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中国文化战线上的一面光辉旗帜(哭希夷)

2019-06-06 00:00:00 来源:沙湾新闻网 作者:乐山理论网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二、哭希夷

叶挺,字希夷,广东惠阳人。1896年生。1922年任孙中山先生的卫队团营长。在北伐战争中,他率领的独立团英勇善战,所向无敌,被称为“铁军”,叶挺被誉为“北伐名将”。在此期间,郭沫若任北伐军政治部副主任,人称“戎马书生”。两人由相识到相知,建立了很深的友谊。大革命失败后,两人又一起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此后,两人又都亡命海外达十年之久。抗日战争爆发后,隐居日本的郭沫若与流亡西欧、澳门的叶挺先后回到了多灾多难的祖国请缨抗战。一个任三厅厅长,负责抗日宣传工作;一个出任新四军军长,坚持江南抗战。19381月,他们在武汉相会。叶挺邀请郭沫若住到汉口太和街二十六号新四军办事处,并请他题词留念。郭沫若书写了《论语》中的两句话“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相赠。叶挺请人精心装裱,此后三年转战大江南北,他一直随身携带,挂在自己的住所,作为座右铭以激励自己。

19411月,国民党军队八万多人围攻奉命北撤的新四军部队九千多人,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叶挺负伤被捕,身陷囹圄。他把“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写在江西上饶的囚室墙上,又在当年121日写的《囚语》中写道:“他日我死了,墓碑愿至友郭沫若君为一题。我爱其字,尤爱其为人……我墓碑题款:历史悲角叶希夷之墓。”后来,叶挺被秘密押往重庆关押。他想方设法辗转送出一信交给郭沫若,人们才知道了关押叶挺的准确地址。此后,周恩来、郭沫若等多方奔走营救,蒋介石不但不放人,甚至连探监也不允许。无奈,郭沫若只得准备了些东西托人带给叶挺。194211月初,叶挺把郭沫若送来的圆形纸烟筒拆下,在圆纸片正中,用钢笔横书楷体“文虎章”三字,两旁写了一副对联:“寿强肖伯纳,骏逸人中龙。”还用红墨水勾了边,背面写了“祝沫若兄五十大庆,叶挺。”1116日,就是郭沫若五十岁生日那一天,叶挺夫人李秀文来到郭家,送上“文虎章”。郭沫若凝视着这来自狱中的特殊礼物,热泪盈眶,感动得不能言语。几天后,李秀文又给郭沫若带来一封叶挺的信。信中说,寿联写得不够好,不如改作“寿比肖伯纳,功追高尔基”为佳。在这封信里,叶挺还抄录了他在狱中写的《囚歌》为赠,郭沫若成为这一著名诗篇的第一个读者,认为这是一首用生命和血写成的诗。

194634日,在被无理关押五年零两个月后,叶挺终于获释出狱了。郭沫若得知这一消息,急忙连夜赶往曾家岩中共代表团驻地。两人一见面,就紧紧拥抱在一起,互相拍着对方的肩背,泪流满面又说又笑,就像两个孩子。叶挺第一句话就说:“沫若,记得吗?‘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现在是一切都兑现了。”郭沫若当然记得,《论语》中的这两句话是叶挺最喜欢的,这也是自己当年书写这两句话赠给他的原因。而今,叶挺从多年的囚牢中出来,依旧壮志不移,雄姿英发,郭沫若悲喜交加,说改日一定要请他痛饮几杯,好好为他庆贺一番。说着,从口袋里取出那枚“文虎章”,像宝贝一样捧在手中。叶挺一见,百感交集,无比感慨地说:“你还保存着啊!”郭沫若又把“文虎章”小心翼翼地装入口袋,说:“这是你送的最珍贵的礼物,我要永远保存它!”

19467月,国民党特务在昆明先后暗杀了著名教授、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接连演出了比“较场口”还“较场口”的惨案。郭沫若对李、闻的被害,悲愤不已、欲哭无泪。他与在上海的民主人士多方筹商追悼会,国民党当局百般刁难,最后才同意由国共及民盟与无党派人士三方组成主席团,演讲也是每方各推一人。追悼会一直拖到104日才举行。尽管会前三方订有“君子协定”,在发言中互不攻击,但郭沫若仍很难控制自己悲愤的感情,还是按捺不住在拟定的讲稿外加了两句话:“杀人者终是杀人者,假的也终是假的!中国人民的需要和平和民主再没有比今天这样迫切了。”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