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大中专毕业生稳定就业推动全县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

2012-06-14 15:47:00 来源:临夏县党建网 作者:临夏县党建网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关于临夏县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县委组织部副部长、人社局局长  祁树熙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近年来,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安置问题,已成为广大学生和家长关心,党委和政府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充分就业是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

一、近年来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情况

近年来,我县把促进大中专生就业作为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重中之重,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拓展就业渠道,通过开展高校毕业生考录、实施转移就业工程、开发公益性岗位等工作,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实施高校毕业生考录工作扩大就业。认真组织实施国家、省上就业民生实事项目,扎实开展教育、卫生、畜牧、农技、旅游等专业的高校毕业生考录工作。将考试录用的大中专生按照岗位需要,专业对口、服务基层的原则分配到基层事业单位工作。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进村(社区)、特岗教师等基层服务项目人员的考核管理,对服务期满考核合格人员,及时按有关政策落实就业岗位。2002年至2011年底,通过考录安置大中专毕业生1962人。

(二)实施转移就业工程扩大就业。近年来,我们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相对集中、自愿选择、注重效果”的原则,稳步扩大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中心的转移就业基地,努力实现大中专毕业生多层次、多形式的稳定就业。通过职业技术学院进行有针对性的集中培训,然后输送到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企业就业或创业,自2008年实施转移就业工程以来,我县共向苏州、南京、福建等地转移未就业大中专生和“两后生”726名。今年元至四月向苏州、福建等地输转159人

(三)开发公益性岗位扩大就业。根据我县实际需求和财力状况,大力开发以解决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为主、面向群众服务的公益性岗位。公益性岗位开发中坚持凡聘必考,所需资金在用人单位自筹的基础上,从就业资金中适当给予补贴,聘用人员全部纳入社会保险保障范围。2007年以来,在县卫生系统、文教系统和保洁岗位上累计开发公益性223个,帮助223名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实现稳定就业。

(四)创业带动扩大就业。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州关于全民创业带动就业的各项扶持政策,积极探索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创业路子,进一步扩大贷款范围和规模,重点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和农村妇女就业创业。截止目前,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037户1.6亿元,农村妇女和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二、当前大中专毕业生面临的就业现状及原因分析

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制度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2001年之前,大中专毕业生的分配由政府下达指令性分配计划,实行统分统配,毕业生就业率接近100%。到2001年底,统分统配的毕业生分配制度被彻底打破,全面实行指导性计划就业,毕业生主要通过进入人才市场、与用人单位进行双向选择落实就业。据统计,2002年至2011年我县回生源地报到登记的大中专毕业生人数为4103人。截止2011年底,通过考录就业1962人,就业率47.82%。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2141人。随着高校的连年扩招,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多,传统就业岗位的逐渐减少,我县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安置工作面临严峻挑战。究其原因,主要有四点:

(一)人才市场对人才配置功能发挥不到位。目前,州县人才市场正在建设之中,虽然硬件设施建设初步建成,但是政府主导的有形人才市场功能不够完善,人才市场功能发挥还不到位, 企业和毕业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平台,人才需求信息征集和交流渠道不畅,一些人才市场也难以有针对性地建立本地人才信息库为企业服务,导致本地人才大量外流。

二)大中专毕业生培养和使用脱节,专业结构与市场需求不对称。大中专院校对社会人才需求了解不够,专业设置重复,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毕业生素质能力与社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毕业生人才资源浪费和紧缺同时存在。如市场营销、计算机专业类毕业生相对饱和,文秘、法学类专业毕业生出口主要是考公务员,而招考公务员的数量有限且文秘、法学类毕业生也不占绝对优势,因此,就业有一定难度。另一方面企业招不到适合自己需要的人才,纷纷抱怨招人难。 

