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医生孙丰:让“真情援藏”永远延续

2019-11-21 16:35:58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九久 字号:T|T

  “援藏苦不苦?说不苦是假的。但要问后不后悔,去过的人没有一个会说后悔。”作为较早去援藏的医护人员,江苏南京脑科医院医务处副主任孙丰在“南京援藏医生群”中为新出征的医生们答疑解惑时,总习惯于说这样的一句话。

  “真的不后悔吗?”记者采访时问他。孙丰笃定地回答了两个字:真的!

  今年9月,孙丰重返曾经工作过一年的墨竹工卡县人民医院。站在医院大门前,他感到陌生而又欣喜,“当年只有一幢楼的医院,现在已是门诊、急诊、住院、藏医院等分工有序的大医院。”

  孙丰所说的“当年”是2010年,彼时他刚30岁出头,是南京脑科医院神经内科的医生,儿子才两岁不到。他至今依然记得9年前选择去援藏的种种细节,“一天,科主任在科室开会时征求谁愿意报名去援藏,为了得到确证信息,他让大家编辑手机短信回复,而不是口头随便报名。”会议一结束,孙丰就把报名信息给主任发了过去,是科室里第一个报名的。“我的父母、两个姑姑和姑父都是当年的支边青年,我是父母支边新疆时出生的。说实话,援藏是我内心一种自然而然的抉择。”

  2010年3月,作为江苏第五批援藏干部、第四批援藏医生,孙丰和其他8名医生一起飞往拉萨再转车前往墨竹工卡县。下了飞机,意料之中的高原反应来得有点猛,“睡完午觉起来,所有人的嘴唇都是紫的,心跳得特别快。”孙丰记得,当时测得的血氧饱和度只有72,而在墨竹工卡县工作的一年间,他的血氧饱和度一直没能超过90(血氧饱和度超过95是健康标准)。尽管高反一直伴随,但工作时总是投入十二分的热情,“当地人对医生尤其是援藏医生特别尊重,与他们沟通一个疾病的治疗方向时,他们总会说:把生命全部交给你们,无论好坏都相信你们……这样的信任让人本能地倾尽所能为他们提供服务。”孙丰说。

  作为一名神经内科医生,孙丰理应在神经系统疾病方面帮助墨竹工卡县的患者们提供医疗方案,带领当地医生在诊治神经系统疾病时更加精进。无奈的是,那里没有这么细的分科,诊疗设备也相当落后,整个县医院最好的设备就是一个200毫安的X光机,而神经系统疾病的精确诊治,如脑卒中是缺血还是出血引起,需要依靠CT、核磁等设备来判断。怎么办?一方面,将病人转往拉萨进行CT确诊后,第一时间帮助拿出救治方案,另一方面让“多年临床经验”发挥作用。孙丰告诉记者,他曾收治的一位80多岁脑卒中患者,怎么也不愿意去拉萨做CT检查,他不得不靠“经验”上阵,“患者在就诊前有过更重的症状表现,而缺血性脑卒中一个最重要的症状就是病情会时重时轻。根据这一判断及时给药,患者赢得了不错的愈后,没多久就可以自己走路了。”

  没有书籍,就在电脑上建一个院内电子图书馆;教他们如何用EXCEL去处理病人住院费用,改变原来的手写模式,节省了时间,降低了差错;修定医院管理和奖惩制度的改革方案;为数千名45岁以上农牧民体检报告审签……挂职墨竹工卡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孙丰援藏一年可谓忙碌而充实。临走那天,县医院30多名共同战斗的同事们排成队,一个一个给他献上洁白的哈达。“那一幕,我一辈子都无法忘记。”孙丰说,回宁后多日,他仍牵挂那里的点点滴滴。

  孙丰着手组建了南京援藏医生的QQ群,目前这个群里已有40多名援藏医生。除了随时在线为正在援藏的“新战友”答疑解惑,他们又在策划一件“大事”,“信息化的当下,远程诊疗是解决看病难的一个重要手段,如果我们所有援过藏的南京医生,都能通过远程诊疗永远成为墨竹工卡县人民医院疑难杂症的坚强后盾,就可以让‘真情援藏’永远延续。”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