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萝北往事|激动的荒原

2016-08-03 10:35:56 来源:萝北县人民政府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从清朝末年萝北设官施治招募垦荒起,到1963年大规模上山下乡运动开始止,前后约60年时间,这一时期贯穿了萝北的垦荒文化。

在这一时期里,清末民初官府招募垦荒,日伪时期日本开拓团进驻,王震将军亲自指挥十万解放军专业官兵开始的垦荒,胡耀邦同志倡导下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发起的青垦,民间自发开展的民垦,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垦荒人辛勤耕耘,终于把当年的千里荒原开拓成万顷良田,变成今日的“国家大粮仓”。

从“北大荒”到“北大仓”,从熊吼狼嗥到农机欢唱,从野草莽莽到良田万顷,从荒无人烟到瓦舍楼房......这就是萝北拓荒文化形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千千万万的北大荒人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与历史,便是拓荒文化的内涵。

 萝北县拓荒的历史是从清末建县之初就已经开始的,甚至还可追溯的更久远一些。但是,真正意义上成规模,成建制、有较大影响的垦荒则是自建国前后开始的。萝北的垦荒文化主要有四部分组成:按时间顺序应是招垦文化(包括个人垦荒,清末民初官府垦荒以及日本开拓团垦荒)、民垦文化(山东移民垦荒)、军垦文化(转业官兵垦荒)、青垦文化(支边青年垦荒)。其中以军垦文化和青垦文化最有成就、最有影响。

萝北地区真正的开拓和发展,还是从清政府设立兴东兵备道开始的,是屯垦戍边使萝北成为北方边陲的重镇。1908年兵备道下设“萝北直隶厅”,萝北两字首次出现,民国时改为萝北县,延用至今。

1906年清廷将黑龙江将军管辖四道之一的绥兰海道移至黑龙江边的兴东村,更名兴东兵备道。1908年在兴东设直隶厅,以其地处托萝山(亦叫撮萝山)之北,故以萝北名之。自设治到建国以前,萝北的大小官员们总体上是勤政的,有许多爱县爱民的好官,最著名的有四大名县官,分别是庆山、徐鼐霖、黄光彝、程汝霖。他们除了勤政爱民的嘉德懿行外,更让人不能忘怀的是他们招募垦荒,繁荣地方经济的善举。

 历史进入到20世纪30年代,在东北大地上突然出现了一伙一伙的准军事化的移民垦荒组织,他们就是日本的---开拓团。日本人进入的垦荒,其性质是殖民垦荒。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殖民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开拓团是日本侵略中国的一个有机的组成,性质就是侵略,但殖民开垦也在一定的客观程度上对当地的开发建设起着不小的作用,这也是不用回避的更不能否认的。

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政治部解放一团集体转业到萝北,创建了萝北境内第一个大型机械化农场----宝泉岭农场。宝泉岭农场的破土垦荒第一犁,是从烟筒山下起步的,它打响了向荒原进军、向荒地要粮的轰轰烈烈的拓荒运动。从而拉开了萝北垦荒的序幕,迎来了军垦的第一缕霞光。

1958年,以中国人民解放军预一师、预七师为主体包括部分军事院校、志愿军归国部队等近万名转业官兵及其家属响应党中央“发展军垦农场”的伟大号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开赴萝北。“一颗红心交给党,英雄解甲永不放下枪”,他们发扬当年的南泥湾精神,在王震将军的统一策划、领导、指挥下,创造了军垦的辉煌。

 在萝北的垦荒史上,甚至是全国的军垦史上,王震都是必有的一笔。他是新中国垦荒史上的功臣,是萝北人民最熟知最爱戴的领导人之一。在萝北6784平方公里的土地,几乎处处都留下了王震将军的辛劳的足迹。早在萝北的第一个机械化农场——宝泉岭农场刚刚成立不久,时任铁道兵司令员的他,就光临该场,指导、巡视。尤其是1956年担任国家农垦部部长后,更是频频光顾萝北。从1954年到1963年,曾先后7次光临萝北,几乎每年都要到萝北视察一次。萝北的每一点变化、每一点进步,他都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1955年,杨华高举青垦的大旗,带领第一支北京支边青年垦荒队首先来到萝北建点垦荒。随后,天津、河北、山东、哈尔滨、佳木斯等省市的支边青年垦荒队,接踵而至、络绎不绝、浩浩荡荡。掀起一场青垦热潮、波澜壮阔、势不可挡。时为团中央书记,后为党中央书记的胡耀邦同志亲自领导了这一运动,并一直给予了高度关注和厚望。青年垦荒队在萝北的垦荒史上有着浓重的一笔,由于他们的年龄和身份地位与军垦的不同,让萝北人民有更多的感动、感激和感怀。

 我们可以把军垦理解为国家的军事行为,把青垦理解为政府行为,那么民垦就是国家政策的感召和个人的意愿与现实的可能性结合的产物,但民间垦荒在时间上是时断时续的,人员是零散的。从《萝北县志》上看,“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始有少数农民迁入萝北从事垦耕,民国之际,自吉林、奉天(今辽宁省)两省又陆续迁来一些农民。”“建国后为开发边疆,1950年9月,接收第一批来自山东、热河两省的移民128户,55人,其中男303人,女249人。”“1956年,县里还成立了垦荒移民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县主要负责人亲自领导此项工作。”

建国后数量较大的移民主要集中在六十年代前,此后的1969—1974年5月,“先后建移民新村21个,其中团结公社4个,奋斗公社7个,名山公社3个,凤翔公社2个,肇兴、太平沟公社各一个,建青年点3个。新庄中有老庄社员,也有流入的外来户。”应该说,这些外来的农户,对于垦荒实边是有益的,有贡献的。

1988年黑土地又一次强烈地激动起来。这就是党中央、国务院下达的“三江平原大开发”的号令。中央意在加强农业的综合开发,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这是一项事关农业,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举措。

在萝北这片广袤的大地上,转业官兵、支边青年、山东移民共同建设起宝泉岭、共青、延军、名山、江滨、军川六个大型机械化国营农场,把萝北建设成为国家的重要商品粮基地。一代又一代的拓荒者们创造了以“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为主要内容的“北大荒精神”。他们把热血与汗水、智慧、理想与青春献给了北大荒。他们所树立的“北大荒人”的英雄形象,将永远刻印在边疆大地上。他们所建立的丰功伟绩将永载史册、永放光芒。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