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堂“盲编”奇人刘爱国

2020-08-12 15:29:00 来源:祁东县党政门户网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祁东县太和堂镇三口湾村的刘爱国,今年68岁,矮小的个头,乍一看就是一位十分普通的乡村老大爷。再仔细一看,他双目深陷,走起路来必得先伸出双手摸索,两只脚也不敢迈出大步,只是细碎细碎地慢慢挪动。原来,他是一位盲人。

  然而,又有谁能想到,刘爱国篾匠手艺不凡,还是远近闻名的“盲编”奇人。

  “上天对叔叔太不公平了。”他的侄子刘海告诉我们:“叔叔天生双目失明,在十五岁以前就是在人们的怜悯之中度过的。”据他介绍,少年刘爱国完全生活在自己的黑暗世界之中,害怕父母一旦老去,自己将无法生活下去,曾经几度丧失对生活的信心,寻死觅活,不愿苟活人世。在父母和兄弟们三番几次救了以后,刘爱国心生愧疚,才打消了自杀的念头。后来尽管丧失了听力,语言功能也有严重滞碍,但仍然坚强地活着。

摄影:彭理

  无师自通编竹椅

  一切都在十五岁那年改变。一次,家里买回了一把竹椅。刘爱国觉得跟平时坐的木凳很不一样,心里便存了一份好奇。先是天天“霸”着竹椅坐,后是一整天都与竹椅在一起,就连吃饭也不时放下碗筷,反复用手去摸和量它,将竹椅所有的尺寸和结构,都装在了心里。原来,这时的刘爱国已打定主意要学编织竹椅了。

  一个多月后,刘爱国又比划着让父亲去给自己买编织竹椅的工具。父亲只当他玩,就东凑西借地给他找来了锯子、刨子、锤子和凿等几样简单的工具,全当应乎了事。刘爱国拿到工具爱不释手,先是反复地摸,随后又冥思苦想,经常吃饭和睡觉都在琢磨着如何编织竹椅的事。

  再过去三个多月,奇迹出现。那天,一家人从生产队里出工回来,正要围着桌子吃饭,突然发现家里多了把竹椅。父亲差点将手中刚端起的饭碗掉在地上,便扔了筷子,一把抓起那把看起来很新的竹椅,像鉴宝似的反复地看,然后再跟买的那把反复比较,奇了怪了,两把居然一模一样,仿佛一对孪生兄弟,分不出彼此。父亲丢下椅子,抓起儿子的双手,发现上面横一道竖一道织筛子一般的伤口,一时喉咙哽咽说不出话来。母亲更是一把抱住十五岁的儿子,哭得跟泪人儿似的。

  后来,父亲去儿子编织竹椅的屋里看了,发现原来存放的几根竹子,都变成了乱丢在地上的七八个编坏了的竹椅架子。可以想见,为了编好那把竹椅,刘爱国是费了怎样一番心血啊!

  “盲编”是个奇迹

  俗话说,刀斧无情。二十岁那年,刘爱国一刀砍下去将左手中指砍掉了。揪心的疼痛,差点让他屈服了命运,然而待伤势一好,他又拿起了篾刀。随着年岁的增长,编的竹椅越来越多,刘爱国的技艺更发娴熟,不仅废品率几乎为零,更没有再受过伤。后来,刘爱国还学会了织箩筐、撮箕、竹篮、簸箕等各种竹制器具,对于每一位购买它们的用户来说,那都是难得的精品。

  不能不说,刘爱国在众多残疾缠身的情况下,无师自通学会编织竹器是个奇迹。对于物件的尺寸和形状,他的心中根本就没有一个概念,完全靠着右手去量去摸,却又精准无比。五十多年前,乡村手工编织业很盛行,不少的家庭还是篾匠世家。刘爱国编竹椅的事传遍了十乡八里,自然有很多人不相信,就远远近近地赶过来看个究竟。

  有一天晚上,有个老篾匠特地来看刘爱国编竹椅,见唯一亮着灯光的灶屋里并没见着刘爱国,就跟他的父亲说:“刘叔,你家爱国呢?”“在靠边那间屋里编椅子呢。”老篾匠听了,一时想当然地问:“黑灯瞎火的怎么编?”突然又想起刘爱国盲编竹椅,哪用得着点灯?这才恍然大悟地朝那黑屋走去。他划了二根火柴,在微亮火光照亮下,看见刘爱国正凿着一根竹筒,那架势驾轻就熟,一丝不苟,居然比自己还娴熟。他再拿起一把做好的竹椅,横着竖着侧着反复地在地上用力压,硬是像一个铁铸的架子,没有半分松动摇晃。再摸摸椅面和几个接合部,光滑平整,没有一丝毫缝隙,仿佛生成的一个整体。此刻的老篾匠,心中不由得暗暗生出敬佩来。

  不会放下篾刀

  五十余年弹指一挥间,一直单身的刘爱国天天与竹椅打交道。别看他身材弱小,但由于常年舞刀弄斧,两条手臂肌肉异常发达有力,一双手掌更是如铁石般粗糙坚实。他三天编一把,几十年来竹椅价钱也从一把几元到十几元,现在卖到四十元,尽管挣的钱并不多。慢工出细活,再加上从不偷工减料,编出的每把竹椅都像铁水淋了一样牢固。因为常年在家编竹椅,很少晒太阳,再加上年龄已大,身体越来越差,挣的钱差不多都花在买药上了,所以依然过着贫困的日子。

  这两年,镇上扶贫工作队经常组织扶贫志愿者团队去看望刘爱国,每次除了带去慰问金和礼物外,还拍了照片、视频在微信朋友圈和群里转发,为刘爱国编的竹椅打广告。这样一来,不仅在本地拓展了销路,还帮他将竹椅推销到了外地。有次,一位广东老板要建农家乐山庄,在志愿者匡青树的联系下,一次就将刘爱国积压的竹椅买走了100多把,付了一万多元。“但是,这样的机会还是很少。”刘海希望能有更多人知道自己叔叔的坚强,并能帮他推销一些篾器。

  如今的刘爱国,住着政府的安置房,每月还有养老金,生活过得比先前富足多了。“叔叔到底是如何学会编织竹器的,至今都是一个谜。我想这门技艺已经融入了他的生命,只要动得就不会放下手里的篾刀。”刘海说到这里,叹了一口气,他知道以前编织的存货还有一些,如果不卖掉,叔叔是很难安心的。“将东西尽快卖掉,他也想资助一二个小学生呢。”刘海说出了叔叔的心愿。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