傈僳村寨的“新年期盼”

2021-01-12 00:24:55 来源:中国 · 德昌县人民政府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来源:凤凰德昌 时间:2021-01-12 09:39 [ 字体: ] 【打印本页】
分享到:

深冬时节,和煦的阳光洒在金沙乡王家坪傈僳族新寨里,显得格外温暖恬静,人们三三两两的在门前享受冬日的暖阳,兴奋的拉着家常。一排排错落有致的小洋房与花草相映成趣,整齐划一的太阳能路灯像卫士一样守护着村庄,平坦宽阔的水泥路从山下延伸至村里。

谁也没想到,5年前这个村还是一个戴着“穷帽子”的贫困村。由于山多地少,多数村民都靠种水稻、玉米为生,仅能勉强维持温饱。

熊正华回忆过去的落后条件唏嘘不已,2016年以前他家住在二半山坡上,条件很恶劣,不通路,不通水,村里家家户户想种点水稻都很困难。2016年以后,他们从高山搬到现在的新村住,条件变好好了,他说:“我们很感谢共产党”。

一旁的李平也激动地说:“我们以前住在二半山上,住的土坯房,现在搬下来了,路也好了,房子也好了”。

这个过去偏僻贫穷的傈僳村寨,在脱贫攻坚政策的扶持之下全面发展种、养殖业,全村共发展种植板栗、核桃1500余亩。近年来,又通过科技培训,多数村民种植了枇杷,草莓,桑葚等经济作物,还依托优质的牧草资源和山间溪流,养殖了肉质鲜嫩、口感极佳的优质黑山羊。

熊正华说:“依托退耕还林政策,现在所有的田土都种了果树。等丰收的时候我们就把果实运出去卖,现在的路直接通到我们的家门口,卖什么都很方便,外面的人还直接把东西运来卖给我们,我们在家门口就可以购物”。

而今村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在过去都是不可想象的。

“以前我们连温饱都不能解决。更别说上街赶集了,包里连三、五十块都没有。如今我们现在一年比一年好,腰包里越来越有,我家一人一年的收入都有一万五千多元,4个人的收入就是六、七万,家里还有摩托车和小车,他高兴地说:“很好了”。

郑启文是金沙乡王家坪村的驻村第一书记,王家坪村的变化他都看在眼里。他说“通过多年的努力,现全村人均收入一万三千元以上,户均达5万元以上。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扶持,也离不开我们广大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

傈僳族人民能歌善舞,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等重大场合,都要尽情歌舞。远近闻名的原生态风俗文化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感受这浓郁的傈僳民族风情。

李平家有三个孩子,大的在民中上学,小的在幼教点,她说国家政策好,小孩上学国家都有补贴,家里老人看病也有村卫生室。除了毫无后顾之忧的发展生产以外,闲暇之余傈僳儿女最喜欢的就是在宽敞整洁的民俗文化坝子上尽情的跳舞,歌唱。

“我们村上现在有幼教点,有卫生室,有民俗文化坝子。孩子上学很方便,看病很方便,跳舞的坝子也建得很大,以前跳舞跳得一身灰,现在不会了”,李平开心的说道。

下一步,王家坪村将依托当地独特的民族风俗文化,积极带动当地康养旅游产业的发展。

郑启文告诉记者,我们将跟上县委、县政府的步伐,极力打造以傈僳族文化为特色的康养旅游,欢迎更多的人到我们村来体验傈僳族文化感受独特的傈僳族风情。

旧岁已展千重锦,新年再进百尺竿,时光悄然来到2021年,在新的一年里,每个人的心中也早有了自己的打算。

熊正华胸有成竹的告诉我们,他目前养了9头羊。新的一年来,至少要喂养30头以上。

热情好客的李平也告诉我们,新的一年来了,阔时节她希望有更多的人到这里来玩儿,到时候这里将会更加热闹,发展得更好。

郑启文也满怀信心的说:“在新的一年里,期盼王家坪村的经济更加繁荣,社会和谐、乡风文明。下一步要把我们现有的林果业1500余亩,通过科技力量来实现提质增效,让我们的老百姓不出门在家就能致富,预计在十四五期间,通过全村的努力奋斗,户均纯收入接近10万元。今年我们正准备打算通过上级给予我村的乡村振兴的20万元的激励资金以及村集体经济历年来积累的资金,成立一个养殖标准化的,年存、出栏黑山羊500头的专业合作组织,以村支部加农户的形式带动所有村民实现种、养殖业的增收”。

这是王家坪村所有傈僳族村民的“新年期盼”,相信他们将继续通过多渠道持续增加收入,实现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农业升级,着力打造文旅融合发展新农村,为德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积极贡献。

f附件下载
--二维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