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社会管理创新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012-06-14 15:43:00 来源:临夏县党建网 作者:临夏县党建网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局长  汪建林

社会管理创新是当前综治重点工作之一,社会管理能否紧跟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事关党的执政地位巩固、社会长治久安和人民安居乐业。临夏县政法委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结合全县实际,在打造特色、突出成效上下功夫,为临夏县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我县社会管理现状
    近年来,我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加强社会管理机制、体系、能力建设,社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在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良好秩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社会管理格局逐步形成。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工作,“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已逐步形成。党委在社会管理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发挥,县、乡(镇)、村三级社会管理领导体系初步建立。政府职能转变成效明显,社会管理职能不断强化,服务型政府建设不断推进,行政、司法执法制度日臻完善,效能不断提升。社会组织规模不断扩大,初步形成了党委、政府互联、互补、互动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网络。    

(二)社会管理机制不断完善。着力在完善群众政治参与、诉求表达、权益保障、社会矛盾化解、虚拟社会管理等机制上下功夫,夯实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基础。关注社会舆情,应急管理机制不断健全,有效引导、成功处置了多起群众普遍关注、社会影响较大的突发事件。
    (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构建。加强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夯实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础工作,各级党政组织、各个部门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已经形成。大力加强矛盾纠纷化排工作,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建设明显加强,各类矛盾纠纷发现预警率、调处率和调处成功率大幅提高。2011年,全县共发生各类矛盾纠纷4763件,调解成功4574件,成功率为97.8%。大力强化社会稳控工作,治安“大防控”体系基本形成,重大刑事案件基本实现“两降一升”,成功破获了一批社会关注度高的刑事案件。

二、我县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社会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虽然,我们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社会管理工作仍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挑战。
    (一)社会管理运行机制滞后。一是理念观念不够到位。各级各部门存在着“重防范、轻服务,重控制、轻协调,重处置、轻管理”的思想,“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多方参与、共同治理,关口前移、源头治理,统筹兼顾、协商协调”等理念有待进一步强化;二是领导体系不够健全。社会管理工作领导体系和组织体系还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县级层面没有完善的社会管理组织领导机构和协调机制,制约了部门间的联合联动、资源统筹和沟通衔接,社会管理工作合力还未有效形成;三是考核机制不够完善。社会管理工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不够完善,乡镇目标考核办法中,没有系统性、整体性的社会管理工作考核项目,涉及社会管理的考核项目散落于平安建设、维稳、综治、信访、安全生产等各个方面。
    (二)社会管理方法方式缺乏。一是矛盾纠纷调解机制有待完善。少数部门仍存在“重处罚、轻调解”现象,调解意识不够强,部分调解组织作用发挥不够明显,多元化的“大调解”工作格局尚未有效构建;二是突发公共事件处理有待强化。因自然灾害、社会矛盾、安全事故、群体性事件等导致的突发公共事件日益增多、日趋复杂。而我县的应急管理体制不够健全,少数部门和领导干部应急管理意识不够强;应急资源尚未有效整合,部分单位虽建立了专门应急组织机构,但人员没有到位;有的应急预案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部门应急协同联动不够;信息网络综合管理能力薄弱,危机管理和风险管理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三)社会管理协同活力不够。一是社会组织作用较弱。社会组织结构不合理,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二是村级组织自治功能较弱,缺乏公众参与机制,不能很好地履行提供公共服务、调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治安等职能。
    (四)社会管理保障支撑不强。一是资金保障不够有力。社会管理工作财政保障机制和经费正常增长机制不够健全,社会管理领域财政投入不足;二是队伍建设不够有力。综合性、专业性的社会管理人才比较缺乏,尚未建立一支具有困难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等技能的社会工作者队伍。 

三、加强和创新我县社会管理的建议

社会管理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增加和谐因素;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优先,树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必须统筹兼顾,协调各方,依法管理,综合施策。结合我县实际,应突出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从影响和谐稳定和国计民生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入手,找准切入点和创新点,使社会管理更加有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保障支撑体系
    一要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切实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摆上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结合我县实际,建立完善全县社会管理组织领导机构和协调机制,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承担第一责任,切实加强对社会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社会管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整合部门管理力量,经常分析社会形势,加强社会管理重大问题研究,科学制定社会管理政策,落实工作措施,形成工作合力。    

