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钱”看病一年为民减负44万元

2021-01-13 08:00:00 来源:广州市增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作者:增城区卫生健康局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至去年底,增城区实现所有村卫生站全面实施“一元钱看病”制度

  “一元钱”看病一年为民减负44万元


  

  

  “足不出村就能看病开药,非常方便。”“1元钱就能看病,真是实实在在的惠民利民。”“既方便又便宜,看病省了不少心。”经过一年时间的推广实施,在增城区的村卫生站,“一元钱”看病已经不是新鲜事。

  2019年10月,增城区出台全面实施村卫生站“一元钱”看病工作方案,提出行政村户籍居民在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站看病,其一般诊疗费和药费经医保报销后,个人只需支付一元钱,剩下部分由财政兜底。同年10月中旬,石滩镇元洲村作为试点率先启动,相隔一个多月后,试点扩大到100所村卫生站。

  2020年,增城区将“一元钱”看病纳入区十件民生实事,要求所有村卫生站全面实施“一元钱”看病制度,破解农村“看病贵、环境差、乡医少、药品缺”等普遍性难题,打通基层卫生健康服务“最后一公里”。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底,增城区284个行政村中,262个设有卫生站的行政村全部实施了“一元钱”看病制度,全年累计有6.6万名村民享受看病实惠,财政补助约44.3万元。如今,“一元钱”看病不仅仅只是降低就诊费用,还成为撬动农村医疗资源的杠杆,一步步释放民生效益。

  “一元钱”看病能省多少钱?

  棠厦村位于荔城街道与小楼镇交界,常住人口约4000人,年轻人多出外务工,留在村里大部分是老年人和妇女儿童,对家门口医疗服务的需求十分迫切。

  “以前,我们一般去增城区人民医院看病,要起个大早赶公交车,到医院后又得排队,下午才能回到家,费时费事又费钱。”棠厦村村民潘蓉蓉的腰痛又犯了,连忙赶来该村卫生站做理疗。“这里方便便宜又有效!”她说。

  “有了‘一元钱’看病政策,平均每年可帮老人省三、四百元,帮小孩省五、六百元。”荔城街廖村村卫生站的周医生告诉记者,在村卫生站看病,一张处方的总费用少则十几元,多则五六十元。经过医保报销,再通过区政府的财政兜底,村民的报销总体比例可上升至80%左右,其中儿童的总体报销比例约可上升至90%。

  作为最早实施“一元钱看病”制度的试点,元洲村卫生站提供了更为全面的“样本”分析。元洲村卫生站刘佩珍医生介绍,“一元钱”看病模式得到了村民们的普遍认可,特别是对于较多病痛的老年人来说,由于行动不便,平时去镇上就医比较麻烦。“一元钱”看病制度实施后,他们只需走几步就能到达村卫生站,一些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或基础病如感冒、中暑等,都可以享受“一元钱”看病的优惠政策。政策推广后,村民少了后顾之忧,卫生站每天都能多接待十多位病人。

  截至2020年10月,增城区元洲村卫生站实施“一元钱”看病制度满一年,累计受惠群众1189人次,医疗总费用19618.6元,医保报销12603.23元,财政兜底7015.37元,直接为就医村民降低医疗负担5.9元/人次。

  “一元钱”如何让群众看好病?

  “一元钱看病”并非只是减少费用,而是要让村民不仅少花钱,更要看好病。

  加强医生队伍建设是解决村民能否看好病的关键。2020年,增城区乡村医生招聘实行“区招、镇管、村用”,即乡村医生由增城区卫健局统一组织招聘,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管理,专用于村卫生站。乡村医生招聘除通用条件外,学历为医学类全日制大专以上或者具备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

  据统计,在2020年新招聘113名乡村医生后,目前全区乡村医生的平均年龄由原来的55岁降至43.5岁,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的乡村医生200人,由25%升至58%,其中大专以上学历148人。

  在辖区(街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统一管理下,乡村医生还需要通过规范化培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承担起辖区居民基本公共卫生任务,为辖区居民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一般诊疗和家庭医生签约等服务。如村民有身体不适,可以先到村级卫生站,如果病情严重,再由乡村医生联系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团队负责转入门诊、住院或上级医院。

  同时,药品上也有了更安全可靠的指引。在推进“一元钱”看病过程中,由区卫健局牵头,根据疾病谱的变化,在基本药物和医保药物目录的基础上,制定了“一元钱”看病药品目录,涵盖200余种药物,包括呼吸道疾病、皮肤病、肠胃疾病等常见病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各村卫生站根据各自用药情况,在目录中选取所需的药品,统一由辖区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送,实行零差价销售,解决村卫生站药品不齐全、价格不统一等问题。

  软件有了提升,村卫生站也换新颜。近年来,我区投入资金,按照外观统一、布局统一、标识统一、设施统一的要求,对年久失修的村卫生站进行改造或选址新建。其中,新建的村卫生站要不少于100平方米,有诊室、药房、治疗处置室、预防保健室、候诊室、资料宣传室、值班室、卫生间等独立设置的功能间。

  如今,村卫生站干净明亮,各类药品、器械摆放整齐,标牌统一,室内的功能区划分合理。乡村医生常驻村里,对村民情况了如指掌,就诊时少了隔阂,多了一些人情味,加之乡医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就诊费用降低,有利于村民有小病及时就医,降低了大病的发生概率,从而进一步减少群众看病的花费。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