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气候资源优势 打造特色产业小镇 本类最新

2020-11-27 08:00:00 来源:双柏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双柏县(石咢)嘉镇地处西南边陲滇中腹地哀牢山中段的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全镇辖国土面积619平方公里,境内地势西高东低,最高海拔2946.5米,最低海拔623米,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雨热同季、干湿分明、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土壤肥沃,土层深厚,(石咢)嘉镇是集“古、雅、奇、秀”为一体的自然风光优美、生物资源丰富的特色小镇,双柏县(石咢)嘉镇2019年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项目成为牵引乡村振兴的新支点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特色中药材产业已成为当地富民乡村产业。

(双柏县(石咢)嘉镇全貌鸟瞰图)

双柏县(石咢)嘉镇2019年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项目以特色中药材为主导产业,以发展特色中药材种植、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及流通、生态种养业资源循环综合利用、农产品品牌培育为主要建设内容,项目完成投资3326.98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扶持资金1000万元,项目整合投入及撬动投入2326.98万元。目前,项目已建设完成并通过县级验收。

建设“三化”基地,形成产业示范引领效应。在项目建设中,双柏县(石咢)嘉镇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调整优化乡村产业布局,制定双柏县(石咢)嘉镇2019年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坚持基地标准化、生产生态化、品质高端化发展原则,打造中药材产业发展集群。新发展标准化特色中药材种植5000余亩,2020年全镇特色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0261亩,培育形成红山村委会和(石咢)嘉社区2个“一村一品”特色中药材种植专业村,新发展标准化、仿生态滇黄精种植基地910亩,培育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3个;发展生态种养业资源循环综合利用示范,建成中药材种植与生态养殖业资源循环综合利用示范专业村2个、建成中药材种植与生态养殖资源循环综合利用示范小区3个、培育中药材种植与生态养殖资源循环综合利用示范新型经营主体5个,推行种养循环、绿色发展,推动中药材种植基地标准化、生产环境生态化、产品品质高端化发展,示范带动特色中药材产业及生态种养资源循环综合利用发展。

(中药材红花滇黄精标准化、仿生态化种植基地)

(中药材滇重楼标准化、仿生态化种植基地)

做强加工及资源循环利用,提升中药材产业综合效益。为弥补中药材加工短板,项目建成中药材初加工厂1个600㎡、交易市场1个1300㎡,建成中药材示范种植百草园1个600㎡,建成药膳庄园1个1200㎡,加快推动形成中药材从种植到初级加工、从产品到商品、从乡村田间到城市餐桌的流通供应链;实施种养结合资源循环综合利用项目,开展中药材及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肥料化、能源化绿色循环综合利用,拓展副产物增值空间,为扩大特色中药材种植规模提供所需有机肥料,达到中药材种植防生态、绿色发展的目标。同时,中药材秸秆通过加工为生态养殖提供饲料,提高畜禽产品品质和健康水平,中药材秸秆利用率达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0%以上。

(新建的中药材初加工厂一角)

拓展“三大”业态,延伸中药材产业链条。双柏县(石咢)嘉镇大力推进产业链延伸,持续推动乡村产业跨界融合,农业产业强镇建设示范项目通过产业碰撞、文创策划,催生了更多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拓展了乡村产业复合价值新空间。一是“农业+旅游”,延长乡村产业价值链。双柏县(石咢)嘉镇“九天湿地”景点,位于哀牢山自然保护区腹地,被称之为“仙人撒落人间的尤物、被遗忘的塞外草原”,是云南省中部最大的高山湿地。通过项目实施扶持,打造茶旅文化观光农业项目1个,提升和改造乡村旅游示范点3个,促进了当地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发展。二是“农业+品牌”,做实乡村产业增值链。通过项目实施,中药材主导产业规模化及生态种养资源循环综合利用示范效应凸显,双柏县(石咢)嘉镇共获得“三品一标”认证产品28个,其中:有机食品23个,绿色食品4个,中药材GMP认证全力推进,全镇农产品品牌价值逐步提升。三是“农业+服务”,构建产业新服务链。以农村电商网络建设、信息进村入户为重点的“农业+服务”新型平台建设,推动了双柏县(石咢)嘉镇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建成益农信息社14个,覆盖惠及全镇所有行政村,2020年实现农产品电商交易额560多万元。同时,积极开发药膳餐饮,打造康养美食文化。(石咢)嘉镇生物多样性保存完好,景色优美秀丽,乡村旅游和餐饮发展势头强劲,酒店、民宿、农家乐蓬勃发展,竞相推出黄精鸡、黄金酒、重楼鸡、重楼酒,就地推动消费,塑造药膳餐饮文化。

(新建成的民宿客栈)

(新开发的黄精药膳)

培强主体,能人带动。引凤筑巢,发展壮大产业,引进云南山芸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发展中药材种植、加工中药材饮片等;重点培养了罗世剑等5个回乡创业能人,带头示范种植滇黄精、滇重楼、龙胆草等特色中药材,使之成为群众生产生活中的贴心人、致富路上的领路人、先进科技的传播人。目前,全镇共培育农业企业1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49个、家庭农场15个,土地托管、代耕代收等社会化服务主体6个。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