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理:坚决打好消除“大班额”攻坚战

2019-10-17 08:00:00 来源:会理县人民政府 作者:会理县教育体育和科学技术局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近年来,为进一步推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会理县出实招消除大班额,聚力优质均衡,提升教育民生福祉。

一是加强资源整合,优化学校布局。2011年以来,根据全县社会发展大局、撤乡建镇、人口分布特点和生源发展趋势等因素,优化学校布局和资源配置,撤并村小(校点)42所、农村初中4所;将原有5所高完中整合为2所,大学校小管理的办学特色日益彰显,会理第一中学成功创建四川省二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会理县民族(实验)中学成功创建州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教育资源得到合理利用,提高了办学效益。目前,全县城镇学校服务人口30.18万,农村学校服务人口16.07万,城乡中小学规模适度、布局基本合理。

二是规范划片招生,严控入学“班额”。出台了《会理县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大班额问题专项规划及实施方案》《会理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及幼儿园划片招生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根据中小学生源分布和学校办学容量确定每所学校的招生数额,下达年度招生计划,按照下达的招生计划拨付义务教育经费;严格学籍管理,通过规范转学等措施,对非新生年级“班额”严格控制,确保“大班额”现象零增量;会同教育、发改、财政等部门成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统一领导和部署全县化解大班额工作,通过疏控结合的方式,确保2020年完全消除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 目前,全县66人以上超大班额0个;56人(含56人)以上大班额17个,属2017年以前产生的、未化解完的原有大班额,预计在2020年完全消除。

三是加快项目建设,提高供给增量。出台了《会理县化解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建设项目规划实施方案(2018-2020)》,切实加大项目建设经费投入,通过新建、扩建和改建等方式,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不断新增学位。近五年,各级对会理教育的投入累计达5亿元,建设教育项目189个,新建校舍19.13万平方米,改扩建学校校舍和运动场共27所,新建标准化公办幼儿园2所、民办公助(PPP模式)幼儿园1所。目前,全县义务教育阶段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小学4.34平方米,初中5.19平方米;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小学8.24平方米,初中9.22平方米。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校舍、学生食堂、校园环境等发生了巨大变化。

四是均衡配置师资,提升整体育人水平。在师资配置上对农村及薄弱学校优先补充、优先培训。2013年以来,通过公开考聘、签约特岗教师、外县考试调入、择优引进等方式,共补充教师621名,除高完中教师外,全部分配到农村中小学任教;组织教师培训21524人次,全县教师基本实现了全员轮训。2019年,实施“县管校聘”改革,新提拔任命学校领导干部68人,跨校跨片区调任学校领导干部76名,免职48名;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教师2260人全部参加竞聘,其中本校竞聘2016人,考试交流68人,乡镇内跨校竞聘40人,片区内跨校竞聘41人,跨片区竞聘交流 85 人,支教交流9人。在培训进修、评优选模、职称评聘等方面,适当放宽农村学校教师的条件和指标,让他们安心从教,切实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五是加强结对共进,缩小城乡差距。通过“手拉手”、结对共进、集群互助等方式,每所城区学校结对帮扶1-2所农村学校,乡镇完小结对帮扶1所村小校点,鼓励城区教师到农村任教,集镇教师到村小、校点支教,促进校际之间资源共享、互学共进。2011年—2018年,彭山、青神、内江向我县派出对口支教教师93人次,农村中小学音、体、美教师结构性缺编现象得到缓解,教师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学历水平得到优化;成立县级“名师工作坊”3个、“学科教师工作坊”33个,将传统“送教下乡”模式与“互联网线上送教”模式结合起来,每年开展“送教下乡(下村)”活动近10次;在2所城区小学和3所边远山区小学之间开通了同步直播教学,让边远山区的孩子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了优质教育。(会理县教育体育和科学技术局  彭万香)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