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福东渡

2016-09-07 00:00:00 来源:赣榆区人民政府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二千多年前,秦代方士徐福以入海求仙为名,带领三千童男童女及五谷百工漂洋过海,从此一去未归。二千多年后,徐福东渡已经演变成一种文化现象,成为中、日、韩三国共同的文化财产。那么,徐福果有其人吗?徐福故里又在何处?他的船队究竟去了哪里?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公元前219年,“齐人徐 巿 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福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之后,司马迁又三次著笔,记述徐福入海求仙。
那么,徐福真有其人吗?他的家乡又在今天的哪里呢?
【中国徐福会副会长 连云港徐福研究会副会长张良群秦始皇本纪主要是记载秦始皇以及秦二世他们主要言行的一些记载,所以作为史官来讲呢,对于牵涉到秦始皇的有关言行有关动作、有关活动是不敢造假的,因此从这点而论,《史记》对于徐福的记载是历史事实。】
1982 年,全国第一次地名普查工作深入展开,在那次地名普查中,当时的赣榆县金山乡徐阜村76岁老道士徐永成和陈守仁等老人反映,“徐阜村”在明清时还称做“徐福村”,秦代的徐福就出生在这里。 
张慎良是当年徐阜村的地名普查员,当年调查的情景,他仍然历历在目。

[原徐福村会计辅导员张慎良他们讲徐阜村是为了纪念徐福才起名叫徐福村,我说那徐福这个人是哪里人,说就是我们徐福村的人,我说为什么要纪念他啊,那些老人就讲了,徐福是一个方士,当时他会利用一些中草药给老百姓治病,老百姓对他很尊重了。听说徐福能采药、能炼丹,秦始皇就把他召去了,让他炼长生不老丹。因为秦始皇为了长生不老丹杀了不少人,炼成了是不可能的,炼不成就必须得死。他想了个办法呢想逃跑了,他说炼丹行,在这个地方不行,必须上海东,到海东能够炼丹,还得必须童男童女,不能超过12岁,他又要了五谷杂粮带着,带着种子,一些农具什么的也带着,他一走就盘算着不再回来了,其实呢他再也没回来。老百姓很想念他,所以当时还在这后面建了兴会寺,塑了他的像,每年到正月初九都要逢会的。


张慎良通过调查了解,把徐阜村原来叫徐福村的来历写成普查报告逐级报到了县里。县政府地名办公室汪承恭等人掂出了“徐福村名调查报告”的份量,向时任民政局长卢家 作了专题汇报,当时担任赣榆县县政府常务副县长的徐增俭了解情况后,当即对遗址考察、文物搜集提出六条具体指导意见。经过深入考证,汪承恭与徐州师范大学副教授罗其湘联手撰写了《秦代东渡日本的徐福故址之发现和考证》这篇文章,发表在《光明日报》上,首次提出徐福是江苏省赣榆县徐福村人的论点,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极大关注。
[ 中国徐福会副会长 连云港徐福研究会副会长张良群他们那篇文章1984年4月18号在《光明日报》发表以后,第二天就在日本的《朝日新闻》上就反映出来了,所以在日本影响很大。经过这多少年的理论研究,以及学者之间的来往和考察交流,现在从中国、日本、韩国,多数学者认为赣榆县徐福村是徐福故里,证据还是比较充分的。赞成赣榆说的就是从一个是传说,就是当地徐福村的传说,这是一个;再一个就是从文献资料,赣榆县以前史籍记载都说赣榆县是汉置,就是汉代才建的,实际上秦代建立的,秦方士徐福他是琅琊人,我们赣榆那个时候就是秦国之前就属于琅琊,从秦代划分三十六郡以后赣榆就属于琅琊郡,这个是相吻合的,另外当地还有一些文物,还有一个就是家谱。在徐福村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徐福村没有姓徐的,张氏家谱、王氏家谱上面都有徐福村的记载,还有韦氏家谱,那老年人讲,徐福走了以后,因为他寻找仙药没有找到,所以得罪了秦始皇,秦始皇要灭九族,所以他们姓徐的人要么就姓舅舅家的姓了,要么就搬走了,所以没有姓徐的。]
张良群先生曾担任过赣榆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等职务,在徐福研究之始,他曾带队耗时两个月对徐福村乃至更大区域进行全方位发掘和考证,撰写出版多部徐福研究专著,筹划、组织多次国内徐福研究和中外学术交流,并赴日、韩进行学术访问,推动了徐福研究进入一个崭新阶段。
1984 年9月14日 赣榆县徐福研究会成立
1985 年初 连云港市徐福研究会组建,创办会刊—《徐福研究》
1985 年8月 张良群等人赴京参加中国中日关系史研究会第一届学术年会,徐福研究引起史学界高度关注

