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洲农民画家用23米长卷描绘百年党史

2021-04-28 13:52:55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樊根苗 沈甜 陈晓逸 责任编辑:王靖羽 字号:T|T

  秀洲农民画作为嘉兴民间传统文化,是秀洲名片,也是非遗瑰宝。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秀洲区油车港镇的农民画家发挥自身特长,精心设计,为身边的党员和群众带来“农民画+党史学习教育”的特色学习教材。来自油车港镇胜丰村的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秀洲农民画)代表性传承人张金泉就是其中一位。

   创作历时半年

  23米长卷庆建党百年

  4月23日下午,车辆沿着塘栖线行进,不一会儿便来到油车港镇胜丰村的美丽乡村点——菱珑湾,这里白墙黑瓦、菱香水美,尽显江南水乡底蕴。

  菱珑湾入口处,一间透露着恬淡生活气息的农家小院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这里是菱珑湾农民画馆,张金泉历时半年创作而成的农民画作品《画说党史一百年》当天在这里展出。

  “我作为一个农民画传承人,要有所作为,就想创作一件有秀洲特色的农民画作品庆祝建党百年。”张金泉说,《画说党史一百年》可以说是自己目前最有意义、最用心的一件作品,“说是代表作也不为过。”

  《画说党史一百年》是分段式长卷,共为3段,宽0.7米,总长23米,描绘了建党百年走过的风雨历程,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三大篇章,展示了40个重要历史节点。

  随着长卷的徐徐展开,一幅幅多彩的党史画卷展现在记者眼前。从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萌芽到五四运动,从中共一大南湖会议到新中国成立,从南昌起义到抗美援朝……画作远观气势连绵,近看墨韵通达,张金泉用传统的笔墨语言表现出建党百年这段恢宏历程。

   创作过程艰辛

  一天画画七八个小时

  今年76岁的张金泉是地地道道的胜丰村人。自2000年起,他汲取剪纸、刺绣、灶画等民间传统艺术,用水粉描绘家乡的民俗民风、田园风光、乡村趣事等,21年来,他共创作了乡村工匠、传统农作、胜丰变迁等10多个系列共1200多幅绘画作品。

  在张金泉看来,与之前画丰收、画农民的主题创作相比,这次“画说党史”的题材是个不小的挑战,如何做到既还原真实历史,又保证艺术审美,是此次创作必须衡量的课题。同时,时空跨越性大、画面风格能否保持整体统一也是他面临的难题。

  2020年9月,张金泉正式开启《画说党史一百年》的创作。为了能够驾驭内容,张金泉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仅资料筛选梳理就花去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心中有了框架后,他便开始集中精力创作。熟悉张金泉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一旦拿起画笔就停不下来的“倔老头”,为了和时间赛跑,尽管已经76岁高龄,但他仍每天坚持创作七八个小时,每天凌晨三四点钟醒来,简单洗把脸后就一头扎进自己的画室。

  以往画画,张金泉只管埋头创作,家里的后勤保障都由爱人负责。可就在去年底和今年初,张金泉的爱人因病两次住院,他一方面担心爱人的身体,另一方面也为作品的创作进度担忧,“那段时间真是有点手忙脚乱的,饭也烧不好,菜也炒焦了,当时就在想还能不能继续画画。”

  尽管创作过程十分艰辛,但张金泉甘之如饴,以“早一天也好”的精气神坚持创作,终于在今年3月底完稿,比预计时间整整提前一个月。他感言,创作的过程不仅仅是对百年党史的一次重温,也是自己人生中的一次挑战。

   笔绘红色故事

  让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

  眼下,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张金泉新创作的这幅长卷,不少人争相前来目睹风采。张金泉也乐意拿出这幅凝结自己心血的作品,让前来观展的人们学党史、知党情、感党恩,“我创作这幅作品的初心,就是希望能够将其作为党史学习教育材料,号召大家不忘初心,永远跟党走。”

  4月23日下午,一堂特殊的微党课在菱珑湾农民画馆进行,授课人正是张金泉。活动现场,《画说党史一百年》的展出为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生动形象的教材。党员和群众在观展中学习了党史,又在学党史的同时感受到秀洲农民画的魅力。“这幅农民画从各个角度述说着党史,通过农民画家的画笔,让我们年轻人感悟红色精神,领悟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胜丰村村民姚秀萍说。

  油车港镇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以画入学的形式,让党史学习教育生动鲜活,可看可学,让活动体验者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前行动力。接下来,油车港镇还将继续创新党史学习教育的“打开方式”,不断增强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激活党史学习教育“一池春水”。

  “原来是这样,多谢大夫给我找准病根了!”近日,湖州安吉县报福镇中张村村民李阿姨,通过视频与远在县第三人民医院的专家面对面交流病情。“我都没去孝丰,直接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三院的治疗服务,真方便。”李阿姨忍不住夸赞道。

  无需舟车劳顿、排队等待,李阿姨在“家门口”就能看上县院专家,这得益于我县智慧医疗一期“智慧医院工程”项目。该项目由县第三人民医院、报福院区率先试点,上线区域医共体检查服务平台,该平台由县卫健局统筹,搭建医技检查数据中心,通过数据流通,成功实现远程医疗业务协同,为患者提供远程门诊、远程会诊等服务。

  两台电脑大屏、一组摄像头、一条网线,就将基层的患者和县级医院的专家连通在一起。

  “许多病情复杂的患者,在乡镇卫生院治疗不见效,只能反复转院奔波,但随着区域医共体检查服务平台的上线,基层院区的医生在发现疑难病例时,即可向上级医院预约专家远程门诊。”县第三人民医院相关负责人说道,三院的医生专家可以在云平台上查看患者的电子病历、健康档案等,同时也可以通过视频连线等方式进行面对面的沟通、问诊,从而拿出科学的诊疗方案。远程门诊的上线,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有效解决“看病难”的问题。

  远程会诊更是实现大数据技术和“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模式的深度融合。“你好,郭主任,我们这里有个患者,诊断不太明确,请求你们帮忙确诊。”不久前,三院B超室专家郭文凤接到了报福院区的电话,医生怀疑患者脾破裂,但由于B超下显像不明显,当地卫生院不能立即确诊。郭医生接到电话后,通过云平台为患者会诊,在该平台上,患者的超声影像以及现况实时展现,同时也可以根据专家的视频会话指导进行检查操作,在郭医生的协助下,最终明确脾破裂,患者第一时间转到三院,得到了及时救治。

  “依托该平台,远程超声会诊打破了时空上的限制,使专家远程模拟现场实际操作,获得近似一手的图像资料,这将进一步提高基层检查诊断的效率与质量,从而实现精准诊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县第三人民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通过区域医共体检查服务平台,一个“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乡”的分级诊疗模式已经形成。目前,该平台已成功运用于第三医共体总院及报福院区的日常诊疗中,杭垓、孝丰、章村等院区的检查服务平台还在陆续建设调试中。“下一步,我们将不断健全‘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让数据‘多跑腿’,基层患者就医‘少跑路’,为老百姓的医疗卫生健康保驾护航。”县卫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