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何飚:从乱象丛生走向法治有序 从贫穷走向全面小康

2019-11-27 10:58:30 来源:色达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作者:尼公 责任编辑:容与 字号:T|T

  农技专家指导群众植树。

  近年来,色达县切实践行生态理念,围绕“生态改善、群众脱贫”两条主线,实现了“看得见水、看得见树、看得见草、看得见动物”的目标,从全省183个县(市、区)农牧民人均收入的最后一名,一跃成为全省藏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第一名。

   绿色发展让金马草原美起来

  色达位于我州东北部,是全省58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县中的生态脆弱区。属青藏高原的高寒生态脆弱区,三江源发源地,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涵养地。县城海拔3893米,全县平均海拔4127米,其高海拔大陆季风高原型气候,长冬无夏,适应该气候生长的植物稀少单一,鼠害、草地退化、土地沙化现象严重,日益严峻的生态问题成为制约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改变现状,结合州委提出北部区域经济发展“底部突围,奋力追赶”的要求,色达县全力实施生态发展战略,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了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的高度,坚持高寒色达也要天蓝、地绿、水清。为此,色达县委政府构建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工作责任体系,认真贯彻落实《川西藏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为进一步加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与建设,该县将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纳入“七大战略”同步推进实施,同时还邀请林业专家前来为色达县量身定制绿化方案,用科技的力量推进色达生态脆弱区的恢复保护;与省草原研究院合作,建立县院合作机制,通过科技创新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来促进色达生态脆弱区的发展。积极开展川西高原生态脆弱区综合治理项目,采取“防风林带体系化,灌草结合多样化,生态治理产业化,治鼠控鼠相结合”的复合模式进行生态脆弱区综合治理,用高标准、可复制性等原则,打造川西高原生态脆弱区综合治理示范样板。

  为深入推进“山种树、路种花、河变湖”工程。近年来,色达县累计投资5.5亿元狠抓生态环境治理修复。实施“三化”草地治理74.65万亩,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10000亩;实施森林抚育12300亩、封山育林10000亩,栽植云杉、青杨、旱柳、金露梅等144万株;实施草原禁牧627万亩、草畜平衡603万亩,新建饲草基地26.5万亩,在国道317、548等主干道实施植树种花180公里;投资7753.5万元,实施果根塘生态保护与治理工程,新建人工湿地7345亩,草原沙化、板结化、鼠害化等生态问题得到有效控制。

  色达曾是产黄金的地方,“色达”在藏语是“马头金”的意思,过去的色达,以矿产业和森林砍伐来带动县域经济发展。而今的色达,坚持走生态经济发展的新路,坚决不开采、坚决不砍伐。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大会召开后,色达县更是瞄准省委提出要建设一批森林、草原、湿地生态屏障重点县这个方向,全力以赴建设成为一个草原湿地生态屏障的重点县,并以此为抓手促进色达县域经济的发展,让色达变得越来越美。

   生态建设让色达百姓富起来

  色达县属国家艰苦边远六类地区,是全国592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四川省45个深度贫困县之一,贫困发生率高达32.55%。色达县紧紧抓住精准脱贫“牛鼻子”,大力实施生态惠民工程,在实施生态修复与治理工程中,把生态脆弱区治理项目建设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下足“绣花功”,让农牧民群众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实现增收。

  仅川西北脆弱区综合治理项目初步测算,就为色达县产生了约77499个劳务用工,增加地方劳务收入约929.98万元。目前,色达县成立了4个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组织340户贫困群众参与生态建设,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扶贫,完成生态脆弱区植被恢复2.3万亩,户均增收2.19万元,公益性岗位515人,实现生态增绿、牧民增收双赢。

  近三年,色达县累计投资26.1亿元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409个,累计投资6.79亿元实施异地扶贫搬迁、藏区新居、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等住户4076户。截至目前,该县已完成74个村2418户10059人脱贫摘帽,今年末将实现全县整体脱贫。

  筑牢生态本底,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和生态产业,色达县强力擦亮高原生态畜牧业的“金”字招牌,成立牦牛养殖合作社11个,新建青稞基地5000亩、农业蔬菜基地1000亩,实施畜牧业振兴计划和农业增效计划,加快发展生态中药藏药业。

  按照生态发展产业思路,色达县构建了上色达、中色达、下色达的发展格局,上色达以生态畜牧业、生态中药藏药业为主、生态文化旅游业为辅;中色达以生态文化旅游业、生态畜牧业为主,商贸业为辅;下色达以生态种植(养殖)业、生态文化旅游业齐头并进的格局,优先发展生态旅游业,围绕生态线、文化线,发展全域旅游,实现旅游产业全域覆盖、旅游景区全域联动。

  州委常委、色达县委书记何飚说:“通过几年的努力,色达正在实现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蒙昧走向文明,从乱象丛生走向法治有序,从生态恶化走向生态恢复,正在从贫穷走向全面小康。”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