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达湾街道炭素社区的“志愿红”

2020-06-04 08:39:00 来源:吉林市昌邑区人民政府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一批来自各行各业的青年志愿者们集合在哈达湾街道炭素社区,主动参与到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中来,与社区工作人员共同筑起一道牢固的防线。

  不知不倦的“永动机”

  赵海鹏是一位00后小伙,从来到社区的第一天他就主动要求值守最难熬的“夜岗”。“夜岗”时间是晚22点到次日凌晨6点,8小时的工作时长加上几乎不间断来往车辆的“疲劳轰炸”,一般一个班次下来整个人都会疲惫不堪,所以社区一般都安排值守“夜岗”的人员在离岗后休息一天。可是赵海鹏在第一次离岗交接班后于当日下午13时又跑了回来,社区劝他回去休息,可是他却憨憨地笑着说:“放心吧,我的体力跟得上,如果我累了我就不来了。现在我还能坚持。”可是这一“坚持”就是20余天,他也因此得到了“永动机”的称号。

  主动请缨的“棒小伙”

  牛群和郝硕是社区早期招募的志愿者,他们一个是单位的骨干,一个是在校大学生,虽然职业、背景各不相同,却对志愿服务和疫情防控工作有着同样的热情。疫情防控战初期,社区出于保护志愿者的目的,为志愿者安排的都是工作量相对较少、工作时长相对较短的岗位,但是他们却主动请缨,要求到社区工作量最大、状况最复杂的地方工作。社区担心他们无法胜任,他们却坚定地说:“疫情不退,我们不退,请社区放心!”

  快速成长的“姐妹花”

  卢学薇和卢昱莹是两位在校大学生,初到岗位时,她们的纯洁和善良却成为某些人眼中的“防控短板”。无端的刁难和指责,曾让她们流下过委屈的泪水,但她们没有放弃,而是咬牙坚持了下来。通过虚心求教、与同事互相分享工作经验,她们快速成长,如今已经成为社区疫情防控队伍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她们用真诚感动了曾经刁难过她们的人,她们用努力获得了大家的尊重。虽然她们曾经互不相识,但现在她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姐妹花”。

  播撒爱心的“仙女姐”

  董美媛和常雷分别在两家不同的机构就职。疫情防控战役初期,两位女孩发现社区物资比较紧张,尤其是一些一线防控人员的防护装备还比较简陋,日常消耗物资也不太富裕。于是,她们分别通过各自的途径为社区募捐了大量物资。常雷为社区募捐了饮料和洗衣卡;董美媛则分三次为社区募捐了总价值2000余元的口罩、手套和隔离服等防护物资,这些物资大大缓解了疫情防控战初期社区物资匮乏的局面。董美媛和常雷的无私奉献也为她们迅速收获了一批“迷弟”“迷妹”成了他们口中的“仙女姐”。

  防疫宣传的“小喇叭”

  14岁的梁敏行是社区最小的志愿者,疫情防控战初期他便在家长的大力支持下毅然报名参加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社区认为未成年人参加疫情防控工作会有一定的危险性,曾几次劝说他本人及家长,但他们却坚决表示要为疫情防控工作出一份力。最后社区将梁敏行编入了疫情防控宣传队伍中。从那时开始,梁敏行便坚持和大人们一样,每天按时上岗,按时离岗,渴了喝口瓶装水,饿了蹲在路边吃口饭。二十余天下来,孩子瘦了一圈,但眼神却更加成熟和坚定了。许多居民都被他小小年纪便敢于担当的精神所感动,都特意来看看这位小志愿者。如今梁敏行已然成了山下小区的名人,是社区名副其实的防疫宣传“小喇叭”。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炭素社区的青年志愿者们正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逆行,诠释着奉献,诠释着“疫情防控,人人有责”。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为社区增添了一抹亮丽的“志愿红”。

   

  图为哈达湾街道炭素社区防疫宣传的“小喇叭”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