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顶住风雪,为这身后2317人!

2020-02-25 08:00:00 来源:佳木斯郊区政府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2月23日,佳木斯又下了一场大雪。

  疫情就像这场严酷的暴风雪,让本就寒冷的冬天又加深了几分寒意。而有些人,则必须顶住风雪,负重前行。

  李丹,佳木斯市郊区友谊街道办综治中心主任,是这风雪路上的逆行者。

  面前是风雪,身后是百姓。

  “这雪怎么还不停?也不知道小丹她们在哪个卡口呢......”李丹的父母和千万个家庭一样,默默地守在窗口、望着路口,盼着雪能快点停,因为此刻,他们的亲人就在雪中。

  “小丹啊,楼道黑,下雪路又滑,你就别来了,我这菜还够吃,别来了!别来!”80岁的贫困户伊奶奶在电话里不停地叮嘱着。

  “啊,啊,到了,到了......”电话这头的李丹顾不得多解释,边答应边用力地哈着冻僵的手指。

  一、二、三......在漆黑的楼道里,借着微弱的手电光亮,李丹默默地数着楼梯的阶数和所到居民的户数。等到把所有的菜都送到居民的门口,已是晚上9点半了。独自走在雪地上,回头看着居民楼里透出的灯光和身后留下的脚印,李丹心里无比的踏实。

  女子本弱,为民则刚。

  李丹一直在基层,不管是长安社区还是友谊街道办,作为一名基层女干部,她把柔弱藏在心底,一路走来,摸爬滚打,已然是一副“钢筋铁骨”,面对疫情,她毫不畏惧。

  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为守好这最后一公里,从接到防控任务起,李丹就一直在社区里忙着。怎么能把居民的情况摸清、查明,怎么能守住每个小区卡口,怎么能让消毒测温逐户逐人,怎么能疏解居民在疫情期间的负面情绪,保证平安健康、快乐度过,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李丹每天都在加深。

  贫困户孙东家里没有口罩,眼看着出不了门,很是着急。李丹宁可自己戴一次性的,也把家里最好的两个口罩给孙东送了过去;居民因养犬和堆放垃圾杂物产生了纠纷,当居民找到街道办求助时,她主动接案,深入了解,协调辖区干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化解了矛盾。

  她清晨出发,跑卡点、走网格、各种渠道研究物资、协调处理各项工作.....10余年在基层,百姓的需要和信任练就了她的雷厉风行,也锻造了她铁一样的肩膀。

  服务居民,没有时限。

  李丹是家里独女,与70多岁的父母同住一个小区。为了防疫工作,她已经一个月没去看父母了。父亲担心她,怕她被感染、被隔离,要求她时常发个有场景的照片看看,母亲担心她只顾工作不注意身体,为了不影响她工作,每天靠关注她的微信运动步数看她是否安全到家。然而,当父母正为她牵挂担心的时候,李丹可能正忙着帮助辖区里的其他老人,而把对父母的爱和惦念都化作了深深的愧疚。

  在负责社会综合治理工作的同时,李丹还负责网格管理及服务工作,每天与居民线上交流,几乎占据了她全部的休息时间。每天不论回家有多晚、多累,她都会打开微信,逐一回答20余个居民网格群没来得及解决的各种问题,转发宣传各项政策、知识,通过温馨提示安抚群众焦虑疑惑情绪。“别人都是看着路,丹姐是看手机!”90后居委会委员刘洋羡慕地说。

  “李主任,我们保证不出门,你放心!”“社区王主任给我送药了,您放心吧!”......一条条信息不停传来。其实,刘洋羡慕的不是看手机,而是手机里这阵阵暖意。

  疫情期间,为了让社区文化“活”起来,李丹在紧张忙碌的工作之余,每天抽时间到社区的文化群里鼓励大伙儿搞创作,把好的视频短片发到群里,让社区的文化爱好者们在防控隔离的日子里线上欣赏精品,互动交流,大家在群里对诗、唱歌、开联欢,疫情来袭,但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却色彩不减。

  为了身上的这份责任。

  平时干起工作不要命,仿佛有使不完的力气,但每日在防控岗位精神十足的她,回到家里就瘫软在沙发上。“对我,没有对社区居民好,不过没事儿,我对她好就够了。”患病未愈的丈夫,平日不会做饭,为了能让每天深夜到家的她能吃上一口热乎饭菜,丈夫主动担起了家务。

  多年的基层一线工作让她落下了神经衰弱、心率不齐的毛病。为了做好疫情防控,二十天内连续两次在弃管楼内摔倒,两次心脏发病,丈夫看着心疼,可怎么劝也没用。

  “2136,2137......”李丹用心细数着走访排查和网格服务的居民数量。“我得把今天的工作干完,必须让百姓安心,让群众支持配合政府的决策,只有这样,才能尽快打赢这场战役!”

  是“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一直支撑着她摔倒了爬起来,病痛中咬紧牙,顶着风雪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寒风、雪夜,230个网格,293个卡点,在郊区疫情防控的阵地上,还有千余名“疫情防控守门员”,他们也都和李丹一样,牢牢地守在小区门口,守着群众家门,护佑百姓平安,无论风雪再大,这样的姿势,他们从未变过。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