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里面看家乡变化

2019-07-31 14:38:00 来源:夏津新闻网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刘雪雪

每座城市都有它自己的人文、历史,令人难以忘怀的景象,从而散发着它独特的韵味。在我眼中,我的家乡也是这样一个具有“人情味”的地方。

我出生在鲁西北的一个小县城,这是一个古老而历史悠久的地方。由于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这里的人们勤劳朴实而虔诚。自打我出生到现在,从没离开过自己的家乡 (除求学那几年),所有美好的记忆全部留在了这里。但对自己家乡有深刻的了解还是参加工作以后。

记得大学毕业刚回到家乡那会儿,我还对家乡的了解甚少。比如夏津县的由来啊,县城有多少人口啊,哪儿条街道叫什么啊,都有什么乡镇啊等等,完全没有概念。直到接触到“档案”工作,我才对家乡开始真正的认识,并慢慢解读它的历史和文化。

当翻开一页页泛黄的纸张,看到一张张老旧的黑白照片,欣赏一段段珍贵的影像资料时,脑海中总会浮现出那个记忆中的家乡。犹记得,由于物资匮乏、条件有限,小时候的生活还比较清贫,不像现在网络、交通发达,物产丰富,想吃什么都可以买到。那时经常会为五分钱能买一口袋瓜子,两毛钱买个大大泡泡糖,五毛钱买一袋方便面而欣喜半天。水果种类也很少,大都是本地的当季水果。像南方水果橘子啊,也是只有冬天才能吃到,剥开一个满屋子飘香,那股淡淡的清香味让人回味无穷。小时候最喜欢的节日莫过于过年,因为不但有好多好吃的,还有新衣服穿。躲在门后看大家来给长辈“磕头”拜年也是一件趣事。

八九十年代,县城里没有什么娱乐设施,不像现在游乐场啊、公园啊随处可见。陪伴我们快乐童年的是游走于田间地头,去地里偷玉米、摘西瓜、挖“爬爬”。还记得一到八月十五,就迫不及待的上房摘枣吃,并乐此不疲。现在想想完全是“疯丫头”做派。那时最喜欢玩儿的游戏是跳皮筋、扔沙包,简单并快乐着。黑白电视机绝对是那个时代的象征,起初家里没有电视机时,经常会跑到邻居家去看,一看就是半晌。后来家里有了电视机,还为此欢呼雀跃好一阵子。念小学时,教室里四处漏风,没有暖气、空调,一到冬天手就会冻的裂开,经常害羞的不敢露出手指。现在看来,这些都成为了童年最难忘的回忆。

这些年,县城变化最大的莫过于街道和房屋了。以前县城内并不都是柏油路,而且道路狭窄,土路坑洼不平。尤其是下雨天,踩一脚上去,鞋边上倒处是泥。马路凹处还会积存半米高的雨水,路人出行很不方便。那个年代楼房很少,放眼望去县城内多是平房,只有百货商场,市场门房,个别家属院等少许楼房。最近几年赶上家乡政策好,不但马路拓宽,土路重修,被取代的是干净又平坦的柏油路,而且县城内高楼林立。一幢幢、一排排楼房错落有致,鳞次栉比,雅观而不俗。

如今,我已工作十余年。回首过去,家乡在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在县委、县政府坚强的领导下,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沉睡的千年古城早已渐渐觉醒,被赋予新时代力量。古桑树群“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国家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先进县”、“中国最佳投资环境县”等城市名片纷沓而来。这历史性的一刻,都被永远的载入县志、史志,生成影像,成为后人了解家乡的珍贵资料。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