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晏:敢叫沙海变绿洲 防沙治沙树丰碑

2020-08-12 00:00:00 来源:海北州海晏县人民政府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海晏行,风不停,黄沙满天过不成。走一步,退两步,沙进人退路难行”,这是对海晏周边环境昔日景象的写照。近年来,海晏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紧紧围绕全县“四区”建设目标,大力开展生态环境治理,坚持“换人不换目标,换届不换蓝图”的工作总基调,采取“以封为主,封造结合”的治沙方法,创新固沙方式,调整种树结构,在高寒沙区走出了一条成活率高、见效快的治沙造林新路子,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色屏障不断加固,生命之色不断蔓延的转变。2013年,克土沙区被列入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同年12月列入全国沙化土地封禁保护。


强化引领,制度保障先行。县委、政府高度重视防沙治沙工作,以生态建设为重点,以植被保护为主线,以科学技术为支撑,大力开展植被恢复和防沙治沙工作。压实责任,自上而下建立健全党政领导防沙治沙任期目标责任制,实行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度,层层签订责任状,使地方政府真正承担起生态建设的重任。制度先行,为切实把《防沙治沙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沙治沙工作的决定》落到实处,相继出台了《关于在青海湖西北岸部分宜林沙漠区实行禁牧的通知》、《海晏县草原生态保护禁牧规定》、《关于在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内完全禁牧的公告》等一系列有利于沙区生态保护的规定,切实从制度上保障了防沙治沙工作的顺利推进。示范引领,积极打造克土防沙治沙区教学点,成功列入理想教育学院现场教学点范畴,年内接待学员841人次,培训20期。


因地制宜,科学防沙治沙。海晏县防沙治沙工作遵循自然规律,注重在技术创新、结构优化、水分固定等方面下功夫,有效提升沙地造林的质量和效益,探索具有我县沙区的特色治沙模式。技术创新上,引进和试种适合在沙区生长的优良治沙造林树种,并种植青稞、燕麦和小麦等不同农作物生物沙障代替人工沙障,增加沙区物种的多样性,进一步增强林草植被的综合防护效益;结构优化上,用适合沙区造林的青海云杉、樟子松等乔木树种采取低密度造林模式来改善沙区的林分结构现状,降低苗木对养分、水分的需求和相互竞争,最大限度的发挥近自然的生态系统;水分固定上,利用沙区周边高山融雪水,压埋灌溉管道到造林区,实现引水灌溉,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开创了我县高寒旱沙漠区造林引水先例。同时,在新植苗木浇水后及时在根部覆盖塑料膜,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最大限度的保证苗木生长所需的水分,避免因干旱缺水导致苗木死亡。


重点推动,工作成效显著。着力深化“山水林田湖草人”综合治理理念,以“国土绿化提速三年行动”为抓手,投资2.03亿元,全面系统推进“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林业科技推广、公益林治沙造林、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建设、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补助试点等11个项目的实施,在防治土地沙漠化方面探索出工程固沙与生物固沙相结合的成功路子,有效缩短了治沙时限,减少了治沙投入,青海湖、甘子河、环湖东路沿线周边形成了一条7公里长的绿色长廊。目前全县沙漠化土地面积从最初的148.6万亩到现在99.3万亩,沙漠化土地年均治理减少1.2万亩,88.54万亩森林资源和448.36万亩草原资源有效保护,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85.87%。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