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仁县历史沿革

2014-10-30 10:30:09 来源:行政区划网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永仁古称苴却。先秦属古滇国地。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属越雟郡蜻蛉县。东汉属益州越雟郡蜻蛉县。三国蜀汉属益州云南郡蜻蛉县。西晋属宁州云南郡蜻蛉县。东晋至南朝梁属宁州兴宁郡蜻蛉县。北朝周属南宁州。隋朝属南宁州总管府。唐初曾置强乐县,武德四年(621)属微州,设深利(今永仁)和十部(今仁和)。唐南诏国时为弄栋节度伽毗馆。宋大理国属弄栋府。

元宪宗七年(1257)废褒州置大姚堡千户所,属大理下万户;至元十一年(1274)改置大姚县,改属姚州;元天历元年(1328)改属姚安路军民府。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置姚安府,属云南布政司,洪武二十七年(1394)改置姚安军民府,辖姚州(今姚安)、大姚县。清初沿明制,为姚安军民府大姚县;雍正八年(1730)7月,姚安军民府属迤西道(驻大理府)。乾隆三十五年(1770)2月,撤销姚安军民府,大姚县改属迤西道楚雄府。道光三年(1823)以大姚县北境置苴却行检分治。

民国2年(1913),迤西道更名为滇西道,改苴却巡检司为苴却行政委员,驻苴却,属滇西道。民国三年(1914),滇西道改为腾越道,苴却行政区属腾越道。民国13年(1924),苴卻行政区改置永仁县(1929年11月批准),属腾越道。取永境内永定、仁和两大集镇首字定名永仁县。另有“永远施行仁义”之意。民国18年(1929)废腾越道,直属于省。民国35年(1946),属云南第八行政督察区(驻姚安县)。

1950年属楚雄专区。1957年10月18日,国务院批准全体会议第58次会议决定:设置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县属楚雄州(楚雄彝族自治州1958年4月15日成立)。1960年9月13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03次会议通过:撤销永仁、盐丰、姚安3县,将原永仁、盐丰、姚安3县的行政区域并归大姚县(1958年10月15日撤并)。1962年3月27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15次会议决定:设立永仁县,以合并于大姚县的原永仁县行政区域为永仁县的行政区域(1961年分置)。

1965年8月9日,云南省人民委员会【会字652号】通知:云南省永仁县的仁和区(18个公社)、大田区(9个公社)、和平区的大跃进水库划归四川省渡口市(今攀枝花市)。1974年11月8日,国务院【国发107号】批复:云南省永仁县平地公社(落水洞、大麻塘、小石桥3个生产队除外)、大潭公社,面积381.97平方千米划归四川省渡口市(1974年9月4日交接)。

1996年,永仁县面积2189平方千米,人口约10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53.1%。辖1个镇、7个乡:永定镇、永兴傣族乡、万马傣族乡、中和乡、维的乡、猛虎乡、莲池乡、宜就乡。县政府驻永定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永仁县常住总人口103606人,其中:永定镇28101人,莲池乡9861人,宜就乡16784人,猛虎乡9634人,中和乡9853人,万马乡7250人,永兴乡10336人,维的乡11787人。

?年,宜就乡撤乡设镇。2001年末,全县总人口10.2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05万人,占总人口的88.03%;少数民族人口5.72万人,占总人口的55.64%。辖2个镇、4个乡、2个民族乡:永定镇、宜就镇、中和乡、猛虎乡、莲池乡、维的乡、永兴傣族乡、万马傣族乡。共有65个行政村。

2003年末,全县总人口103960人,少数民族人口56871人,非农业人口12903人,农业人口91057人。辖2镇、6乡:永定镇、宜就镇、莲池乡、猛虎乡、维的乡、中和乡、万马傣族乡、永兴傣族乡。下设65个村(居)委会,685个村民小组。

2005年12月12日,云南省政府批准同意永仁县撤销万马傣族乡,将原万马傣族乡所辖的迤资、昔丙、拉姑、鱼鲊4个行政村划归永兴傣族乡管辖;将原万马傣族乡万马、进化2个行政村划归中和乡管辖,并将行政区划调整后的中和乡改设为中和镇,镇政府驻原中和乡政府驻地。

2006年,永仁县总面积2189平方千米。总人口约10.8万人。辖3个镇、4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永定镇、宜就镇、中和镇、莲池乡、维的乡、猛虎乡、永兴傣族乡。共有3个居委会、60个行政村。县政府驻永定镇。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永仁县常住总人口109304人,其中:永定镇32832人,宜就镇16909人,中和镇11447人,莲池乡13566人,维的乡11664人,猛虎乡9601人,永兴傣族乡13285人。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