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江推进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 打造群众身边的“小型市民之家”

2019-09-09 09:09:10 来源:杭州高新区(滨江)门户网站 作者:天堂硅谷报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今年以来,不少居民发现,家门口的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可以办理的事项增加了,办事人员的服务更贴心,连办事大厅也变得科学高效,还添加了很多暖心的小细节、小功能……这些变化的起点,都是因为我区率先在全省实现了全区便民服务中心的标准化建设。

年初,滨江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要将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和“就近办”工作绑在一起抓,着力打造群众身边的“小型市民之家”。截止目前,全区各街道的“一站式”服务中心都已经改造完成,群众可通过大厅现场和“杭州办事服务”综合自助机办理事项327项,切实帮助全区群众办事少跑腿、就近办。

327个事项“就近办”

按照“便民利民”“应放尽放”“就近可办”的原则,区行政服务中心认真梳理规范了首批《滨江区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就近办”事项清单》共134项,全面提升群众就近可办事项数量。

其中人社部门事项从29项增加到51项、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从8项增加到22项,重点对群众高频事项,如个体劳动者(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登记、基本医疗保险关系接续、生育补助金核准支付、自主就业退役士兵一次性经济补助给付等事项延伸到街道办理。

居民们可以通过区街微信公众号和街社便民服务中心宣传公示区查找到所有事项的办事指南。

值得一提的是,以往在街道办公室办理的25项业务现在已经全部推至各便民服务中心窗口。今后,所有高频民生事项都能够100%在办事大厅窗口办理,杜绝了以往群众办事在街道办事处满大楼找办公室办理的情况。

服务大厅焕然一新

针对各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参差不齐的现状,滨江制定出台《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办事大厅管理与建设规范》,将全区街道办事大厅的日常管理职责、基本要求、服务标识、服务环境、服务物品、服务形象、安全管理等建设内容进行全面规范统一,以办事大厅标准化建设促进和带动街道“最多跑一次”改革扎实落地。

近期,浦沿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经过调整完善窗口布局,已经焕然一新。

在完成升级后,浦沿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共设置了六大功能区域,分别为窗口服务区、咨询取号区、自助服务区、表单填写区、等候休息区、宣传公示区等。

窗口服务区窗口服务区共设置9个窗口,其中2个“无差别受理”服务窗口,可办理上级下放42个服务事项。办理完业务后,服务评价系统会自动提醒办事群众和企业对办事过程进行评价。

大厅东侧设有自助服务区,配备综合自助办事服务机,可办理公民个人办事高频事项不少于100项。居民只要带上一张身份证,通过“最多跑一次”自助机,只需几分钟就能在家门口办理好相关业务。

上周,西兴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也完成了升级改造,“便民服务中心升级之后,我这个窗口从前只办生育登记,现在改为无差别窗口,可办事项增加了不少。”谈到升级前后的变化,西兴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范玉颖说。

西兴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过去办一件事来回跑,盖几个公章的现象再难看到,取而代之的是“最多跑一次”、群众“零上门”。下一步西兴街道还将继续整合窗口资源,真正打通居民办事“最后一公里”。

服务队伍同步强化

硬件设施全线升级,服务队伍的建设也得到同步强化。

“我们的办法是将街道和区级窗口人员捆在一起抓,同步参加区级统一组织业务和礼仪培训。”区行政服务中心的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就近办”事项,滨江专门制定《街道窗口人员“就近办”事项业务培训计划》,由各部门业务骨干采取集中授课、远程教学和上门指导等形式,组织街道所有窗口人员开展业务培训。

在此基础上,长河街道在全区率先推出志愿者服务,征集退休居民发挥余热,为前来办事的居民提供引导、复印、代办等服务。长河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此举主要是为那些不会使用电子产品的老年人提供一些帮助。

随着“就近办”的不断深入,长河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们也总结出了一些规律,比如说办理量最大的业务集中在劳动保障和税务方面,办件高峰时段为上午9-11时、下午14-16时等等。

掌握了居民办事的规律之后,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服务也更加精准。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