1985年12月1日,赣榆县人民政府举行徐福村村碑揭碑仪式,全国政协副主席、中日友好协会副会长赵朴初题写村名


1986 年5月,连云港市徐福研究会、江苏省社科联历史研究所等六单位联合召开江苏省第一届徐福学术讨论会,与会专家学者达成了“徐福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东渡确有其事,故里确有其地”的共识,从而揭开了“以徐福村为中心,以赣榆为基地,以徐福其人其事”为主体的国内、国际徐福研究新的局面。
随着徐福研究的不断扩展和深入,自1990年起,赣榆县决定举办“中国·赣榆徐福节”,本质上是在弘扬徐福精神。徐福精神是什么?从新世纪初的万民征集结果得出结论,那就是“不畏风险,敢为人先。”这就是徐福精神,也是赣榆人民的精神风貌。如今,徐福节已被国家列为重点文化传统节庆之一。
这个农家集聚村落就是徐福村, 在徐福村周围出土了秦砖汉瓦和许多秦汉文物,说明在2000年前,这里就已有了村落。 秦朝时神仙崇拜盛行,赣榆位居中国沿海的脐部,既受齐鲁文化的熏陶,又受吴越文化的影响,影响潮流的方士应运而生。当时有名的方士,多出自这里,《史记》称之为“海上方士之地。”用现代专家观点看,“方士”是那个时代的科学研究者,懂得诸如天文医药、炼丹养生、航海造船等科学技术,徐福是他们中的佼佼者。他祖居赣榆,通晓天文、地理、气象、海洋等知识,尤精于医术,常于乡间访病医疾,乡民口碑极好。而秦始皇好神仙,希望长生不老,与日月齐寿。

[文史学者 高立保 据《史记》记载,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来到琅琊郡,徐福上书,说海边有三神山,也就是蓬莱、方丈、瀛洲三座山,山上有仙人居住,有不死之药。秦始皇立即派徐福带数千人到海上去求三神山,结果都没有求到。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最后一次东巡,从南方顺游水到赣榆,问徐福求仙之事。徐福说因为大蛟鱼所致,未能到山上去,秦始皇做了一个梦,与海神搏斗,和徐福说的是一样的,结果再次派徐福东渡,秦始皇带弓箭手为他射杀一条大蛟鱼,扫清障碍,徐福无可奈何,带人东渡,结果“止王不来”。]