(三)毕业生就业观念存在误区。许多毕业生及家长受传统的就业观念的束缚,宁愿在家等待机关事业单位考录,不愿走出去自主创业,这种就业观念无形中为毕业生就业竖起了一道门槛,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现象。而以我所知道的南塬乡李九成为例,这是美术专业高职院校毕业生,前年参加考录未能就业,赴福建晋江球客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打工,现做鞋类设计师,月薪达5000元。其收入明显高于同类毕业生在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待遇。

(四)企业就业环境与毕业生期望存在差距。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普遍较高,小时候的独生子女,求学时的城市生活,精神物质追求高,艰苦创业、吃苦耐劳能力差。县内工矿企业较少,吸纳就业空间狭窄,工资水平较低,大部分企业提供的月工资都在1800—2200元之间。个别企业既不为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也不为他们办理各种社会保险,更谈不上为毕业生长远发展进行规划。据统计,目前在民营企业工作,但没有建立人事关系的毕业生达50%以上。加之毕业生本人对人事关系、人事档案意识淡薄,毕业生不到当地人社部门办理报到及人事档案托管手续人数逐年增加,州县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积压了不少毕业生的“无头档案”。

三、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的对策措施

 (一)优化就业环境,加强宏观指导。一是以加快经济发展为着力点,促进城乡劳动者充分就业。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经济发展。要在全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继续落实鼓励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其快速发展,努力扩大吸纳就业的能力。要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吸引更多投资者投资兴业,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开辟更加广阔的就业渠道。二是要出台鼓励毕业生回乡创业政策,加大人才引进、培养、激励力度, 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就业环境。三是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着力营造亲切、温暖、宽松、民主、和谐的工作环境和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进一步规范企业用工行为,教育引导企业严格按照有关的法律法规用人,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二)完善政策支持体系,进一步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要依据法律规定健全完善就业政策。以税收优惠政策不断促进和扩大就业,深入落实和积极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小额担保贷款额度和扩大贷款范围,加大对大中专生就业的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实行城乡统筹的就业政策,建立健全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

(三)加大宣传力度,促使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宣传我县毕业生就业的优惠政策,宣传在经济建设第一线及农村基层作出贡献的毕业生奋斗成才、艰苦创业的典型事迹,帮助毕业生摆脱传统就业观念的束缚,树立市场意识、竞争意识、自主创业意识。深入开展以“送政策、送信息、送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应届毕业生择业指导活动,邀请省内外知名企业到我县进行人才招聘活动,为更多的大中专毕业生实现就业搭建平台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信息服务。要建立健全毕业生人才数据库,及时收集、发布人才供求信息,在全社会形成 “要人才找市场,要工作找市场”的良好氛围。

(四)以加强技能培训为基础,提高就业竞争力。大力发展职业技能培训组织。在整合利用现有各类职业教育培训资源的基础上,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公民个人等社会力量办学,逐步形成一个有序竞争的社会化培训格局。进一步改善教学环境,强化师资力量,提高教学水平。采取用人单位与培训机构联合办班、培训机构与用人单位开展“订单式”培训的方式,重点抓好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培训后的就业率,鼓励他们自主创业,面向社会寻找岗位。

(五)坚定不移推进转移就业工程。结合“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认真细致地做好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的信息收集工作,掌握好每一个学生的家庭情况、就业意愿,分门别类的做好建档立卡工作。不断壮大劳务基地。按照“一村一企、一乡一区、一县一城”的方式建立劳务基地,即每一个联系村联系沿海发达地区1—2户用工企业;每一个乡镇联系沿海发达地区一个开发区;每一个县联系沿海发达地区某1至2个城市,形成规模效应,提高稳定就业率。加强组织输转工作。由联系户干部确定上报参加转移就业人员名单,人社部门配合联系村单位统一组织输转,确保贫困户每一个剩余劳动力,特别是大中专毕业生、“两后生”都能实现转移就业。争取转移一个、就业一个。今年力争向东南沿海输送大中专生和“两后生”600名。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