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作认真去干就是了

2021-01-19 08:00:00 来源:惠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作者:惠州日报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1.19.jpg

  杨燕楠

  协调安排从中高风险地区来到辖区的人员做核酸检测、收集社区2021年“民生微实事”项目的群众意见建议、统筹慰问走访社区困难群众……作为惠城区桥西街道南坛社区党委书记,陈燕楠每天都有好多项工作要同时兼顾,无论大事小情,只要关乎百姓冷暖和安危,她都用心用情去做好。

  今年40岁的杨燕楠,2005年大学毕业后,受父亲影响,选择扎根基层。2008年作为惠州市首批大学生“村官”进入社区工作,2011年开始担任南坛社区居委会主任,2014成为社区党组织书记。

  扎根社区十多年,她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应急顶得上,服务常在线,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真正让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不断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疫情防控常态化 筑牢社区防线不放松

  “@所有人,全国中高风险地区地址,请保存起来,从高风险地区回来必须集中隔离14天。”

  “收到,谢谢告知。”

  “这些地方都不会去。”

  ……

  这是1月12日下午,南坛社区某小区业主微信群的对话。@所有人的是杨燕楠,回复的是小区居民。类似这样的微信群,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杨燕楠组建了十几个,包括自管小区业主群、三小场所群、企业群等,将1000多户住户和商户纳入动态管理。起初是出于防疫需要及时掌握居民的动态,如今则成了包括防疫宣传在内的各种宣传、咨询和交流的平台。

  这样的一个个微信群,方便了居民,但也增加了杨燕楠的工作量,在晚上回复居民的各种咨询几乎是杨燕楠工作的常态,“为了大家安全和方便,我牺牲一点时间不算什么。”

  进入疫情防控常态化后,社区的防疫工作依然紧张有序地进行着,杨燕楠几乎每天都要安排和协调核酸检测等事宜。

  前几天,一位来自沈阳市皇姑区的男子入住辖区酒店后,因一路上已做过3次检测,对到惠州后还要再做一次非常抗拒。了解情况后,杨燕楠通过电话不厌其烦地向他讲政策、摆道理,并好言安抚。经过两三个小时的数次沟通,成功说服该男子接受核酸检测。

  杨燕楠说,在10多年的社区工作经历里,新冠肺炎疫情是最大的考验。疫情发生后,她迅速带领社区工作人员投入防控工作,一直坚守在排查、防控和服务一线。每一件事情都很琐碎,但每一件事杨燕楠都带领团队细心用心做好,并得到了社区群众认可。

  复工复产初期,口罩等防疫物资奇缺,杨燕楠带领工作人员给辖区每家“三小”场所赠送2个口罩。其中一个店主在第二天特意给社区送了一箱水果表示感谢:“两个口罩的情义不是钱能买到的,这说明党和政府关心惦记着我们!”

  “正是有了社区居民的理解和支持,我们工作再苦再累也觉得值了。”杨燕楠说。

  办好一批民生微实事 提升老旧小区居民幸福感

  作为党员,杨燕楠一直以来都本着“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宗旨,尽最大努力为居民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

  南坛社区位于老城区,辖区共有13个自管小区,这些老旧小区由于基础设施老化等原因,不时出现下水道堵塞、路面破损等情况,有的还存在消防安全隐患。为此,杨燕楠立足社区需求,通过用好每年20万元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解决了大批民生问题。

  为确保专项经费用在刀刃上,南坛社区每年年底都会就“民生微实事”项目公开征求群众意见。“每个居民都可以提意见,我们也会到辖区走访收集群众意见。”杨燕楠说,然后根据社区党委主导、民生至上、民意集中、公开透明、多方参与的原则,讨论决定要实施的项目,每个项目工程进度按规按时公开。

  近两年,南坛社区利用这笔专项经费,修好了南坛路四巷3号、四巷17号、南坛路三巷5号堵塞的排污管道,彻底解决了雨天积水内涝问题;对燃料公司宿舍路面进行了维修,解决了居民出行问题;砍去了南坛路四项18号楼顶自然生长的一棵树木,解决了附近居民的安全隐患……一件件民生微实事,带给百姓大福利,不断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排水管通了,路平了,环境变好了,我们住得也舒服多了。”说起社区这几年的变化,居民陈阿姨竖起了大拇指。

  由于工作表现突出,近年来,杨燕楠先后获得惠州好人、桥西街道优秀党员、惠城区“三八”红旗手、惠城区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南坛社区也先后被评为广东省宜居社区、市“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市文明单位、市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等。

  ◎对话

  “为人民服务的心一直没有变”

  《惠州日报》记者:从一名大学生到社区工作者,到社区党组织书记,再到2019年考上公务员,一路走来,您有什么感想和收获?

  杨燕楠:我2008年到社区工作时,不少人觉得我一个武汉理工大学的本科生到社区是“大材小用”;前年,我考上公务员,大家又觉得我的坚守终于有了好的结果。其实,不管别人怎么看,不管身份怎么变,我为人民服务的心一直没有变。我认为,组织的培养、身份的转变,一方面会鞭策我更加努力做好工作,另一方面也会让更多扎根基层的年轻人看到希望,激发干劲。

  《惠州日报》记者:您在社区工作十多年,颇受居民赞誉,有什么工作经验可以分享吗?

  杨燕楠:我在社区工作十几年,没有什么创新的工作经验,靠的还是用心用情。居民反映的困难和问题,我都会站在居民的角度去思考,想尽一切办法帮助他们。有些事情可能我也不能完美解决好,但居民看到我努力去做了,也会理解的。社区工作不需要华丽的语言,认真去干就是了。

  统筹  记者香金群

  采写  记者香金群 欧阳成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