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市依托新型经营主体带动 破解产业发展难题

2020-11-19 08:00:00 来源:楚雄市人民政府 作者:钟志明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近年来,楚雄市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子,破解产业发展“瓶颈”,依托新型经营主体带动,着力推进“双绑定”和“五个全覆盖”带动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产业扶贫取得实效。2014年以来,通过农业龙头企业、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双绑定”,全市共有852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33498人实现发展产业脱贫。


   抓组织保障、助推产业扶贫。一是组建工作机构。结合机构改革,调整充实市人民政府市长任组长,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副市长任副组长,市委办、市政府办、市农业农村局等市属单位和各乡镇党委政府负责人为成员的楚雄市产业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农业农村局,办公室主任、副主任分别由承担产业扶贫工作任务的市属部门主要领导兼任,负责全市发展产业精准扶贫日常工作。二是细化工作责任。按照“统一领导、分块管理、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的工作机制,压实市属有关部门的牵头组织责任和各乡镇的主体实施责任,坚持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部门之间配合抓,不断强化责任担当和履行尽责的意识,形成大家劲往一处使,事往一处办的工作效果。三是注重问题解决。今年以来,市委、市人民政府先后4次组织召开产业扶贫推进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全市产业扶贫工作,制定印发《楚雄市产业扶贫巩固提升工作方案》,组织市农业农村局、市扶贫办等市属部门主要领导,结合“五级书记大调研”深入贫困户家中找问题、补短板,研究解决今年产业扶贫工作、巩固贫困户持续增收的问题。四是加大资金投入。2014年以来,中央、省、州、市各级投入14380.1万元,用于发展产业扶贫,其中:2015年全市共投入产业发展资金1086.00万元,扶持贫困人口25962人发展生产;2016年投入产业发展资金2453.39万元,扶持贫困人口24514人发展脱贫产业,财政人均产业发展资金投入1000.81元;2017年投入产业扶持资金2733.95万元,扶持28016人通过发展脱贫产业,财政人均投入产业发展资金975.85元;2018年财政投入产业发展资金2198.12万元,实现28188人发展产业脱贫,财政投入人均产业发展资金779元,产业扶贫资金投入占财政扶贫资金总额的30.26%元,;2019年投入产业扶贫资金2272.5万元,产业扶贫投入占全市脱贫攻坚总投入的40.3%,重点发展了核桃、魔芋、中药材、果蔬、特色养殖等优势产业。2020年,投入3527.05万元,用于巩固8522户33498人发展产业增收脱贫。

抓规划引领,助推产业发展。按照“稳粮烟、强畜牧、推特产”的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和产业扶贫思路,先后规划编制了《楚雄市发展产业精准扶贫实施方案》、《楚雄市“十三五”特色产业精准扶贫规划》、《楚雄市发展产业精准扶贫行动计划》、《楚雄市培训转移就业扶贫工作规划》等专项规划,力求通过发展五大产业,助力脱贫攻坚。一是抓好当年脱贫户产业发展。2020年脱贫出列的23户91人中,有8户养殖肉24头、7户养殖生猪42头、3户养殖黑山羊44只、5户养鸡1700羽、1户种植烤烟3户、4户种魔芋9.2亩、1户种植大棚蔬菜1亩。二是抓实产业扶贫巩固提升工程。全市15个乡镇和市扶贫办对2014以来发展生产效果不佳、未享受过产业政策扶持的6948户重新核实情况,实施产业扶贫巩固提升工程。全市共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787万元,6948户贫困户实施生猪养殖10288头、养殖肉牛2082头、养殖黑山羊3391只、养殖驴100头、养殖兔93笼、家禽养殖4.8万羽,畜圈改造5604平方米;种植烤烟829亩、魔芋1246亩、蔬菜1230亩、药材137亩、经济林果1245亩、其他经济作物22亩。到目前为止,全市已完成产业巩固提升项目建设45个,共有6948户完成投资2787万元,完成计划任务数的100%。三是扶贫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全市2014年以来的产业扶贫项目已全覆盖全市有条件发展生产的8522户贫困户(举家外出务工、无生产能力的除外)。2020年,全市累计种植粮食作物60.77万亩,确保粮食安全;种植烤烟11.2万亩,带动26542户农户、2026户贫困户增收,实现户增收20209元;种植魔芋9.58万亩,带动25229户农户、6852户贫困户增收,实现户均增收3652元;种植果蔬12.56万亩,带动24560户农户、2002户贫困户增收,实现户均增收4725元;种植核桃120.7万亩,带动76175户农户、8024户农户增收,实现户均增收8024元;养殖出栏猪、牛羊等畜禽60.53万头,带动96580户农户、4840户贫困户增收,实现户均增收2789元;种植中药材3.03万亩,带动11250户农户、2440户贫困户增收,实现户均增收8406元(在五大产业中,80%以上农户发展了2至3项增收产业)。全市共有306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其中:32个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户3290户,16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4190户,57户种植养殖大户带动贫困户910户,49个家庭农场带动贫困户750户。


抓政策落实、助推项目实施。按照“资金性质不变、管理权限不变”的要求,积极整合上级部门安排的项目资金,用于保障发展产业精准扶贫工作;财政、农业、林业、烟草等部门认真兑付落实耕地力保护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退耕还林还草补贴、政策性农业种养殖业保险等政策,调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产业的积极性;金融办、扶贫办积极协调金融部门发放扶贫小额信用贷款、扶贫贴息贷款和优惠利率贷款,对参与发展产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新型经营主体给予金融支持,优先扶持补助年度计划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产业,做到政策扶持与群众需求相结合,引导建档立卡贫困户根据自身条件和能力自主选择发展产业。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加强技术扶贫服务队伍建设,开展科学技术推广普及。实施产业扶贫专家服务指导员制度,全市485名农业科技专家指导员,进村入户,形成“专家+专技人员+科技示范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技术服务模式,开展“一对一”、“保姆式”的技术跟踪指导服务,全年培训贫困户1.55万次,明显提高了建档立卡户发展产业技术能力。


抓主体培育、助推增收致富。认真贯彻落实省州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意见要求,坚持扶优、扶强、扶重点的原则,在土地、税收、资金扶持等生产要素上给予倾斜支持,深入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创建行动,增强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能力。通过农产品购销、就业务工等形式,引导建档立卡贫困户与重点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之间建立渠道畅通的产业扶贫带动模式,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相互协作”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和风险抵御能力,参与产业化经营全过程实现增收脱贫。通过近两年探索和发展,楚雄市积累了“百企帮百村”、“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开发区马大泡等相关企业及市烟草公司都到帮扶贫困村,建立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筹措资金入股,发展村集体经济,带动贫困户分红增收。到目前为止,全市共有306个新型经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实现“双绑定”,带动贫困户发展生产,认定带贫企业32个、家庭农场74家,一批优秀的带贫龙头企业、新型经营合作组织积极参与扶贫项目。例如:新村镇的绿之源公司,与村委会、贫困户签定合作协议,由公司负责组织培训贫困户、开展种植养殖,回收核桃和其它农副产品,形成了明显的利益联结机制。鹿城镇新村村委会,通过招商建立合作社发展泥鳅养殖60亩,带动贫困户10户参与养殖,产品实现订单生产销往昆明;市烟草公司在三街镇上新户、力戈建立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投入48万资金给村委会建设村集体经济创收项目,解决贫困户无力发展生产、村集体经济增收的困难;大过口、西舍路等乡镇在所有贫困村都建立专业合作社,把贫困户的5000元产业发展资金集中使用,发展核桃种植、养牛、中草药种植等,确保产业发展后劲、持续稳定增收。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