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历史沿革

2019-10-20 13:10:38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刘玥莹 责任编辑:王靖羽 字号:T|T

  中国小康网 临泉,古称沈地。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公元前1042年,周文王第十子聃季载被封于此,建沈(子)国。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寝县,西部置平舆县。汉改为寖县,同时在西部置鲖阳县,在今鲖城置鲖阳侯国;永建元年(126年)封刘显为阜阳侯,置阜阳侯国;还置有平舆县。隋开皇三年(583年)废褒信县置沈州,把原褒信县分为鲖阳县和沈丘县。唐武德元年(618年)在今县东南部置高塘县,六年废,入汝阴县。贞观元年(627年)废鲖阳、沈丘两县交入汝阴县。神龙二年(706年)分汝阴复置沈丘县仍属颍州。北宋属京西北路顺昌府管辖。明初,废沈丘县,降为沈丘镇,入颍州,属凤阳府。1667年成立安徽省,沈丘镇属安徽省颍州管辖。

  1914年,安徽淮北设淮泗道,临泉地方属淮泗道阜阳县。1928年废道存县,临泉仍属阜阳县。1934年9月,析阜阳县西乡设立新县,因县城濒临泉河,故名临泉县,1935年1月正式成立临泉县,驻地沈丘集,属安徽省第七专员公署。县下设三个区。民国28年(1939年),改属安徽省第三行政督查区。1947-1949年分置临泉、泉南、泉阳3县和临泉市,统规豫皖苏区四地委、四专属所辖。1949年3月将临泉、泉南、泉阳3县和临泉市撤销,恢复旧临泉县界,成立新的临泉县。1952年起属安徽省阜阳专区。1971年起临泉县属安徽省阜阳地区。1996年起属安徽省阜阳市。

  临泉文物丰厚,彰显底蕴。县境内古遗址67处,古墓葬46处,古建筑8处。其中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县级28处。老丘堆、古城子、银杏树、九槐遗址、岗上遗址等,皆是临泉古老历史的见证;而传播革命进步思想的长官“育才阁”、阜阳“四·九”起义英烈魏野畴陵园、千里跃进大别山纪念馆,都是临泉有着光辉革命历史的缩影。临泉有不可移动文物132处,博物馆馆藏文物1100件(套),其中国家一级文物8件,国家二级文物32件,国家三级文物373件。发掘出土的骨器、石器、陶器、铜器、瓷器等文物数以千计。秦始皇诏版、石雕天禄、战国官印、郢爱楚币、明代女尸等尤为珍贵。

  临泉这片热土,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曾爆发震惊中外的捻军鲖城大起义、长官店农民大起义、艾亭饥民大暴动和桃花店人民武装斗争,也驻扎驰骋过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刘邓大军,豫皖苏区四地委、四专区、四军区曾驻吕寨,阜临太中心县委曾驻老集。

  临泉名人荟萃,人文厚重。在这块土地上,在辅佐周文王灭纣兴国的兵家鼻祖姜子牙,有百步穿杨的养由基,有“月旦评”论乡党、史称“二龙”的许靖和许劭,有才华横溢的廉洁吏部郎毕卓,有识大体、史誉“光禄贤卿”的张泌等等。近现代,有嫉恶如仇的张蕴华,爱民如子的郭和五,画师人师的吕霞光,书艺超群的李文汉等等。临泉沃野百里,人才辈出,文苑武功,代不绝书。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