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城:赤子之心传承非遗文化 电力先行添彩千年窑火

2021-05-26 15:15:27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梁亚伟 责任编辑:王靖羽 字号:T|T

  浙江在线-婺城新闻网讯(记者 梁亚伟)文化传承,电力先行。近年来,国网金华供电公司婺城供电分公司牢固树立为民服务意识,把电力事业融入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中,在婺州窑汉灶遗址所在的雅畈镇,汇聚拳拳之力,助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婺州窑传统烧造技艺”发扬光大。

  守住一片匠心,淬炼泥与火的艺术

  一只大肚瓷杯微微泛着金、红两色,杯身之上,庄严的天安门被碧波和祥云环绕,“建党100周年”几个字错落有致……近日,记者来到陈新华的工作室,看到他为建党100周年献礼的第一件作品已经完成。打眼细瞧,非遗文化紧跟时代潮流,“古董”与时尚正碰撞出艺术火花。

  “金华浦江上山遗址发掘的大口盆,可追溯至一万两千多年前。当时的烧制条件只能达到六七百度的高温,如何能烧出数量如此之多的陶器,至今是个谜……”说起婺州窑的历史,和对婺城供电分公司帮助的感念一样,陈新华如数家珍。

  1955年出生的陈新华是地地道道的金华人,19岁接触陶瓷,高中毕业即被分配到金华古方陶厂当学徒,曾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朝兴。2003年的一天,在一场有关婺州窑的研讨会上,精彩的婺州窑制品让陈新华眼前一亮,内心升腾起有朝一日复兴婺州窑的愿望。于是,在依山傍坡而建的龙窑中,陈新华开始淬炼起泥与火的艺术。

  传统的龙窑长约30至80米,顶端高约12米,倾斜角在10至20度,以斜卧似龙而得名。在实际操作中,龙窑烧窑工人须凭借熟练技巧,以肉眼观测每一对燃烧孔的火焰温度与坯体变化,才能保证窑温均匀,两边产品同时烧成。期间,还要利用火焰自然上升原理,将已烧好的燃烧孔用泥垛封好,用黏土涂抹封闭,如此操作一直到全窑烧成为止。然而,因为劳动强度大、成本高,传统龙窑烧制出精品瓷器的成功率并不尽如人意。

  插上电力“翅膀”,非遗小镇焕发新生

  2004年,金华婺州窑陶瓷研究所成立。在得知陈新华想要用电窑炉替代传统龙窑完成部分工序后,为助力国家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婺城供电分公司雅畈供电所主动与陈新华对接。从最初单相表供电,到后期婺州窑博物馆专用变压器投运;从电窑等电气化设备进场烧制,到后期利用业余时间宣传推广婺州窑瓷器,雅畈供电所的全体员工和陈新华一起见证了婺州窑的复兴。

  为保障供电的稳定性,婺城供电分公司专门为婺州窑建设了250千瓦专用变压器。电窑炉全程实现智能化控制,操作更简单,温控更精确,也更加契合低碳环保理念。“对火候的掌握不再单纯依靠工人经验,也间接降低了烧窑的生产成本。”陈新华指着墨绿色的电窑炉补充道,“婺州窑通常要经过拉坯、修坯、装饰、素烧、施釉、烧成六个步骤,后面三个步骤直接影响最终成品,有了电窑炉的控火控温,成品率也大大提高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4年,婺州窑陶瓷烧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陈新华本人也成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婺州窑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随后的2017年,中国婺州窑博物馆正式落地雅畈镇,最多时,一天有300多名游客来此参观古婺非遗文化、体验婺窑制作技艺。

  如今,在距离千年窑火几公里处,一条长达700多米的青石板街贯穿雅畈镇,街巷两侧,明清古建筑鳞次栉比。此前,婺城供电分公司积极配合雅畈镇开展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古民居修缮等工作,开辟了“绿色快速享电通道”,赋予了古街新旧相融的和谐形态。不仅如此,公司还曾批量采购婺州窑陶瓷杯作为读书会的文创产品,受到员工的一致欢迎。

  “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增强民族的文化自信。”尽管焕新的古街人气越来越旺,当地经营户的腰包也越来越鼓,在婺城供电分公司负责人的心中,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仍然任重道远。今后,他们还将继续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的精神,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再立新功。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