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省会担当 决战脱贫攻坚 贵阳市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相关信息

2020-01-06 00:00:00 来源:清镇市人民政府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2018年,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2019年,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全省扶贫开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会议强调,要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

作为省会城市,贵阳强化省会意识、扛起省会担当,按照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深入落实产业革命“八要素”,认真践行“五步工作法”,围绕全省12个特色产业、500亩以上坝区,以及全市“五子登科”主导产业,调减低效农作物种植,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实施“强化产销对接助推农村产业革命”攻坚行动计划,以高标准要求、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助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为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贡献。

推进500亩以上坝区建设

这几天,在清镇市红枫湖镇骆家桥高标准蔬菜保供基地,村民一边忙着摘收成熟的蔬菜,一边忙着培育蔬菜苗,一派繁忙景象。

“长期以来,每年的11月到次年4月,贵阳市的西红柿、辣椒、茄子、黄瓜等喜温性茄果类蔬菜缺口比较大,需要从海南、云南等地调运。”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彭玉荣介绍,为解决我市蔬菜供应季节性缺口和供应结构性不平衡问题,去年贵阳围绕500亩以上坝区建设,按照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投入、统一建设、统一组织、统一营销的模式,在蔬菜生产区域“三县一市”和乌当区、花溪区开工建设2.5万亩高标准设施蔬菜保供基地。

同时,贵阳积极发挥大市场带动全省大扶贫的作用,在长顺县、平坝区、印江县等地同步建设2.5万亩高标准蔬菜保供基地,让建设蔬菜基地成为500亩以上坝区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精准扶贫的一项重要举措。

贵阳还把菜篮子、果盘子、茶园子、药坝子、奶瓶子“五子登科”主导产业作为主攻方向,重点发展蔬菜(辣椒)、食用菌、生态家禽、生猪为主的“菜篮子”,猕猴桃、桃、李、刺梨等精品水果为主的“果盘子”,高品质绿茶为主的“茶园子”,石斛、白芨、黄精等中药材为主的“药坝子”,牛奶为主的“奶瓶子”。

去年,全市共调减低效玉米30.82万亩,调增以“果、药、茶”为主的经济作物替代种植22.3万亩。预计全市蔬菜种植面积达170万亩,实现蔬菜产量240万吨;水果种植17.77万亩、产量29.54万吨;茶园面积28.4万亩、产量1.47万吨;生猪出栏115万头,生态家禽出栏3300万羽,禽蛋产量3.5万吨;中药材种植面积32万亩、产量10.6万吨……全市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产品生产能力稳步提升。

积极搭建产销对接平台

惠水甘蓝、长顺西兰花、瓮安茄子、威宁大白菜……走进位于修文县扎佐镇的贵阳农产品物流园“贵州农产品销售扶贫专区”,全省各地的农产品琳琅满目,被络绎不绝的采购商装车运走。

“这是刚从基地采摘的蔬菜,我们连夜从兴义运来,刚来两个小时就卖了4吨,采购商都觉得新鲜、品质好。”在园区从事蔬菜批发的兴义老板丁艳说,基地的蔬菜是贫困户种的,现在有了物流园的支持,打开了销路,基地贫困户的干劲更足了。

推进农村产业革命,贵阳不仅在“产品端”发力,还在“流通端”下功夫,强化产销对接,打通产销对接关键一环,解决农产品到餐桌的“最后一公里”。

贵阳积极搭建产销对接平台,强化农批对接、农超对接,织密惠民生鲜超市网点,积极构建大中小微农产品流通销售体系,形成北有贵阳农产品物流园,南有地利农产品物流园,东有双龙农产品物流集散中心的一级批发市场格局,在131个农贸市场、50个大型生鲜超市、154个惠民生鲜超市和45个社区智慧微菜场布局零售市场网络。同时,建成运营一批农产品集配中心,冷链配送网络建设实现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的全覆盖。

贵阳还积极推进农校对接、农医对接、农产品进机关。其中,全市“校农结合”共采购省内农产品4.33万吨、金额3.45亿元,市域内学校全面实现“学生餐,贵州产”。

此外,贵阳大力推进电商扶贫工作,深入实施“百品百特”带动工程,在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地开设80余个销售窗口,拓宽了“黔货出山”通道,不仅让农产品“种得下”,而且“卖得好”。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观山湖区百花湖镇温水村村民廖昭泽每天都要去村里的现代高效茶叶基地转一转,看着绿油油的茶树,他心里美滋滋的。

“种苞谷一亩地每年收入只有几百元。村里发展茶产业,我把家里10多亩土地全部入股,还在茶叶基地打工,一年能有两三万元的收入。”廖昭泽说。

温水村从2017年开始大规模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种植茶叶,还成立了贵阳温水乡情茶叶农户专业合作社,与百花湖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注册成立的贵阳市百花湖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合作,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种植茶叶。

“项目产生收益前,公司采取兜底政策,每亩地每年有600元的保底收入。产生收益后,项目净收益按比例分红,其中公司获得净收益的70%,村合作社获得净收益的30%,入股的农户获得村合作社净收益的60%。”贵阳市百花湖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唐瑶说。

在基地带动下,到2018年,温水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52户598人全部脱贫。如今,全村种下了5000亩茶叶,将和百花湖镇的杨庄村、哪嘎村、石操村形成万亩茶叶基地项目,茶叶已成了村里的致富“金叶”。

在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中,贵阳因地制宜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以产业为平台、股权为纽带、金融为杠杆、平台公司为主体、集体和农户共享,做大一批龙头企业,完善提升合作社,做实利益联结机制,带动更多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增收脱贫致富。目前,全市有146家龙头企业、2300余家合作社(其中村社合一825家),带动农户15万户,促进农民增收近10亿元,越来越多的农户实现增收脱贫、致富奔小康。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