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前镇创新“一二三四五”工作思路 奏响人居环境整治最强音

2020-08-05 15:03:00 来源:永吉县人民政府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今年,口前镇坚持“因地制宜,统筹谋划,示范带动,击鼓传花”的工作模式,早谋划,早动手,早实施,创新“一二三四五”工作思路,积极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全力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一、全域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  

根据村庄类别、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口前镇科学部署、凝聚共识,采取抓点、连线、成片的推进方式,启动了“面上”整体谋划,做到了全镇规划“一盘棋”、“一张图”;“线上”串景成片,全力打造“村在林中、路在绿中、院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美丽乡村示范线;“点上”情景融合,突出“一村一品”、“一村一韵”,推进建设了“下达花海”、“歪头中心”、“达屯莲池”等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精品示范点。积极发挥镇党委、政府的引领作用,环境整治无法一蹴而就,既要有“镇、村、社一竿子插到底”的决心,又要有“一任接着一任干”的耐心。口前镇全面建立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包村干部经常抓,村社干部主体抓的镇、村、社环境整治包抓体系,逐级分解整治任务,明确整治目标,形成了层层传递、层层落实的整治格局。 

二、全域治理,两手并抓显成效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口前镇精准把握主攻方向,一手抓公共空间治理,一手抓庭院环境整治,既用好公共空间充实“面子”,又整治庭院美化“里子”。一方面,加大公共空间整治力度。对道路及河道两侧的垃圾杂物、柴草垛、玉米仓和养殖圈舍进行分类清理、拆除转移和规范堆放;对占用路肩及植树台的围墙、栅栏、废弃建筑物进行拆除或后移,逐步提升道路硬化、边沟建设户厕改造等基础设施水平着力营造干净整洁有序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庭院整治活动。发挥典型示范作用,积极动员群众主动清除房前屋后卫生死角规整庭院杂物翻土栽花种树;深入开展“美丽庭院、干净人家”创建评选活动,共建共享氛围日益浓厚,掀起了美丽乡村建设潮,有力推动人居环境美丽蜕变。 

三、全域融合,三条路径促提升 

一是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动员各村成立了“党员义务献工突击队”,利用“主题党日”组织党员干部对村社道路、沟渠、小树林等公共区域进行集中推动形成了干部做给群众看,群众跟着干部的良好局面二是文化嵌入。将优美生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墙面彩绘、人文景观等文化元素相结合,为美丽乡村同步塑型塑魂,让“文化”看得见、摸得着、体味得到,打造出具有浓厚人文气息的农村人居环境。三是产业带动。充分发挥农业产业规模化聚集效应,以产业发展辐射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将美丽乡村建设与绿色农产品、农事体验、乡村旅游等新兴业态相融合,厚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经济资本,实现以产业为支撑促进美丽乡村建设的良性循环 

四、全域动员,“四位一体”落实效 

通过近两年“实用型”整治机制口前镇逐步形成了“乡镇主导、村社主体、群众主动,社会助力”的“四位一体”工作格局。一是乡镇主导。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深度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督导检查机制为抓手,层层落实环境整治包保责任制,促进村庄清洁行动持续化、长效化,确保人居环境整治成果稳固提升。二是村社主体。鼓励社干部坚持一线工作,想办法谋机制,带头参与环境整治工作。广泛宣传核心价值观,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全面落实“庭院三包”责任制,有效约束群众的不良生活行为,营造出全员参与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三是群众主动。镇、村干部亲自上阵,带领党员、村民代表、贫困户等共同参与环境整治,有效激发群众“主人”精神。组织村民成立整治队伍,自发推进垃圾死角治理、占道违建拆除、庭院铺砖除草。坚持因陋就简,因简就朴,利用废瓦石料修路铺沟,旧物废物美化扮靓,既做到资源利用,又彰显村庄个性。四是社会助力。构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平滑过渡和有效衔接,积极发动社会爱心企业和扶贫包保单位的优势力量,口前镇争取到水泥、黄沙、红砖、景观石等基础设施资源,无偿分到各家各户,提升了群众参与庭院整治的内生动力;镇、村和扶贫包保干部深入到贫困户家中,帮助他们清理垃圾、美化庭院,实现了贫困群众在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上的“双脱贫”。 

五、全域覆盖,五条线路保均衡 

坚持因村制宜、梯度推进不留盲区。根据各村区位、生态、产业、基础设施等不同条件,设立了双顶子、歪头贫困村示范引领线;菜口线(繁荣、达屯、春登、三金)精品景观线;务本、兴光省级先进带动线;205省道(阿拉街、红兰旗、官马山)优势榜样线;玉关、下达、四间提升新干线的梯次体系,分层次、分阶段推进全域内美丽乡村建设。通过“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击鼓传花式打造,逐步形成“点上有特色、线上成规模、面上大变化”的美丽乡村建设格局。 

  

信息来源:口前镇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