秦始皇东巡后沿海渡河西行,转道咸阳,行至山东平原津,染上重病,至河北沙丘病死。 徐福泛海求仙也一去不归杳无音讯。
唐代诗人李白在《古风五十九首》的第三首中发出了无限感慨:
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
巿 载秦女,楼船几时回?
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 中国徐福会副会长 连云港徐福研究会副会长张良群
徐福东渡的目的就是从《史记》上讲,好像就是徐福为了秦始皇求长生不老药,所以才率众东渡,但是这几十年来专家学者考证以后,大家就是倾向于徐福以为秦始皇求长生不老药为名而行有计划的移民这个事,所以他真正的目的是为了避开秦王的暴政,实行有计划的移民。]
从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五次巡视天下,立石颂德,求仙问药。东部大海的浩瀚无际,仙岛琼阁的虚幻神奇,让这位雄霸宇内的亘古一帝心动不已,他企盼自己的江山能够统达四极,生命能与日月共存。 
[ 文史学者 邱孟琪: 司马迁在《史记》中明确记载,秦始皇两次来过赣榆,第一次是自北而南,从山东胶东北部之罘这个地方南下到琅琊台,史书上记载,“大悦之,留三月。”“大悦之”就是讲秦始皇非常高兴,而且留住了三个月之久。在这个时候,徐福上书讲到神仙这个事情。然后呢这个时候又西南行,经过了山东的日照,来到了现在的赣榆县柘汪镇下驾沟,而后呢又乘船经过了海上来到了秦山岛,求仙勒石,其中有李斯碑为证。第二次是自南而北,从浙江的会稽渡长江,北上经淮阴、涟水等地方,入古游水来到了赣榆,立石秦东门。带了很多的弓弩手于海中射杀大鲸,并且命令徐福带了三千童男童女、五谷百工种种,就是很多技工,入海求仙。而后经大港头,就是我们现在的徐福村附近的大港头,柘汪口“并海上”,就是靠着沿海边上,北至琅琊。”]
相传秦始皇东巡路过赣榆时 ,曾在境内一个小村子下驾驻跸,这就是现在的柘汪镇下驾沟村,距徐福村约7公里。在下驾沟村北,旧时有大道,当地人称“马趟子”,这是秦驰道的遗址。秦始皇东巡到赣榆,就是沿着这条道走来的。上世纪40年代驰道遗迹还分段残存,现在虽已平为土地,但平坦宽直大道的痕迹仍然依稀可见。大道旁边,有秦始皇东巡饮马池,尽管地处丘陵高地,但不管天气如何干旱,也从未枯涸过。
另外,赣榆境内还有秦始皇经过的驻驾庄和接驾庄。这些生动形象的秦代人文印记,虽是传说,但能延续2000余年而不衰,或许从另一方面反映了历史的真实。
史书记载,秦王朝修筑“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备至。”秦始皇不仅把陆地疆域不断扩大,而且窥测海洋的意识也十分强烈。把驰道修到赣榆海边,与秦东门相接,显示了跨出国门,走向世界的雄心壮志。
公元前221年,大秦帝国决定在隶属琅琊郡的东海之滨,修建秦国的东方国门。《史记》记载:“(始皇)三十五年,立石东海上,朐界中,以为秦东门”。据专家考证,赣榆县秦山岛大将军石、二将军石,即为秦国所立东大门门阙。这里处于秦都咸阳正东方,同为北纬34°;同时,秦皇陵墓门和兵马俑也都面向这个地方。
秦山岛还有秦始皇鞭石垒成的“神路”,也就是古称的“秦帝桥”,以及秦始皇与方士徐福对弈的“棋子湾”,据传,后来徐福把棋法带入日本,这就是如今在日本长盛不衰的围棋。

据宋代《太平广记》记载和史学家推算,徐福东渡是大规模有计划的得到国家支持的行动,除了带三千童男童女,还有百工巧匠、护卫武士,多达五、六千人,楼船七、八十艘。这一壮举比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要早1700年,船队规模也比哥伦布船队大近十倍,比鉴真东渡早900年。徐福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古代航海史上空前绝后的奇迹



[ 专家考证,“徐福在历史上确有其人,故里确有其地,东渡确有其事,”那么,徐福东渡究竟去了哪里,产生了什么影响呢?]
2000 多年前,徐福以入海求仙为名,带领三千童男童女,还有百工巧匠泛海东渡,《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中这样记载:“(秦始皇)遣振男女三千人,资之五谷种种百工而行。徐福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平原广泽”在哪里,历史没有明确记载,留下了诸多谜团。
[ 中国徐福会副会长 连云港徐福研究会副会长张良群: 日本也好,中国也好,韩国也好,绝大多数学者认为徐福东渡到了日本列岛。中国的书籍记载徐福东渡到了日本最早的史籍就是 《义楚六贴》 义楚 是河南人,在中国五代的时候,后周的一名高僧,927年正月的时候,日本 兴福寺 的僧人宽辅来到中国以后,他和济州开元寺和尚义楚交往比较密切,他在交往的过程当中,就给他介绍了日本的风土人情,日本的有关传说, 义楚 就根据他所谈的这些情况写了一本书叫 《义楚六贴》 《义楚六贴》 专门开了一章叫《成果日本》,上面有一段记载,记载是这样的,它说: :“日本国,亦名倭国。东海中。秦时,徐福将五百童男,五百童女,止此国也,今人物一如长安。。。。。。又东北千余里有山,名富士,亦名蓬莱;其山峻,三面是海。一朵上耸。顶有火烟,日中,上有诸宝流下,夜则却上。常闻音乐。徐福止此,谓‘蓬莱’。至今子女皆曰秦氏……。”
这个资料实际上就来自日本,是日本宽辅根据他所了解的徐福在日本的影响,以及有关的资料,介绍给 义楚 义楚 把它给写出来的。所以在一千多年以前徐福在日本影响很大,所以 《义楚六贴》 的记载也是可行的。

