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版乌衣巷

2012-04-19 11:35:25 来源:杭州高新区(滨江)新闻网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长河,经常用来比喻悠悠历史。在杭州滨江,有一条河的名字就叫长河。

    民间传说古时候这里有个龙潭,为了让恶龙不再兴风作浪,当地人就开了一条河,造了几座桥,镇住了恶龙。因为这条河很长,所以叫长河。

    北宋时期,长河一带称为夏孝乡,为的是纪念三国时期吴国著名的孝子夏方。清末,才以河名镇,改称长河镇,直到今天。

    新来的,还是姓来的

    长河大致上是一条南北走向的河,北至滨文路,南接白马湖,绵延两公里长。在离冠山很近的地方,河道弯折,有一片夹河的街区,就是长河老街。

    周秦以来,这片土地属会稽郡。隋唐开始属越州永兴县。宋代开始有乡的建制。明、清以后属绍兴府萧山县。新中国成立后则属杭州萧山,1996年划入滨江区,2003年撤镇建街道。

    如今,坐车不管是从西兴大桥还是复兴大桥过钱塘江,到冠山北麓的长河老街都还有好几公里的路程。但在六朝时期,冠山以南为鱼浦,以北就是茫茫钱塘江。后来随着浙东海平面升高,现在长河所在的地方才逐渐堆积为平原,开始有人来此居住,以渔猎为生。大约在五代的吴越国时期,才形成村落。

    明初,钱塘江南岸为防止海潮侵袭,修建了西江塘,长河地区也因此成了海防前哨,变得热闹起来,并在槐街、泽街一带形成集市。长河老街现在的格局,大致就是在那时候定型下来的。

    但长河主要还是在被誉为“两浙巨宗”的来氏望族手下兴盛起来的。至今,这一带百分之七八十的人,皆为来姓。

    根据《萧山来氏家谱》的记载,长河的来氏始祖是宋代力主抗金的文官来廷绍,祖籍河南鄢陵,南宋绍兴年间赴任绍兴知府途中,病殁于萧山祇园寺。据说他临终前在寺内写下一首诗,大意跟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一样,总之是忧国忧民,希望宋军早日收复被金人占领的土地。来廷绍逝世后,其长子来师安就移家长河,在此繁衍子孙。

    关于来氏祖先如何来到长河,民间传说更为生动。一种说法是,宋代金兵侵犯中原时,有一支来自安徽寿昌的寿姓难民逃到长河,在冠山脚下住了下来。有人问冠山寺的和尚,他们是什么人,和尚答:“新来的。”结果,被误传为“姓来的”。

    另一个版本的故事框架不变,但更为浪漫,来氏祖先从难民变成了一对跨阶级谈恋爱的小情人:地主的女儿与深爱的长工私奔到此,隐姓埋名,也称自己为“新来的。”

    不管是“姓来的”还是“新来的”,总之长河的先民属于移民。

    会考试的住好房子

    许多人提起古代的科举制度,常说它是“万恶的”。其实到长河老街走走,看看这里的老房子,你说不定会感觉这个制度其实还是很让人受用的。

    萧山来氏的主要特征就是历史上出过很多特别会念书考试、最后当上了大官的人,以至于科考场上有一句“无来不出榜”的老话。当了官的人,房子自然要盖得体面些。同样在钱塘江南岸,同样是水边的住宅,长河老街的许多房子,光是看那层层叠叠的马头墙,就比距此不远的西兴老街上的房子高大、气派多了。

    长河老街上有很多从清代留存至今的民居建筑,皆以“第”为名,如“大夫第”、“天官第”、“进士第”等,一听就知道旧时为官家府第。此外,墙门也很多,如“永锡墙门”、“周二墙门”、“源泰墙门”等。

    墙门,是一种以封护墙围成的院落式住宅,通常入口为一石库大门。杭州元宝街、清吟巷内也有墙门建筑,但这类住宅在长河尤为集中。这主要是因为来氏同族、同宗在此聚居,通常各房都有自己的“厅”或“堂”,同一房成员的宅院围绕厅堂而建,就形成了一个个墙门。

    其中,最著名的当数“九厅十三堂”。九厅包括阁老厅、起凤厅、腾蛟厅等。十三堂中的光裕堂为明代礼部尚书、内阁大学士来宗道的府第,百忍堂相传是明万历年间贵州坐营游击将军来燕禧所建,至今各存台门一座。

    昔日的高门府第,今天都成了普通民居。但墙门前的门鼓、墙门上的石刻字样,依然保留着建屋者的气场。有的刻着“有秩斯祜”,语出《诗经·商颂·烈祖》,意思是“降下大福”。有的刻着“俾尔戬谷”,出自《诗经·小雅·天保》,意思是“使你安乐幸福”。在没有因特网搜索引擎的年代,只有真正读过经典的人才会引经据典。

    我不过是对着几座老房子多瞅了几眼,当地一位大叔就忍不住过来搭讪:“破房子有啥好看,走,我带你去看更好看的房子!”他说的更好看的房子在山下里,藏在一条窄得难以让人相信后面还会有宅院的巷子深处,是座修缮一新的老宅,外墙刷得比美女脸上的粉底还白。

