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户农民投资300万元自建大棚带动12户贫困户共走致富路

2020-06-30 03:40:00 来源:北票新闻网 作者:崔旭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东官营镇土洞子村建棚户与村干部商议小区施工。

  正值盛夏时节,在东官营镇土洞子村一片50亩的场地上,满载建筑材料的车辆往来穿梭,施工人员加班加点抢进度。“9月份之前,这里将建起的是棚内总面积20亩的9栋高标准温室大棚,也是我们村第6个保护地蔬菜小区。以栽植西红柿计算,今年10月份栽植,明年2月份就可以上市,每亩纯收入可以达到4万元。”土洞子村村委会主任菅治林说。

  交谈中我们得知,这9栋大棚竟然是由7户农民自发组织建设的。众所周知,一栋高标准温室大棚投入非常高,9栋大棚总投入超过300万元。对于7户农民来说,如此多的资金从何而来?“其实我们7家一共筹集了150万元,剩余的150万元是镇政府帮我们协调邮储银行争取到的低息贷款,而且场平和水电路配套都是村里和包扶单位市卫健局给解决的。”建棚户李凤伟说:“以前我也扣过大棚,没挣着钱,后来就不干了。这几年市场行情看好,今年春天西红柿1斤都卖到了6块钱。看着人家挣钱,自己也想干,可手里没钱啊。多亏了市里发展保护地生产的好政策,镇村政府更是大力支持,咱也得大干一场了。”

  村委会主任菅治林介绍说,这个保护地蔬菜小区由7户农民与农户自行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合同年限为9年,按地类等级一等地每亩每年550元,二等地每亩每年500元,一次性支付3年租金,共涉及15户农户。

  “这次我建了2栋220延长米,镇里帮助解决了25万元低息贷款,1亩地大棚市里还给补贴1万块钱。咱自己富了不能忘了党,更不能忘了村里的贫困老百姓。”据了解,这个小区建成后,将带动本村10人以上劳动力就业,每人年收入可增加2万余元。同时,可以保证带动12户年收入5000元以下的贫困户连续增收3年,实现稳定脱贫致富。

  据了解,年初以来,随着全市“四区两基地”建设的全面铺开,东官营镇党委、政府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扶贫产业开发,采取“飞地经济”模式,破解资金投入瓶颈。累计投入社会资金4500万元、扶贫捐赠资金750万元、村委会和村民自筹资金310万元,建设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园1700亩、高标准温室大棚160亩,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939户、1948人实现稳定增收。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