公元八世纪以前,是日本国的“阙史时代”,但是日本自五世纪开始用汉字记载的史书,在后来的战乱中全部散失。徐福东渡之事,到1339年才在日本《神皇正统记》这本书里正式列入史册。由此远溯,日本国“阙史时期”的那段历史,专家学者只能靠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来补充。

[中国徐福会副会长连云港徐福研究会副会长张良群日本对于徐福的研究他是逐步深入的,佐贺的内藤大典先生,他原来是佐贺电视台的副台长,他对徐福研究比较执着,以他牵头成立了一个东亚文化研究协会,组织了一些专家,他们还有我们市博物馆,还有南京博物组织院对头盖骨进行测定,他们采样测定的结果就是日本吉野里发现的遗迹,基本上就倾向于连云港一带,再一个稻米也如此,稻米炭化物也进行一些科学的测试,他们认为这些炭化米基本上就是东海县的王团庄,跟长粒米是相似的,这些都已经公开发表的。

日本的水稻种植他在公元前2、3世纪已经有了,也就是说在徐福集团到达日本之前,已经有水稻种植,但是水稻种植时零星的,大面积的推广,那就是徐福集团过去以后,所以内藤大典先生就写了一篇论文,他就讲徐福东渡日本最大的贡献就是促进了九州地区水稻的大面积种植,栽插成功。日本还有个说法,就是九州是日本文明的发祥地,稻作文化就是从九州开始传到日本各地的。
徐福之于日本,是一位家喻户晓且流传恒久的神话式人物。从日本最南端的鹿儿岛起,到最东北角的富士山麓,散布在各地的徐福遗迹、传说以及遍布各地以徐福命名的地名、街路名都数以百计。据考证, 徐福从琅琊出海后,先到达了朝鲜半岛,之后在日本九州岛的佐贺登陆,在那里停住了一段时间后,他们绕过 鹿儿岛 来到了日向,然后越过四国岛,在本州岛的和歌山停住了三年,之后到达了伊势湾腹地,从此在那里开垦土地,繁衍生息。
徐福的船队在佐贺县登陆的地方,人们称之为“秦津”,这片平野在两千多年前还是大海,1966年,在佐贺县黑发山附近发现阿房宫朝砚,这为徐福东渡日本增加了一个证据。此外,日本三重县、新宫市、格山县、山梨县、富士吉田市等地众多的徐福遗迹以及各地广泛开展的徐福纪念活动,都体现了徐福东渡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日本人民至今仍把徐福尊称为“耕种之神”、“纺织之神”、“医药之神”。
 [ 中国徐福会副会长 连云港徐福研究会副会长张良群: 实际上徐福在济州岛,在南海岛,在巨济岛,也就是韩半岛在朝鲜半岛、以前的朝鲜半岛南部那些岛屿,居住的时间比较长,徐福有一部分人到了日本列岛以后,还有一部分人仍然留在了朝鲜半岛南部,参与了当地的开发,为当地的文明推进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徐福到哪个地方就是传播文明,为什么日本在向南地区这么多地方,在韩国南部岛屿这么多地方,都有这么多关于徐福的美好传说,而且关于徐福的一些人文建筑越来越多,什么道理呢,就是因为当初徐福为当地民众做了一些好事,为人民造福,所以现在人民都纪念他。
也许,美丽的大自然,和煦的气候,纯朴的民风,才是徐福寻找的长生不老药吧。和徐福到过的地方一样,徐福故里同样没有忘记徐福,人们曾捐资修建纪念他的庙宇,宋朝时改建为兴会寺,直到抗战焚毁前仍然香火不断。
[ 徐福村村民 王长户 82岁这个村后有个老庙,老庙叫兴会寺,这个庙也很大,有很多的古树,庙前有两棵白果树,一棵结白果是东边的,这棵树呢四搂粗,另一棵粗的是六搂半粗,很高喽。]
徐福庙里原来有两口大钟,一铁一铜,一脆一绵,一亢一沉,此起彼伏,交相应和,至今仍世代流传一首关于徐福的民谣:
铁钟和铜钟,本是亲弟兄。
你住兴会寺,我去东海东。
赣榆县委党校退休教师邱孟琪在他简陋的书房里保存着厚厚的有关徐福研究的资料,在这里,我们看到了1986年《人民画报》刊登的许多图片,这是徐福庙最后一个看庙人徐永成在1983年去世后,他的妻子徐韦氏在徐福庙遗址向来访者介绍当年徐福庙的情况。
