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定青山不放松 意气风发向未来 ——贵阳市息烽县九庄镇团山村党支部书记彭启军 相关信息

2020-12-17 08:00:00 来源:息烽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引导页 作者:黄舒城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军人在部队是一把尖刀,在地方也是一块好钢。1999年,我穿上了军装,成为空军某部的一名战士。2007年退伍后回到家乡,成为一名普通农民。8年当兵经历是我一辈子也吃不完的‘精神食粮’。部队教会了我责任、担当、奉献,也教会了我吃苦耐劳、勇往直前。2013年,意气风发、充满干劲的我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成为一名全职“兵支书”。近8年来,我始终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承诺,奔忙于扶贫第一线,为脱贫攻坚献出我最大的能力和精力。

彭启军(右)到村民家发放脱贫攻坚政策宣传资料

我叫彭启军,是贵阳市息烽县九庄镇团山村党支部书记。团山村位于九庄镇东北部,全村现有10个村民组,村民228户,890人。耕地面积1080亩,林地6000亩,森林覆盖率80%。建档立卡贫困户16户54人。农业以种植玉米、水稻为主,传统农业加上基础设施落后,严重制约了团山村的发展。要想改变全村面貌,加快脱贫致富的进程,就必须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打通脱贫致富“最后一公里”。

作为一名“兵支书”,我带领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积极引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原村主任吴文平67岁了,已有20多年党龄,本想退休后过上亲人团聚、天伦共享的生活,他却说:“要带头向有关部门申请审批手续,在家门口修建了1000平米的圈舍,发展养鸡产业,每年出栏3万羽左右,带动大家养鸡挣钱。”就这样,在团山村,村支两委带头养殖肉鸡,掀起了村民养殖肉鸡的热潮。随后,团山村党支部为在全镇率先引进专业养殖企业,抢先发展肉鸡养殖产业,多次召开村支两委会议,村民小组会议等改变村民思想、激发创业就业热情。

用心付出就有回报,目前全村已发展有大型养殖户30多户,年出栏肉鸡50万羽。种植业实现了低效农作物调减,并发展脆红李种植800余亩。种养殖业发展均采取公司+农户+村集体的模式,成功实现贫困户全部脱贫,村民不断创富增收。

疫情期间彭启军(右一)带领党员突击队在村里宣传

过去团山全村没有几条像样的公路,却有很多断头路、毛路、泥巴路,很不利于发展,田间地头的基础设施也不完善,农业设速度必须要跟上村发展的需要”。为了村里的公路早一点,快一点改造升级,我带领全村生产投入的成本非常高。我经常告诉村民“村公路的建党员干部,多方筹集资金、积极向上争取“一事一议”等项目支持。几年来先后实施了凉水井至纸房村村委会、岩上组至纸房村中坝组、开发办至彭贵书家等公路共计10余条,里程16公里的建设工程,在全镇率先实现了村组公路全覆盖。

彭启军(中)在村民家了解情况

以前的团山村受地形地貌和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影响,季节性缺水,用水十分困难,供水也不稳定,经常影响村民正常生产生活用水。我担任村支书以后,坚持不懈的向县、镇反映情况,努力争取改造项目,目前团山村已完成建设连片供水管网工程,实现全村户户通自来水,同时解决了30多户养殖户生产用水。

随着村民经济条件改善,用电需求逐渐增大,原有的线路频繁断电,电压低,供电能力不足,村民们经常反应功率大一点的家电用不了,用电高峰时用电饭煲了就不能同时使用电磁炉,很容易发生跳闸。最让我难忘的是2016年,退伍老兵胡恩伦因家中电线老化,引起火灾导致房子被烧。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尽快解决全村用电安全的问题。去年团山村已完成全部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有效提高了线路绝缘化率,减少了受恶劣天气的影响,提升了供电可靠率。现在每个村民组都有变压器,每家每户都能用上安全电、稳定电。

基础设施的完善,人居环境的改变,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群众幸福感、满意度显著提升,为团山村铺起了通往乡村振兴的希望底色。2013年以来,经村党支部向上争取资金实施贫困户、边缘户一户一法项目帮扶60人次,帮扶金额183294.91元。实施贫困户、4类重点人员、困难群众危房改造55户,帮扶金额762900元。

彭启军在村委会电脑上查阅资料

咬定青山不放松 意气风发向未来。在部队上我是优秀士兵,在民兵应急连我是训练尖兵、优秀个人,在今后村里的工作中,我将一如既往发扬“亮剑”精神,率先垂范、敢为人先,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用钢铁般的意志和一往无前的勇气带领村民踏着致富路,齐心协力振兴乡村。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