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竹枝词里的中秋节

2021-09-13 14:42:12 来源:人民网 作者:郑文丰 责任编辑:王靖羽 字号:T|T

《贵州竹枝词集》书封。

  向来有两轮明月,一轮在天上,一轮在人间。天上之月与日齐辉,在“立象以尽意”的神话时代,便是代表阴阳的天地大神,自是古人崇拜的对象。虽然山川异域,但风月同天,祭月、拜月蔚然成俗。

  民间的赏月,“孤篇压全唐”的《春江花月夜》即是代表。待到同样脍炙人口的宋词《明月几时有》问世,中秋节已正式成为一个节日,东坡先生将祭月、赏月、团圆与美食等与“八月中秋月正圆”有关的意义,用诗词的方式固定了下来,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突破了时间的局限,打通了空间的阻隔。此时的明月,已是人文时代“修辞立其诚”的最佳意象之一。从此,天上明月与人间情怀合一在中秋节上,祭月、拜月,赏月、玩月,走月、跳月——国人的情感在如水的月光之下,表现得生动而浪漫。

  “跳月”和“行歌坐月”,是黔地有名的和月亮相关的习俗。清田雯《黔书》载:“每岁孟春,苗之男女,相率跳月,男吹笙於前以为引导,女振铃以应之。”中秋之夜的月场上,祭师燃香颂词,祈求月神降福;随后姑娘唱月亮歌,男子跳芦笙舞,众人围成月亮形状的圆圈起舞祀月;侗族的“行歌坐月”和水族的“玩月”,更多的则是男女婚恋习俗,且不限定中秋节。最具贵州地方特色的中秋习俗,当属偷瓜、送瓜。

  胡朴安先生《中华全国风俗志》记之甚详:“贵州之中秋节有一种特别之风俗,为各省所无者,则偷瓜送子是也……送至无子之妇人家。受瓜之人,须请送瓜之人食一顿月饼,然后将瓜放在床上,伴睡一夜。次日清晨,将瓜煮而食之,以谓自此可怀孕也。”是指将瓜送至无子女的妇人。而清吴振棫《黔语》则注明是将瓜送至新婚之家:“黔俗,新婚之家,中秋夕有戚友送瓜事。”不论送瓜的对象为谁,“送瓜”等于“送子”。中秋所送之瓜,多为南瓜或冬瓜。瓜有蔓藤绵延的习性,且成熟后籽实繁多,于是在习俗中被赋予了“瓜瓞绵绵”的寓意。以至于在一些侗族村寨,索性称中秋节为“南瓜节”。

  偷瓜、送瓜的习俗在竹枝词里有充分的体现。清道光时期的张国华《贵阳府竹枝词》之十八写道:“岁岁中秋说送瓜,倚闾男妇笑声哗。伊谁傅粉含愁盼,多是长随幕友家。”清人罗绕典《送瓜词》中描绘说:“中秋月色最清佳,锣鼓喧阗笑语喧。番扮仙姬来送子,背篼兜个大倭瓜。”清末欧阳朝相《都匀竹枝词》“八月中秋金鼓哗,宁磬偷个好冬瓜。锦袍送到鸳衾拥,汤饼明朝竞洗娃。”清末令狐堃《播州竹枝词》载“男儿意气贵无猜,安用钱刀买妾回。况复中秋明月下,满城箫鼓送瓜来。”清末杨文莹《黔阳杂咏》载“赏月中秋筵未收,送瓜鼓吹闹高楼。斑斑绣出狮头帽,准备明年抱阿侯。”这些竹枝词对黔中各地中秋偷瓜祈子场景有生动记载。

  偷瓜、送瓜习俗的乐趣,恰在一“偷”、一“送”字上。《中华全国风俗志》载:“偷瓜以晚上行之,偷之时,故意使被偷之人知道,以讨其怒骂,而且愈骂之厉害愈妙。”“西南巨儒”郑珍写有《送瓜词六首》,记录了清代遵义地区的送瓜习俗:三日前即纷纷行动,中秋之时更是“钲鼓轰天纸爆豗,儿童逐队闹如雷。”可见之热闹,郡人都以此为乐事。

  在各地风俗中,偷瓜、送瓜的人各有不同,通常以少年儿童来担任,为整个过程增添了许多童真童趣。如《遵义县志》载:“少年或摘瓜送艰于嗣者,饮宴以为娱乐。”《都匀县志稿》:“少年窃瓜送艰于嗣者,博饮宴以为娱乐。”《沿河县志》:“少年或窃瓜送艰于嗣者。”提法均大同小异。相较而言,各地在送瓜仪式上的差异明显一些,有的将瓜偷来之后,穿之以衣服,绘上眉目,装成小儿之状,乘以竹舆,用锣鼓送至无子之妇人家;有的将瓜饰以彩亭载之;有的以背篼背负;有的将瓜用红绫裹上……花样可见繁多,目的却只有一个:中秋月明之夜,在欢快的氛围中,为无子嗣的家庭送去祝福,祝愿在来年的中秋节得以和孩子一起团圆。

  除了热闹的偷瓜、送瓜习俗外,老贵阳城中的人家过中秋,尚要在庭院家中供祭拜月。金国楠先生在《金筑山歌》中有一首竹枝词,记载了贵阳的中秋风俗:“金桂盛开月饼香,夜煮毛豆喜新尝。石榴大枣地萝卜,供设拜月儿女忙。”秋天本是物产成熟丰备之季,中秋供月,瓜果齐备,家人们团聚一起享用着月饼和美食,此时丰圆的月亮带给人们的是全家团聚的喜悦和满足。

  以上竹枝词都收录在《贵州竹枝词集》一书中。像中秋送瓜这类具有特色的地方民间习俗,在竹枝词这类文体中保留甚多。事实上,竹枝词正以歌咏一地的风土民俗为主要特点,周作人称之为“韵文的风土志”,其性质为“以诗为乘,以史地民俗的资料为载”,故竹枝词除作为文学的诗歌外,还有一大功能就是能“志风土而详习尚”,历代文人用竹枝词的形式记载了各地的风土民俗,其内容就包含了大量的民俗信息资料,使之具有极高的民俗学、社会学的价值。正如词学大家唐圭璋先生所称道的:“(竹枝词)以咏风土为主,无论通都大邑或穷乡僻壤,举凡山川胜迹、人物风流、百业民情、岁时风俗皆可抒写。非仅诗境得以开拓,且保存丰富之社会史料。”

  《贵州竹枝词集》为贵州省文史研究馆编,收入《续黔南丛书》第十二辑。该书作为贵州第一部竹枝词汇编,收录一百人一百一十五题一千七百七十三首(不含附录),记录了宋代以来尤其是明清两代贵州山川、气候、物产,以及这块土地上的人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悲欢哀乐。(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郑文丰 文/图)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