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历史沿革

2019-10-26 21:10:17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刘玥莹 责任编辑:王靖羽 字号:T|T

  中国小康网 远古时,潮汕一带称为南交之地,揭西县地域属于"扬州之域",人烟稀少,居住在这里的居民,属于百越的一支。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百越,置象郡、桂林郡、南海郡3郡,潮汕地区时属秦朝南海郡,但尚未有政权建制。汉初,秦将赵佗自立为南越王,设揭阳县,始有政权建制,揭西县地域原隶属揭阳县。至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平定南越后,汉朝仍设揭阳县(王莽时改称"南海亭"),属南海郡,潮汕地区开始有直属中原王朝的政权建制。南海郡揭阳县疆域,包括潮汕地区、梅州地区及闽南一部分。建安时南海郡属荆州,三国后期属广州。

  随着秦汉时代中原人口的南迁和西晋永嘉之乱后大批中原人民的迁入,潮汕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公元413年(晋安帝义熙九年)晋王朝于此设立了地区性的政权组织─义安郡,统辖海阳、海宁、潮阳(三县约相当于今潮汕地区)、昭义(今大埔)、绥安(今福建省漳浦地区)5县。

  潮州名称由来 隋朝开皇十一年(591)改义安郡为潮州(潮之州,大海在其南,潮水往复,故称)。唐垂拱二年(686),割潮、泉各半,设立漳州,自此,潮州不再辖有闽南之地。唐代的潮州也只有海阳、潮阳、程乡(今梅州市梅县区)3县。宋代的潮阳,统辖海阳、潮阳2县,至宣和三年(1121),增设揭阳县,史称"三阳"。元代,改称潮州路。

  明洪武二年(1369)之后至清代,称为潮州府。明初,潮州府只有海阳、潮阳区、揭阳、程乡(今梅州市梅县区)4县。由于军事上的需要,先后增设了饶平、惠来、大埔、澄海区、普安(万历十年改称普宁)、平远、镇平(今蕉岭)等县级建制。至清雍正十一年(1733),割程乡(今梅州市梅县区)、镇平(今蕉岭)、平远3县设嘉应(今梅州)直隶州。乾隆三年(1738),设丰顺县。潮州府共辖9县:海阳、潮阳区、揭阳、普宁、惠来、澄海区、饶平、丰顺、大埔。

  民国13年(1924年),农民革命运动就在揭阳县五云一带蓬勃开展。民国14年,周恩来参与领导的东征军两次到此。土地革命时期,古大存领导的红军在大北山区建立革命根据地,成立了苏维埃政权,名震潮汕。民国26年(1937年)初抗日战争前夕,中共韩江工委书记李碧山,不顾白色恐怖,秘密到五经富建立了土地革命战争失败后揭阳第一个中共党支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革命火种越烧越旺。

  新中国成立后,揭西县先后隶属潮汕专区、粤东行政区、汕头专区、汕头市、揭阳市。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大北山区人民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号召,积极投身于清匪反霸、土地改革、互助合作等一系列运动,积极支援和参加抗美援朝、对越自卫反击战。

  1965年7月19日,国务院第157次会议决定,由揭阳县划出西北部13个公社(镇),陆丰县划出2个公社,成立揭西县。因地处揭阳之西而得名。县政府驻河婆镇。1975年,又从普宁县划出贡山、湖西、四乡三个大队归属揭西县管辖。1988年之前,揭西县有67个自然村被省评为革命老根据地,其中属红色根据地的有30个村,属抗日游击区的有1个村,属抗日根据地的有9个村。原隶属汕头专(地)区,后隶属汕头市,1992年汕头市划分为汕头、潮州、揭阳三个市,1992年5月1日,揭阳市成立,揭西县隶属揭阳市管辖。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