和质量均快速提高。1980年后,道路建设求其“通”,修黄沙坳公路,建牛屎墩桥,改造石珠堆至镇南麻石脚公路,完成了省道衡阳至同益公路中临武境内23.6公里中的16.5公里、省道汝城至嘉禾公路中临武境内36.8公里中的27.6公里沥青路面的铺设,完成了深渡叉路口至水东煤矿水泥路面建设,结束了临武境内无高级路面的历史。坪梅铁路梅沙煤运专线于1980年正式营运,结束了临武县无铁路运输的历史。至80年代末,县境内公路总长达768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56公里。

  1990年后,公路建设在突破交通“瓶颈”上狠下功夫,求其“畅”。1992年在全市率先贷款对境内省道1842线铺设砼路面,并逐年延伸。同年,采取民工建勤办法筹资420万元,修通了南下广东的黄金通道——临连公路。1994—1995年投入资金2648.96万元,对该路进行改造,将临武段21.4公里全部修成砼路面。1996—2001年,实行民办公助的办法,修通了县内煤炭运输大道临武金江至北湖大塘11公里公路。

  2000年后,公路建设求其“变”。随着临嘉二级公路的建成通车,结束了县内无高等级公路的历史;随着茶梓、麦梓公路改建完工,标志着我县所有的乡镇包括大部分的乡镇联接线都铺成了水泥路面;随着武源至大岭背、东村至大塘、东村至华阴公路的建成,标志着我县的“通达工程”圆满完成;200.7公里通村公路的完工,标志着我县95%的行政村已通水泥路,农村“通畅工程”再上一个新台阶;汾市、镇南、麦市、香花岭、金江、接龙六个农村客运站的完工,预示着我县的农村客运市场将逐步进入一个“人归点、车进站”的新的管理模式。与此同时,公路养护的设备、技术、队伍也全方位都得到提升,好路率逐年增长。

  27年来,全县建公路桥梁55座,815.7延米,改造危桥3座;完成通乡公路改造151.16公里;新建农村客运站6个。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