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故事】赛马

2018-05-31 10:53:41 来源: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作者:杜尔伯特政府网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赛马是那达慕大会上独具风采的项目,也是传统的三项那达慕之一。蒙古族赛马分为,赛快马与赛走马两种。前者赛奔驰的速度,后者赛走平稳对侧步的速度。赛快马在蒙古地区各地都有,赛走马在伊克昭盟、阿拉善盟较为盛行,其他地区已近消失。草原赛马,人不分男女老幼,马不分性别岁口,既不分组,也不记时,选择一处平坦的草原,划定约30公里~50公里的距离,然后进行比赛。裁判员一声令下,便是一个万马奔腾的场面。不论多少人参赛,一次赛完,统一排名。赛马前,乘马要做好装饰,马的鬂尾都要梳理成辫,马头、马鬃、马尾都系上彩绸,胸前围一条彩带,马身上要刷洗一新。为了减少马的负荷,一般都不背马鞍,要骣骑。骑手也不穿皮靴,只穿鲜艳的蒙古袍,头上系彩巾或戴红缨帽 。当比赛开始,参赛的骏马如同离弦的箭,奋蹄腾飞,勇往直前。骑手们跃马扬鞭,各显神通。有的顺马的跑式左俯右仰,似鹰展翅;有的身体向前稍屈离开马背,目视前方,无论马怎样飞驰,骑手在马背上驾驭自如,安全无恙。这精贊的奇艺难以用语言来表述、当骏马拽着五彩缤纷的彩带从人们面前呼啸而过时,观众欢呼雀跃,拋巾投花,鼓掌喝彩,声震田野。比赛结束之时,按照传统仪式,对获冠军的马匹和骑手,献哈达,披彩带,并向码头泼洒马奶酒,以示祝福,还要为马头致赞马词。

  赞马词,是那达慕传统特色。赞马词的内用丰富多彩,对马的毛色、形状、产地、速度以及马的放牧者、调教者、乘骑者都要进行赞扬。接着对名列前茅的马匹,还要授予“草原宝驹”、“千骥之首”、“一代神骏”等美名。有地方对冠军马刻石立碑,以示纪念。参赛者为了取得赛马的胜利,赛前对参赛的马进行20天左右的调教,也叫“吊马”。每天吊控两个小时左右,然后练跑,与骑手紧密配合,夜间还要放青。距离那达慕五六天时,每天要练跑一定的里数,然后休息两天准备参赛。要把赛马吊控到腹小而坚,臀大而实,膘凝于脊,这样的马跑起来才能奔如翔、驰如飞,不喘不累。为了人人都能熟练掌握三项竞技,蒙古族儿童5~6岁时就练骑马,12岁就随大人放牧,15岁时就可以出征战斗。因此赛马活动在蒙古族中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但是,历史上的赛马与当代赛马有很大区别,现在赛马都在现代化的赛马厂内进行,并且规定好多规则,组织严密,项目繁多。按赛马分,可分牧赛马,役赛马、4岁马赛、两岁马赛。安赛程分,可分长距离赛,短距离赛,障碍赛。长距离为25公里、35公里,短距离分为5公里、10公里,而且又分为跑直线赛与跑圈赛。按骑手分,可分为老年组、成年组、少年组,而且男女有别。比赛时还要分组记时,层层选拔,按时间录取。据《蒙古族》一书记载,1903年曾举行一次北京至天津的120公里越野赛马,当时参加比赛的有38匹蒙古马,最快的跑100公里仅用五小时50分钟,一般的马跑完全程为7小时32分钟。1935年在呼和浩特赛马会上,蒙古族骑手跑1.5公里只用2分21.8秒。在1959年全国第一届运动会上黑龙江杜尔伯特的赛马手陶桂珍获得女子1000米赛马第三名,成绩是1分16秒。冯翠华获得女子2000米赛马第四名,成绩是2分38秒。赛马,不仅是一种体育锻炼和娱乐活动,同时也是展现自己牧业劳动成果、提高生产技能的一种重要手段。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