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大同 展现新作为】第5期:大同区结构调整“调出”农业发展新气象

2019-12-30 08:00:00 来源:大同区政府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大同区是我市唯一的农业区,曾经种植结构单一,玉米“一粮独大”。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大同区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带动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呈现出新气象。

    寒冬时节,大同区大同镇民生村村民张丽华并没有“猫冬”,她还要照料自家温室大棚内种植的蔬菜。以前,张丽华主要种植大田玉米,虽然省事儿,效益却不高。后来,在政府的引导下,改为从事棚室种植,一年四季都有活干。

          

    民生村棚室种植户张丽华说:“温室一年种三茬,大菜、小菜套(种)三茬,经济效益还可以,跟大田比强多了,以后还得往棚室上发展。”

    思想观念转变的背后,是一笔经济账:两栋冷棚加五栋温室,平均下来,每亩地的利润与以前相比增长了70余倍。张丽华实现增收致富,与大同区近年来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密不可分。面对玉米“一粮独大”的局面,大同区首先从供给侧发力,做好“加减法”,通过政策引导和技能培训,着力发展特色高效经济作物,扩大杂粮杂豆、棚室果蔬、露地瓜菜、道地药材等作物的种植面积,调减玉米种植面积。

      

    大同区农业农村局乡村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胡伟说:“目前发展绿色果蔬,优质杂粮,道地药材40万亩,玉米种植面积调减至全区耕地的三分之二以下,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6000元。”

    在大同区,农业结构调整,不仅仅是农作物种类的改变和种植面积的增减,更重要的是,对原有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进行全方位优化升级,将目光由“田间地头”向“市场端头”聚焦,推动农产品由“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

           

    时下,八井子果蔬交易市场进入了“冬歇期”,待到明年5月份头茬香瓜上市后,将重归热闹。这个建在地头儿的市场,一边连着周边的种植户,一边连着全国各地果蔬经销商。种植户不用再劳心费神自己拉着农产品找销路、闯市场,省去了运输费用和损耗,解决了销售难的大问题。如今,八井子乡果蔬交易市场已经成为大同区最重要的果蔬集散中心,辽宁、天津、北京的客商纷至沓来,本地种植的优质果蔬在家门口就能卖上好价钱。

    八井子果蔬交易市场负责人于天利说:“今年咱们市场,春天和秋天两个季节,一共销售了8000多万斤(果蔬),销售额达到2.3亿。”

 

          

    此外,大同区还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品牌农业,推广电商等新型营销手段和模式,叫响黑土小米、寒地果蔬、沙地杂粮等优势品牌。围绕“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推进农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进一步提升了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