    “一个月房租才100多块钱,这么好的房子上哪去找!不过现在是租不到喽。”这位大叔自己住在水泥楼房里,几年前租下这座老宅,是打算在这里搞个书画室。“古代高考达人”们的后代,现在依然向往风雅。

    纯爷们才泡茶馆

    长河,其实是槐河与泽河的合称,所以长河老街也分槐街与泽街,呈丁字形,南北走向的为槐街,东西走向的为泽街。泽街以西是山下里,一直延伸到冠山脚下。泽街以南,与之平行的,还有大河沿。

    墙门建筑大都藏在与老街垂直的巷弄深处,街面上的老建筑多用作商铺,这一点,古往今来,依然不变。从明代起,长河老街就遍地都是茶坊酒肆,也卖各种果蔬水产。清朝乾隆年间,是这片街市最兴旺、热闹的时期,据说赛过杭州的“羊坝头”。有位叫来起峻在《长河八咏》的诗里描写过这一盛况:“十二桥头沽酒店,东西市上卖鱼声。”

    今天的槐街与泽街,小商品店居多,卖的也都是些全国各地到处都有的东西,谈不上特色。但是这些沿街商铺的建筑,与别处有点不同。不同之处,主要在牛腿。

    牛腿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用来衔接挂梁与悬臂的构造。一般用作店铺的房子,牛腿只要能承重就行,至于它的造型、雕花这种细节,就不太讲究了。但长河老街的店铺,牛腿都做得很精致,雕镂出祥云、花草的图案。将它们从房子里剔出来看,有些完全就是不错的木雕作品。

    槐街上,最特别的是一间老茶馆,没有招牌。里面坐满了老头儿,从花白头、满头白发到没头发的都有,不用问都知道,他们大部分姓来。老板则是个黑头发、相对年轻点的老头儿。由此可以看出来,在过去,泡茶馆是件纯爷们的事。

    不管红茶、绿茶,茶钱都是一元,老板不时地提着热水瓶过来加水,只要你屁股够沉,从早上坐到天黑都行。先喝茶,走时才埋单。通常老板会给每个人一只搪瓷杯,一只陶瓷碗,搪瓷杯当茶壶用,陶瓷碗用来斟茶喝。茶馆角落里有个柜子,其中一层都是茶壶,是对喝茶相对讲究些的熟客们专门寄存在老板这儿的,每次来可以用自己的壶。

    每张桌子上都有一块米色的正方形石板,打牌时用的。牌友们也不组团,也不预约,都是看情况,凑满一桌就开局。凑不齐的,依然散在茶馆的各个角落里,无所事事,自顾自喝茶。

【样板房】

    中宪第 之一

    门牌号:天官第4号

    户型:传统民居,砖木结构

    建造年代:1907年

    第一代户主:来讳杰

    三合院,院落完整,建筑高大,五屏山墙,石砌墙门,石板铺地。正房坐西朝东,二层三开间二弄,有披无廊,檐下、牛腿上有木雕。左右厢房各一,一层一开间,带落地长窗。门窗棂格采用纹样组织图案。

    该房屋的建造者来讳杰,字菊如,是私立崇实小学(即现在的长河小学)的筹建人之一,并担任首任校长。他自称“慕陶老人”,曾与铭顺先生、齐次太公等六位老人组成“六逸会”,每一两个月聚首,作诗歌咏故乡风貌。

    此外,邻近的中宪第之二为来小钦故居,来小钦曾任浙江省沙田管理局局长,西湖博览会第一任秘书长。

    永锡墙门

    门牌号:大夫第3号

    户型:三合院式建筑,砖木结构

    建造年代:清代

    第一代户主:来氏

    这是一个宗祠建筑,院落完整,建筑宽大,雕饰精美。台门入口门罩上有石雕,门额上题有“谨言慎行”四个字。正房坐东朝西,二层三开间二弄,前有廊,廊上作船篷轩,月梁上有植物纹样雕饰。左右厢房各二层三开间。庭院宽大,以石板铺地。

    慎友堂

    门牌号:荷花池1、2号

    户型:传统民居,砖木结构

    建造年代:清代

    第一代户主:来仲方

    慎友堂是长河地区大型宅第的典型代表。整座房屋院屋相套,两进院落,北面墙体有钱币等形状的漏花窗。正房二层五开间,左厢房二层五开间二弄,右厢房已毁。正房与厢房间有围墙相隔,前后有做工精细的门楼,门额上题有“作德日修”、“自求多福”等字,正房有廊有披,月梁上有雕刻,廊上做轩。墙基为石板,墙上有石雕、砖雕窗。

    以上资料由杭州市历史建筑保护管理中心提供

enpproperty 49962852012-04-19 11:35:25:0文·图|朱立杭州版乌衣巷场长河老街20219258滨江人文滨江人文http://www.hhtznews.com.cn/images/2012-04/19/000c7683a15610f9cd6616.jpghttp://www.hhtznews.com.cn/content/2012-04/19/content_4996285.htmnull都市周报1/enpproperty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