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和镇:打好“三张牌”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2020-11-20 00:00:00 来源: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初冬的阳光灿烂地照在绿树成荫的傈家山寨南嘎拉,汽车载着游客穿行在“叽叽喳喳”的鸟鸣声中。清溪旁、土塘边、绿荫下,是垂钓、休闲的人群。  

“宜居宜业宜游”的环境很诱人,看到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南嘎拉傈僳族青年和晓东大专毕业后在大城市奔波了10多年后回到老家创办生态鱼庄,并担任了永春村土塘养鱼协会南嘎拉片区负责人。和晓东说:“我们协会建立了章程,其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保护我们的生态鱼庄品牌,这个品牌是我们的命根子。我们南嘎拉的生态鱼每市斤卖到25元,而县城市场上的鱼每市斤才8元。我们的孩子在城里上幼儿园,早送晚接,城里人能够享受的教育、卫生等公共资源,我们这里都能享受到。”

有了这张乡村旅游“品牌”,南嘎拉出现了“四多”:养生态鱼的人多,开山庄的人多、游客多、增收渠道多。2015年,南嘎拉有61户人家,其中,傈僳族36户、黎族13户、汉族12户,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32户。五年精准扶贫,南嘎拉阔步奔小康:61户各族群众中有58户养殖生态鱼,有鱼塘110个,总面积130亩;有生态农庄6个,直接带动就业32个;生态鱼、生态鸡、生态猪卖上了好价钱,南嘎拉实现生态优美、生活富美、社会和美的目标。

南嘎拉是保和镇党委、政府打好“三张牌”巩固提升脱贫成效,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保和镇党委、政府依托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厚植生态和“路网水网电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两个基础,按照土地现状不变、生态风貌不变、农民主体地位不变的“三个不变”方式,遵循因地制宜、共生共享、资源内生的原则,完善村庄规划,实施传统村落保护项目,导入生态农业、旅游体验 “两类产业”,打好乡村旅游、餐桌、健康“三张牌”,大力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鱼协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形成从原生态产品生产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条,挖掘当地资源,加快城乡融合发展,促进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到目前,保和镇在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的同时,“路网水网电网互联网广播电视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科学规划布局四条精品旅游线路,新建成土塘鱼养殖350亩,建成兰永村花落坝观景道760米,完成115个村民小组第一期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程,农家乐生态农庄发展到102家,直接从业人员达1260人。

“以农家乐生态农庄为代表的乡村旅游业成为保和镇打好‘餐桌’牌、‘健康’牌的强劲龙头。”保和镇党委书记李光明介绍说。

到目前,保和镇扶持农村新型经营主体65个。在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下,保和镇以蔬菜、荞麦、糯山药、魔芋、百合、食用菌、核桃、冰葡萄、中药材为主的特色种植业和以中华蜂、葫芦蜂,生态土猪、生态鱼、土鸡为主的养殖业蓬勃发展,产业覆盖所有建档立卡户。与此同时,“三张牌”拓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保和镇有劳动力13995人,其中转移就业人员10866人,转移就业率达77.6%;劳动力中建档立卡户劳动力5838人,转移就业4609人。据统计,2016年以来,保和镇累计减贫2422户9220人,实现7个贫困村退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并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