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滔:用情“走心”去扶贫 相关信息

2020-11-19 08:00:00 来源:息烽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引导页 作者:李星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扶贫要用情“走心”,这是我驻村扶贫两年多的切身感悟,用了真情,动了脑筋,走了心思,才能有效打开局面,赢得群众好评。

我叫许滔,今年35岁,是贵阳市息烽县青山苗族乡冗坝村的驻村工作队员。近三年的驻村工作对我来说,按当下流行的话叫:痛并快乐着。每当夜里,我忍不住会想远在贵阳的家人,时常打开手机,呆呆的看着妻子、儿子和女儿的照片,久久不能入睡。

许滔(左一)与村里的贫困户张志华交流

这三年,妻子独自照顾2个年幼的孩子非常辛苦,我愧对于她。好在妻子能理解我,从来没有过怨言。我把脱贫攻坚作为增长见识、服务群众、提升自我的一个新起点,有过困惑、有过遗憾、有过迷茫,有过失落,但不影响我坚定向前的步伐。工作虽苦,但苦中有乐,苦有所值,因为收获与成长,更加坚定了我扎根基层的决心和干好工作的动力。

2018年4月初,贵阳市卫生计生监督局要选派党员干部到村开展驻村帮扶,我积极申请,经单位领导班子讨论同意后,我来到了青山苗族乡冗坝村。刚到村里不久,就了解到60多岁的村民王武章回村了,他在外艰难谋生漂泊多年,如今回到村里,只能住多年没有维修维护的老房子。遇到刮风下雨的天气,风一股脑往屋里钻,屋子里到处漏雨。看过他家居住的房子后,心中不自觉总会万般牵挂。就这样,老人居住的房子成了我的一块“心病”,我时常会担心老人心存侥幸,忽视安全隐患发生意外。为此我专门订阅了息烽县气象台,特意关注大风暴雨的预告信息,若有恶劣天气,立即上门查看他家房屋情况,并叮嘱咐他做好防范措施。

许滔(左二)与驻村队友在村里开展工作

如此帮扶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为了能彻底消除他家的住房安全隐患,经过多方协调,先后帮助他家申请了共计3.5万元危房改造资金。接下来,我和驻村队友一起,主动帮他联系施工队,将房屋改造面积、结构要求、验收标准与施工方谈妥签订了协议。施工过程中,我时常前去了解施工进度,并用心与老人交谈。他一个劲向我表示感谢,并和我说起那些在外辛苦打工艰难维持生计的日子。2个月后,一栋60平方米的混凝土小平房建好了,我的心病消除了,老人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紧紧握住我的手,简单真挚的道谢话语让我动容。

许滔上门了解村里老人的生活情况

还有一家贫困户,户主40多岁叫李国杏,几年前在外打工身体受伤,据说治疗回村后留下了后遗症,经常头昏,稍微重一点的体力活都干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受到了影响,平时他就靠上山采些野生草药赶集时变卖维持生活。我们在走访时,他家中米油等生活物资都不充裕,他也多次向我们反映,希望能够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疫情期间,许滔将口罩送到残疾人邓正奎手中

俗话说,打铁要靠自身硬,发展还得靠个人。认真分析他的身体原因后,我和驻村队友三番五次上门与他交流谈心,了解其病情。我对他说,如果真感觉身体不舒服,要上医院做一个详细的检查,并从侧面引导他要相信现代医学,克服心理障碍,走出心理阴影。我准备帮他联系医院,他婉言谢绝了,在长达半年的耐心开导、劝说下,他的思想有了些变化。

许滔(右二)与驻村队友到贫困户王孝平家了解情况

后来,经过协调帮他申请到了个护林员的公益性工作岗位。刚开始向他介绍这份工作时,他有抵触情绪,说身体受不了,也不愿意干。我就开导他,让他先干一个月试试,如果确实不能干,再想其他办法。就这样,该贫困户开始护林员的工作,每月有800元工资,家里的米缸满了,每天都有荤腥,营养跟上了,整个人的气色也不一样了,脸上的笑脸也多了,现在他还主动开始尝试养鸡,种点蔬菜、苞谷,生活越来越有滋有味,不仅我对他刮目相看,他也把我当成了可以信赖的朋友。

这样的小事很多,我在扶贫工作中看到的少数贫困群众因文化程度低、自身能力弱,主动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尚未激发出来,要彻底解决贫困的问题光靠政府是远远不够,政府能解决的更多的在于政策扶持等方面,而要真正站起来,富起来,需要自身的不断努力,靠自身振作起来,学技术、学经营、勤劳作、善持家,政府帮一把,自己蹬一脚,才能走上致富路。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基层条件虽然艰苦,但是却蕴含着巨大的发展空间,需要我们躬下身、弯下腰,一心一意服务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关心群众疾苦;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始终怀着扶贫攻坚必胜的信念,始终牢记不惧急流险滩、持续攻坚克难、甘于乐于奉献的誓言使命。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