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汉中市西乡县地理环境

2020-01-19 12:50:17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王靖羽 字号:T|T

中国小康网 位置境域

西乡县位于汉中盆地东部,介于东经107°15′~108°15′与北纬32°32′~33°14′之间。县境东邻石泉、汉阴,南界镇巴和四川通江,北连洋县,西接城固南郑。东西长94.5公里,南北宽64.5公里。总面积3240平方公里,其中山区占64.79%,丘陵占28.35%,平川占6.86%。 

地貌

西乡县总面积3240平方公里,海拔在371~2413米之间,山区丘陵面积占93.2%,平川占6.8%。西乡县地处秦岭巴山之间,位于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以南。 

米仓山的凸起,盆地的凹陷,堰口一钟家沟的东西大断层,泾洋河的南北深切,构成了西乡的地貌骨架,由于地面组成的物质不同,地貌发育也各具特点,加之长期的水蚀、机械风化、冰川作用及人为活动等,从而使地貌形态和性质也各有差异。析其特征,县境地貌有四种类型。 

地质

西乡县境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处于巴山弧形构造与秦岭纬向褶皱的复合部,基址属四川地台向斜北部边缘。巴山发育较早,其发育有元古界震旦系(距今15亿年)的西乡山群,岩层厚9850—11500米,下部岩层以云母石英片岩、斜长片岩、斜长变质粒岩为主的夹火山岩和火山熔岩为主的夹凝灰岩;中部为灰质砂砾岩、夹灰质砂岩,局部含铜;上部以云母石英片岩及千枚岩为主,夹变质火山岩,同时还有片状砾岩。在震旦系的基础上发育有古生界的二迭系(距今2.1亿年),岩层厚180—620米,由白玉质灰岩、灰白色灰岩、燧石灰岩、炭质页岩及铝土质页岩组成,含有珊瑚及蜒种化石。在二迭系的基础上发育有中生界的三迭系(距今1.9亿年),岩层厚660—6490米,下部以页岩为主夹泥质灰岩、紫红色页岩、板状灰岩;中部有矽质及泥质灰岩互层,以灰岩为主;上部有暗色含煤建造,石英砂岩,顶部夹石膏、页岩及煤层。在三迭系上发育而成的是近代新生界中的第三系和第四系,岩层厚0—800米,由灰岩、页岩、砂岩、砂砾岩、砂质粘土、黄土等构成。因受第四纪冰川作用,加之长期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溶蚀、浸蚀,南部主脊地貌多出现峰林突兀的谷峰,北部属南部主脊的延伸,地势低缓,形成我国亚热带特有的馒头状浑圆的岗梁山丘。中部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构造盆地,构造形迹较为发育,盆地四周被断层所隔,断层形成于元古代,属长期活动性断层。盆地的形成始于三迭系,由于地壳的下陷,盆地的基底地貌已基本成型,沿堰口一钟家沟断层带,发育有杨河坝和泾洋河两个互为封闭的断裂谷,是盆地基底最低处。牧马河、泾洋河倾泻而来的洪流物质,分别汇入两个断裂谷,随着盆地内外差异性的升降运动,沉积中心逐渐向北推移,加之牧马河入汉江尚未打开缺口,地表水和冲积物向盆地中心汇集,早先互为封闭的两个小湖盆,逐渐演变成后期统一的湖盆边缘地带,形成西乡盆地。盆地内岩性、岩洞、岩层厚度变化较大,以碳酸盐岩沉积为主,有少量碎屑岩沉积,地表为冲积物覆盖层,下部为沙、砾石构造。 

气候

西乡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全年气候温和,属北亚热带半湿润季风区,平均气温14.4℃,年均降水量1100―1200毫米。平均蒸发量457.2毫米,总的气候特点是:受南北兼有的气候和多样地形影响,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但时空分布差异大,光照不足;春季气温回升快,多春旱;夏无酷暑,常有初夏干旱和伏旱;秋季多连阴雨,降温早;冬无严寒,少雨雪。气候一般循环规律是:立春前后杨柳发芽时多偏东风,俗称“摆条风”。惊蛰前后常有转冷现象,并伴有霜冻,俗谓“反春”。春分至清明之间常有黄沙弥漫,日月不明。清明以后,气温回升快,但乍暖还寒。立夏前后多旱,盼雨栽秧。小满至芒种之间常多阴雨,间有山洪。夏至前后多雷阵雨,兼有短时大风和暴雨,局部地区偶降冰雹,盛夏时节常有伏旱发生。立秋后高温持续,俗称“二十四个秋老虎”,但昼热夜凉,遇雨气温骤降。白露、秋分时,淫雨经旬,甚者历月方晴,常有“秋霖”雨发生。寒露后高山初雪。霜降前后多晴朗天气,俗称“十月小阳春”。立冬至冬至雨雪稀少,天气干冷,多生雾气,直至次年春天。 

水文

西乡属长江水系,地跨汉江、嘉陵江两个流域。巴山主脊以南属嘉陵江流域,集雨面积327平方公里,占县总面积的10%;以北属汉江流域,集雨面积291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90%。全县计有大小河流70余条(汉江、牧马河、峡河、私渡河、沙河、桑园河、丰渠河、杨河、茅坪河、麻石河、小峡河、泾洋河、孙家河、神溪河、白勉峡河、老渔坝河、父子河、十四道河、青溪河、子午河、巴水等河流),流域面积在10至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55条。 

自然灾害

西乡县灾害天气多发,尤以干旱、秋季连阴雨和狂风暴雨为甚,其余灾害多为局部性。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