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城注重脱贫攻坚典型培育工作

2019-11-22 09:02:00 来源:广西河池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从实际出发,创新工作举措,注重培育培育脱贫攻坚的亮点,为全区脱贫攻坚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同时注重加强典型的培育工作,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弘扬正能量,推出一批脱贫先进典型、带领群众致富先进典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成功案例等,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

创新举措,培育新亮点。罗城是全国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是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县,罗城积极探索石漠化地区脱贫攻坚之路,把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结合起来,把治理石漠化与促进农民增收结合起来,把改善生态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走出一条“绿富双赢”的路子。2015年至2019年先后选聘有劳动能力的3300名贫困人口担任生态护林员,2850人以工代赈参与生态工程建设,实现生态补偿脱贫。推进生态产业扶贫,把近10万亩毛葡萄“赶上山”, 6000多名贫困群众走上生态脱贫之路。成功引进总投资3.2亿元的棉花天坑旅游扶贫项目落户深度贫困村,带动周边深度贫困村屯1555人(贫困人口833人)发展增收。今年9月,全国生态扶贫工作会议在罗城召开,罗城在会上作了生态扶贫典型交流发言。

巩固提升,推广原亮点。在抓好新亮点培育的同时,罗城注重原有亮点的巩固提高工作,继续抓好语言扶贫、电商扶贫的推广工作,立足“大语言文字工作”发展思路,把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全县脱贫攻坚大局,构建高站位、全覆盖、广动员、深融合的语言文字工作新格局。狠抓全社会用语用字规范,消除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语言障碍,有效助力脱贫攻坚。目前,全县普通话普及率从2016年的70%提高至90%,贫困人口普通话普及率达79.82%,90.47%的贫困家庭青壮年劳动力具备普通话交流能力。充分利用本地农村电商龙头企业——广西中欧鲜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平台,通过“互联网+基地+贫困户”模式,带动贫困户发展优质稻富硒米、百香果、食用菌、红心猕猴桃等扶贫产业,与深圳电商企业互联互通销售,打通农产品“进城最后一公里”。2016年以来,各类农特产品在电商渠道销售总额超1.2亿元,带动6000多户贫困户人均增收1000多元。中欧公司董事长罗翠美先后被评为全国365好人封面人物、诚实守信中国好人、自治区道德模范、全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河池市第四届“十大杰出青年”。

注重挖掘,树立新典型。按照公正、公平、公开、公认的原则,结合各级各类检查、考核等工作,深入基层,从多角度、多层次去发现和树立各类典型,积极挖掘、准确把握和捕捉各类典型的闪光点。强化对挖掘发现的各类典型培养对象的关心,切实帮助解决工作、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实际困难,保证典型对象保持的连续性和创新性。同时,坚持近期和长期相结合的原则,要求各乡镇积极制定完善先进典型培育方案,落实领导责任,明确目标要求,构建覆盖各个层面、不同表彰级次、代表不同方面的先进典型储备库。今年,在自治区百名脱贫攻坚好支书、百名脱贫攻坚好党员、百名脱贫攻坚优秀第一书记推选中,罗城兼爱乡大竹村党支部书记廖世佳评选为“全区脱贫攻坚好支书”、罗城龙岸镇俊宏果场党支部书记评选为“全区脱贫攻坚好党员”、罗城天河镇上朝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韦华举、四把镇德能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岳建峰分别评选为“全区脱贫攻坚优秀第一书记”。

依托媒体,宣传新典型。今年,罗城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契机,“10.17”扶贫日为重要节点,组织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大力宣传和弘扬创业创新精神,树立返乡创业人员先进典型,推介优秀致富带头人,宣传好广大人民群众依靠勤劳双手脱贫致富的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努力推出一批在全县全区叫得响、立得住、推得开的先进典型。今年,在《广西日报》《河池日报》等区级、市级传统媒体及各级网络媒体,报道了《辛勤20载 “移”出新生活》《只手闯出脱贫路》《电商扶贫助农户》《山里的电商能人》《养殖竹鼠走上致富路》《勤劳移民双手织出新生活》《宁自亏不亏果农的果场主》《返乡农民工创办“扶贫车间”》《倾情带领群众走上致富路 ——记罗城县龙腾村第一书记李家华》等脱贫典型,着力传播罗城好声音,讲出罗城好故事,树立罗城好典型,展示罗城好形象,为全县如期实现年度脱贫摘帽目标提供有力舆论支持和良好社会氛围。

(韦如代  廖光福)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