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区开展医养结合及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改革调研督察

2019-07-01 11:40:00 来源:昆明市西山区人民政府 作者:昆明市西山区人民政府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为贯彻中央和省、市、区关于医养结合及放开养老服务市场的决策部署,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实到位、落地见效,区委改革办于2019年6月11日—6月17日对我区医养结合及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改革开展了调研督察。

一、 基本情况

(一)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

我区经省市批准建设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共28个,其中:在建4个,建成24个(区级自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个),共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37000余人次。

一是以“智慧社区养老+”为依托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作为“智慧社区养老+”试点的盛高大城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项目,旨在打造医养结合的智慧养老社区,项目协同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新昆华医院设立新昆华医院盛高诊所,运用“互联网+”和物联网搭建智慧服务云平台,通过新昆华医院专家团队、智能化穿戴设备、云健康监测设备等,为老人提供全方位的健康管理、安全监护、生活照料的管家式服务。

二是开办“爸妈食堂”、创建“邻里小灶”,实现老年人社区照料。永宁里社区采用公建公营模式,与云南省扶贫基金会合作开办“爸妈食堂”,为辖区内年满60周岁以上的失能(半失能)、独居空巢、低保及三无老年人等120余人提供免费就餐服务,同时辐射社区其他有需求的老年人,为其提供低价中餐服务,辖区老年人幸福感、满意度进一步提升。为破解老年人由于身体条件限制而影响就餐的难题,引入春熙社会事务服务中心搭建社区“邻里小灶”,开展以社区照顾为主的社区老年人照料服务,此项目荣获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云南地方赛暨2018年志愿服务交流会“优秀项目奖”和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全国铜奖。

三是以政府购买服务为依托,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实现老年人居家养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入春熙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全面负责活动中心运营,在区老年活动中心挂牌成立西山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搭建“四区一校”服务平台,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到中心为老服务中,采用跨专业合作的方法提高服务专业性,丰富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

(二)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我区共设立养老机构20家,总床位数2501张。其中民办非企业养老机构19家、公办养老机构1家。机构面向社会收住自理、半自理、失能老年人1189名,为老年人提供集中居住的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服务。

一是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一系列推进养老服务业放管服改革的政策,督促我区养老机构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不断推进我区民办养老机构持续健康发展;积极兑现民办养老机构补贴政策,对13家民办养老机构发放一次性建设补助262.5万元,发放运营补助199.72万元。

二是着力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探索运营管理新手段。开展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联合检查全覆盖、问题整改无遗漏,20家养老机构配备了微型消防站,并与周边医疗单位签订双向转诊协议;积极组织开展业务培训,260余名养老护理人员取得资格证书;推动实施养老机构责任保险工作,12家养老机构、1013张床位完成统保。

(三)医养结合,构建养老服务体系

一是医养结合,“防—治—养”一体化模式逐步形成。自2017年全面启动医养结合工作以来,区内正常运营的20家养老机构中,5家建成医养结合机构,1家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建成养老护理院,14家养老机构与辖区相关医疗机构100%签订服务协议。川子养老康复院于2019年年初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碧鸡观音山敬老院医疗机构许可证正在审批中,永昌盛高大城社区居家养老中心引进新昆华医院门诊正在筹建中,“防—治—养”一体化模式逐步形成。

二是机制建设,实现政策衔接配套。制定《昆明市西山区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22条政策》及其《宣传手册》,对落地我区,并经认定的医养结合机构,注册关系纳入我区的,主营业务收入达1000万元以上的,给予机构经营班子一次性补助2万元。根据《关于做好医养结合机构审批登记工作的通知》(国卫办老龄发〔2019〕17号)通知,养老机构申请内部设置诊所、卫生所(室)、医务室、护理站的,取消行政审批,在我区卫生健康局实行备案管理。

三是探索创新,形成两种医养结合模式。共同体工作模式,具备“医养结合”资质并开展相应服务的6家机构形成“一个法人、两块牌子”统一管理、互为依存、互为支撑、互为发展的医养一体的共同体模式。协作体工作模式,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医疗机构到养老机构开展驻点服务,在方便老人就医的同时,实现互利共赢。我区观音山敬老院、金太阳养老院等14家养老机构,积极与周边市、区级人民医院或社区医院签订合作协议为老人提供医疗服务,促进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有效对接。

二、 存在的问题

一是老龄化程度加深,设施建设用地保障难。我区大部分社区办公用房紧张,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拓展空间有限。民办养老机构多为租赁场地开办,随城市建设发展面临拆迁、用地紧缺等问题,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地需求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地保障难。

二是社会参与不充分,机构养老服务质量不高。我区民办养老机构模较小,规范化程度低,服务质量不高。聘用的护理人员一般年纪偏大、文化程度偏低,不能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需求,提供优质的保健、康复、健身、医疗和娱乐等服务具有一定难度。

三是机构经营模式单一,医养结合度不高。传统的养老机构缺乏专业医疗康复指导和相应的支撑系统,难以提供就医服务;目前大多数大型医院尚未参与地方养老服务,也没有与地方养老机构建立合作关系,难以提供养老服务。

四是政策与现实有差距,医保准入有难度。目前凡要申报医保定点的医疗机构,都要按照《昆明市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医疗保险服务项目签约管理实施细则(试行)》规定的内容执行。且申报定点的前提条件必须是医疗机构,养老机构内设的医疗科室如何界定,是否满足申报条件未明确。

三、 督察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下一步工作中,建议进一步加强政策扶持、设施建设、多种发展形式、队伍建设,全力以赴抓好医养结合及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改革,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一)加强政策扶持。政策扶持需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一是调整医保目录。建议上级重新调整国家医保目录,在基本医疗保险报基本的前提下,将更多的康复类项目纳入医保目录。二是修改完善申报医保定点准入条件。建议上级适时修改完善实施细则,拓宽视野,对可预见的问题进行制度设计,为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工作奠定制度基础。

(二)加强设施建设。一是贯彻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政策。贯彻执行《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的实施意见》关于按比例配建养老服务设施的要求,为养老服务事业产业释放较大的发展空间。二是加强医疗结构与养老机构之间的合作。现代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有效结合,打通养老机构与医院之间资源割裂的状态。一方面,组织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医疗机构设立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另一方面,支持养老机构增设医疗机构,将生活照料、康复医疗和日常关怀融于一体。

(三)支持多种形式的医养结合服务发展。统筹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资源,支持机构融合型、社区嵌入型、居家监护型等多种形式的医养结合服务发展,满足老年人的医疗保健、康复护理需求。加强医养结合服务信息平台建设,促进养老信息和资源互联互通,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推进社会工作接入医养结合服务,利用社工资源,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养老服务。

(四)加强照护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专业的照料护理服务是老年人获得高品质晚年生活的保障。以三社联动项目开展为契机,整合资金资源力量,积极引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进入社区工作,充分发挥专业人才、社工组织和志愿者作用,开展养老服务管理、护理人员培训。在有条件和意愿的养老服务机构间牵线搭桥,寻求双方共赢的结合点,实现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共同发展。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