二要建立健全协调管理体系。认真指导各部门开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试点、总结、推广等工作,对创新做法和举措实行项目化、精细化管理,努力提高创新项目试点成功率。建立健全社会管理难题破解制度,按照责任部门提出、领导机构统筹的原则,排出难题破解的重要程度和先后顺序,组织力量逐步加以破解。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切实防止因决策不当引发社会矛盾。
    三要建立健全保障支撑体系。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出台相应的实施意见,明确方向重点。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预算支出进一步向社会管理重要工作、薄弱环节、重点区域倾斜,逐步提高财政支出的比重。加强教育培训,将社会管理相关理论知识纳入干部培训,不断提高各级干部社会管理能力和群众工作能力。
    (二)加强源头治理,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一要完善社会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强化调解意识,整合调解力量,把调解优先原则体现到依法调节经济社会关系中去。制定并出台“大调解”工作规程,全面推行诉调衔接、检调衔接、警调衔接、访调衔接机制,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及其联动配合,着力构筑多元化的“大调解”工作格局。加强专职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逐步实现人民调解员村级全覆盖,探索实行调解员镇、村聘任制度,保持调解员队伍稳定。
    二要完善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进一步拓宽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构建“多位一体”的信访事项受理、督办工作平台,深化县、乡和重点部门、村三级干部联动接访机制,常态化开展领导干部接访、下访、约访活动。进一步健全信访工作机制,完善信访依法处置、积案动态管理、重复信访事项甄别处理办法,健全复杂疑难信访领导包案、部门会办和督查督办工作制度,探索建立信访事项调处评查机制等,努力形成信访工作从源头做、全过程做、靠大家做的新格局。
    三要完善应急管理体制。加强应急管理组织机构和领导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统一应对、责任明确、集中指挥、归口处理”的应急管理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定期组织演练,提高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建立健全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机制、防范应对联动机制,积极推进应急处置、抢险救援力量和资源整合,明确主管部门、协作部门、参与单位及其职责,加强突发事件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处置、恢复重建及总结评估等工作,实现预案联动、信息联动、队伍联动、物资联动,形成应对合力。

(三)加强网络管理,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一要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加强对领导干部网络知识和技能培训,转变虚拟社会管理理念,提高网络管理水平。加强完善政府网络建设,切实发挥门户网站在党务政务公开、信息发布、政策解读等方面的作用,积极主动占领虚拟社会信息阵地。健全宣传部门总体协调、职能部门(事件处置主体)主动应对、网络媒体引导工作机制、不断增强重大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的网上舆论应对能力。
    二要健全信息发布制度。健全新闻发布制度,掌握舆论引导的先机和主动权。对突发性事件在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关注事前、事中、事后等关键节点上的舆情走向,及时发布事件处置的新情况。

三要健全综合防控机制。整合公安、新闻宣传、通信管理等网络舆论引导、监管、技防方面力量,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严格管理、全社会共同监督的综合管理格局。积极推进互联网警务模式创新,加强网上基础信息排查、重点阵地控制、重点人员管控工作。加大技术防范力度,深入推进整治互联网和手机媒体有害信息工作,健全落地查人、依法处理机制。

(四)改进工作方法,强化责任落实

一要努力改进群众工作方法。一是强化群众观念,牢记做好群众工作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坚决反对群众观念淡薄,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对群众呼声诉求置若罔闻,对群众利益麻木不仁,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的做法,增强做好群众工作主动性。二是提高为群众服务、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克服遇事“拖、躲、捂、推”的“惰”性思想,真正与群众打成一片。三是要坚决维护群众利益,把群众最关心的、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住房、医疗卫生、教育、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问题解决好。四是实施民主科学决策,用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决策的根本依据和决策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做到明显影响稳定的政策不出台、多数群众不支持的项目不立项、劳民伤财的事情坚决不干。把握好人民赋予的权力,做到严于律已,以身作则,在群众中树立良好的人民公仆形象。
     二要强化责任落实。一是各级干部要切实增强大局意识、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纳入本地区、本部门总体工作中,做到同谋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一把手应担负起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第一责任,把任务分解量化,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度和奖评考核制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二是突出重点,以典型引路,整体推进,通过各项工作的认真落实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三是完善机制,强化考核。以完善体制机制入手,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规范工作标准,明确达标要求,将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年度考核中,作为综合考评的重要内容。综合运用多种督查手段,建立督查、评议机制,对基层工作的考核,要采取定期督查、随机抽查和跟踪检查等办法,加强对社会管理创新的过程管理。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