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源镇

2010-05-17 15:45:46 来源:行政区划网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2006年撤销大哨乡和白邑乡,设立滇源镇。位于嵩明县西部,面积278.68平方千米,人口3.57万人(2006年)。辖白邑、周达、老坝、南营、中所、甸尾、金钟、迤者、小营、前所、团结、苏海、麦地冲、三转湾、菜子地、大哨、竹箐口、竹园18个行政村。镇政府驻白邑,距县城24千米。特产云南茶花。黑龙潭、青龙潭为盘龙江重要水源,属省级水源保护区。

[邮编]651700 [2008年代码]同2006年代码 [2006年代码]530127105:~201白邑村 ~202周达村 ~203老坝村 ~204南营村 ~205中所村 ~206甸尾村 ~207金钟村 ~208迤者村 ~209小营村 ~210前所村 ~211团结村 ~212苏海村 ~213麦地冲村 ~214三转弯村 ~215菜子地村 ~216大哨村 ~217竹箐口村 ~218竹园村

附:原大哨乡位于嵩明县西北部,距县城57千米。大哨之名,始于元末明初。元至顺元年(1330),梁王阿喇忒纳失里收复中庆路后,在东葛勒山顶屯兵设哨,筑城结寨,今大哨村内、竹箐口村南2千米处及白邑乡菜子地东南3千米处尚分别有土城、石城和校场坝遗址。东葛勒山由此更名梁王山。明清两朝,仍在梁王山腹地(今大哨村)设置哨所称“大哨”,地属嵩明州崇正厢。民国中前期属梁溪乡。1949年,除竹园村划属滇源乡(白邑)外,其余属云溪乡(山脚)。1950年属白邑区。1952年设梁王乡。1954年改为大哨乡。1956年复名梁王乡,属杨桥区。1958年改设梁王管理区,属嵩阳公社。1961年设梁王公社,辖大哨、竹箐口、山神庙(竹园)、朵格4个生产大队。1963年,划出大哨、竹箐口大队的11个村,设大哨公社,属杨桥区;划出山神庙、朵格大队的15个村,设朵格公社,属阿子营区。1966年仍设大哨公社,辖大哨、竹箐口、竹园3个生产大队。1968年更名建设公社。1982年复名大哨公社。1984年改设大哨区,辖大哨、竹箐口、竹园3个乡。1988年1月撤区建乡,改大哨区为大哨乡(中国政区大典:1987年置乡),下设大哨、竹箐口、竹园3个办事处23个生产合作社(20个自然村)。1997年,面积56平方千米,人口0.3万,辖大哨、竹箐口、竹园3个行政村。

附:原白邑乡位于嵩明县西部。昔称邵甸,亦称滇源。元宪宗六年(1256)曾设邵甸千户所,隶属崧盟万户府。至元十二年(1275)改为邵甸县。治所先在腰站村,后迁白邑村。辖今白邑乡、阿子营乡、大哨乡及今富民县的散旦镇。明洪武十五年(1382),裁县为邵甸里,直属于嵩盟州,所辖地域不变。民国2年(1913)改里为乡。民国20年(1931)改乡为区,为嵩明县第七区。之后,撤区建乡,辖区分设滇源、邵内(阿子营)两乡。1950年7月设邵甸区,辖滇源、西燕、南仓、啸狮(牧羊)、普惠(鼠街)、彩云(阿子营)、邵新、东鱼、龙泉9乡。复又改称第四区,区公所驻白邑,辖区未变。1958年10月划出龙泉乡归富民县,梁王乡归杨桥公社,其余分别成立白邑公社和阿子营公社。白邑公社下辖19个管理区。1961年撤销管理区改设19个大队。1963年设第五区,下辖12个小公社。1966年撤区,划出大坡小公社归杨桥,同时划出原第五区所属麦地冲小公社和原阿子营区所属三转弯小公社组建高峰公社(驻哨门前),其余10个小公社合组建白邑公社。1971年高峰公社并入白邑公社。1984年撤销公社建制,改设白邑区,下设白邑、苏海、团结、前所、小营、金钟、迤者、甸尾、中所、南营、周达、老坝、麦地冲、三转弯、菜子地15个乡。1988年改区为乡,改原来的乡为办事处(中国政区大典:1987年设乡)。1997年,面积242平方千米,人口3万人,辖白邑、团结、苏海、前所、小营、南营、中所、甸尾、金钟、迤者、老坝、周达、麦地冲、三转弯、菜籽地15个行政村。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