为了纪念徐福东渡扶桑2200周年,徐福纪念祠堂于1990年在徐福村落成, 祠庙门阙为仿汉建筑,造型精美,古色古香。祠内徐福座像高3米,面向东南,目视远方,表现出徐福睿智和对乡土的眷念 ,庭院甬道两旁浓绿葳蕤的银杏、樱花和龙柏,是中日两国朋友共同手植的友谊之树。“樱花结好”、“龙柏长青”,每棵树,都有一个故事,每株树,都有一段佳话。它们象征着中日两国前世千秋结缘,后世万代友好。
2007 年10月,中国·赣榆第七届徐福节前夕,依照原徐福庙的大体布局重建的徐福享庙在金山镇泊船山和怀仁山之间的漫坡台地上建成,整个建筑由庙前广场、山门、大殿和藏书阁组成,三进院落,二座角楼。主体建筑为秦汉风格,恣肆沉雄,气势宏伟。
山门“徐福庙”三字,是根据赵朴初先生的书法集字而成;大殿“环瀛仰镜”大型匾额上的题字,移取自云台山照海亭石壁刻字,书法为晚清书法国画大师李瑞清的手笔。“环瀛仰镜”的大体意思就是,普天下的人都尊敬地仰望这里。大殿中央的徐福塑像由赣榆籍著名雕塑家潘学修先生经数月研摩设计、精心创作而成,塑像自身搞4.6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高大的徐福坐像。徐福头戴高山冠,身着大袂禅衣,手握竹简,俨然正安坐船头,目视万顷波涛。
[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国家二级美术师 画家刘太义徐福庙大殿两侧的两幅大型壁画,是连云港市美协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周明亮先生的作品。两幅画,东壁是“求仙东渡图”,另外一幅就是西壁这幅画,是“瀛州传薪图”,画面的构图形式有点像永乐宫壁画的构图形式,那一个看起来有点像唐代大画家武宗元的八十七神仙图传。这两幅画画出的效果叫人看了以后感到黑色浸染,大气磅礴。]
[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赣榆县书协主席施新宇进入大殿两侧的书法碑廊,就其展现的长度和布列的书法作品之多,为连云港市第一碑廓。碑廊展示的书法作品,多为近年来国家政要、文坛名人和书法大家的题词,劲草隶篆,各体兼备,琳琅满目。还有一部分是日本朋友的题字刻石在里面。看这一幅,是已故赵朴初先生1991年专为中国·赣榆徐福节暨纪念徐福东渡2200周年时,专门题写的贺诗。]
“徐福乘槎竟不回,广招弟子驻蓬莱。二千年后思亲节,始信仙才是霸才。”赵朴初先生在诗中,表达了对徐福不畏艰险泛海东渡的称颂和对徐福故里开展纪念徐福活动的嘉许。
徐福庙前有水一泓,为山林庙宇增添了几分灵光秀气。隔水南望,便是雄伟的徐福石塑雕像。这尊雕像,是赣榆县1990年举办第一届徐福节时,树立于县城华中路与镇海路交叉口繁华路段。随着金山镇徐福景观区的形成,这尊雕像才整体移立到现在的位置。
雕像东边树立日本国第80任首相羽田孜的题字碑。2002年6月25日,羽田孜先生再次来到赣榆寻根,饱蘸激情写下了“日中友好始祖徐福”八个大字,落款为“日本国众议院议员羽田孜”。羽田孜先生多次公开声明,他是徐福的后代,身上有徐福的遗传因子,作为徐福的后代,感到很骄傲。
迄今为止,仍有众多有关徐福的疑谜无法得到肯定或否定的答案。 中国、日本、韩国和香港、台湾等国家与地区都在通过徐福研究弘扬历史文化,促进友好交流。不论徐福东渡主观愿望如何,拂去他被蒙上的“访仙采药”的历史尘埃,徐福都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航海家和中日韩友好交往的开拓者。 大海茫茫,岁月悠悠,2000多年前东渡的徐福已经成为人民友好的化身,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