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出去打工”到“回城上班”的跨越 ——甸南镇就业扶贫攻坚工作侧记

2020-12-29 00:00:00 来源:剑川县人民政府 作者:姜润同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感谢镇里为我们举办的建筑工培训班,让我学到了技术,现在我到哪里上班都吃得开,我这两天是有点事回家一趟,过两天我就又要回去北京上班了,公司那边催的紧”,甸南镇白山母南登村和丽军这样说,话里透着坚定和自信。

和丽军户是甸南镇非常典型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因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没有技术,在2015年之前没有出去过县外,一年365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从事农业生产。2013年,和丽军户因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纳入建档立卡,回想起纳入建档立卡时的情节,和丽军不禁皱了皱眉头。当年父母身体不太好,孩子才刚刚出生,家里只有一栋破旧的土木结构房子,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和电气,用“家徒四壁”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和丽军与妻子2015年参加了甸南镇举办的建筑工培训,后经过同村王忠宝介绍一直在广东、江苏、北京等地从事建筑工。和丽军与妻子目前在北京从事钢筋工。近两年两口子加起来每月收入1.5万元,年收入在15万元左右。自2015年起的近五年多里,除春节回家过年外,和丽军与妻子每年外出务工时间10个月左右,收入非常稳定。

提起出去打工,和丽军以前想都不敢想,因为没有一技之长,镇村干部上门动员让他出去打工的时候他很无所适从,害怕出去打工“吃不开”。现在他的说法不是“出去打工”,而是“回城上班”,因为自身越来越过硬的技术让企业对他有了固定的需求,每年春节假期一过,建筑公司便早早叫他“回去上班”。现在和丽军与妻子在北京从事建筑工,父亲、母亲负责种种地、养养猪并照看孩子。2018年和丽军家把以前的旧房拆了,建起了二层砖混小洋楼,购置了电视机、沙发、衣柜、席梦思床等家具,一家人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和丽军户已光荣退出贫困户序列。这是甸南镇通过就业扶贫推动脱贫攻坚,增加群众收入的一个缩影,这样的例子在甸南镇白山母村、上关甸村、玉华村甚至全镇16个行政村都不胜枚举。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甸南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就业扶贫工作,充分认识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最好的着手点就是就业扶贫。近五年来,甸南镇落实就业扶贫相关工作措施,通过强化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转移输出力度、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培植扶持扶贫车间等关键性举措,实现就业扶贫摘“穷帽”、拔“穷根”。

通过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能力。通过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自身技能和就业能力,不断扩大培训的覆盖面,不断提高培训的精准度,以培训促转移,确保有培训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00%实现培训。提高培训覆盖面,科学制定培训计划,积极开展各类培训,不断提高培训覆盖面。在确保培训质量的前提下,对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中有培训意愿的做到应培尽培。强化培训针对性,根据市场和企业的用工需求和职业能力需求,结合培训对象就业意愿,在全面掌握“培训供需关系”的基础上,坚持因户施策、因人施训、因需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断提高企业和群众对培训工作的满意度,实现培训与就业的有效对接。2016年至今,全镇完成各类农村劳动力培训17000余人次,其中建档立卡劳动力培训5000人次。培训内容工种有岗前培训、建筑技术培训、电工培训、食品加工技术培训、装修技术培训、种养殖技术培训、民族手工艺品制作等。


加大劳动力转移输出力度。积极推荐就业,重点针对有就业意愿的劳动力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组织镇村干部、挂包帮干部职工、驻村工作队员通过微信、电话及进村入户进行岗位推荐,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做好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宣传、引导动员工作,仅2020年就推荐岗位10期1.83万个岗位,组织2场现场招聘会;实施“外出务工常态化沟通对接、稳定化服务站点建设、定向化技能提升培训、持续化政策兑现服务、规范化外出务工管理”五个机制,确保外出务工人员输得出、留得下、稳得住、能增收;通过外出务工奖补鼓励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外出务工,2019年兑付外出务工奖补341人17.05万元,2020年兑付外出务工奖补185人15.6万元,正在申报兑付465人大约30万元。


通过多种途径鼓励发动,极大地推进了劳动力尤其是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甸南镇现有贫困劳动力3583人,2020年转移输出务工2166人,其中输出省外务工422人、省内县外务工449人、县内务工1295人,比2019年增长4.6%。

通过培植壮大“扶贫车间”促进贫困人口就近务工。将扶贫车间政策宣传到了各用工企业,引导企业申报扶贫车间,进而鼓励企业聘用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截止目前甸南镇共申报通过的扶贫车间共有4家,吸纳各类就业人员148人,其中贫困劳动力51人,通过扶持壮大“扶贫车间”,让不能出远门务工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增加了他们的收入。


通过开发“乡村公岗”兜住就业底线。根据村、各部门用工需求,针对“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开发公共环境绿化、区域保洁、乡村道路维护等公益性岗位,对有就业愿望的贫困劳动力进行托底安置,落实岗位工资和社保补贴。甸南镇现有各类公岗人员619人,其中乡村公岗150人、生态护林员294人、光伏发电收益开发公岗111人、剑湖湿地保护公岗12人、各村聘请保洁员45人、城镇公岗7人。

责任编辑: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